2020、2021届考生必读:自主招生仅降20分,学为教育告诉你必要参加竞赛项目
近日,多所高校2019年自主招生简章相继公布,较之于往年,报名门槛大幅提高,不仅认可的奖项类别大量缩减,奖项级别要求也大幅提升,五大学科竞赛可谓通过自招初审的“硬通货”。
本期学为教育为大家梳理一下五项学科竞赛的相关信息,以供参考。
一、新政解读
全国五项学科竞赛活动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竞赛,是学有余力、对学科学习有兴趣的学生自愿参加的一项课外活动,考试难度通常大于高考,对学生的知识量、思维能力等有较高要求。
同等条件下,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及创新能力展示,故拥有学科竞赛奖项的学生更容易获得高校青睐。
按照往年情况来看,国一前几十名为国家集训队成员,这些同学通常会被直接保送至清华北大,集训队成员以外的同学基本也都会在决赛现场和高校签订自主招生降分协议。
其次,如果报考自主招生,国内顶尖高校大多要求省一,部分高校在没有省一奖项的情况下,凭借双省二也可以进行申报;985院校基本都要求省二及以上奖项,同时,部分高校在没有省二奖项的情况下,凭借双省三也可以进行申报。
而且往年大部分高校都会设置不同梯度的降分优惠政策,最高可降至一本线录取,这一降分幅度也吸引了大批孩子们学习竞赛。
但是随着高考改革稳步推行,不仅竞赛奖项的高考加分被取消,2019年年初自主招生“十严格”的发布更是促使高校大幅提高报名条件,“清一水”要求五大学科竞赛省一。
近期武汉大学更是在相关直播中表示,简章要求条件为必备条件,考生必须满足简章两个条件中的一项,其他类竞赛或者材料仅仅可以作为综合素质表现参考材料。即使就读全国百强中学,学业成绩优异,手握两个省二,同样不符合要求,文科生亦然。
省二、省三学生自感“走投无路”,那么,省一学生就万事大吉了?
事实并非如此。从今年已公布的简章来看,除国奖和综合改革省份,最高的降分优惠只有一档——20分!
竞赛党的学习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们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押注在竞赛上,以期获得理想的降分优惠,有的甚至因此耽搁了学业成绩,但是20分对于学习竞赛所付出的代价而言,不可谓不是“得不偿失”,大部分竞赛生与家长堪比“哑巴吃黄连”。
举例而言,某考生手握数学竞赛省一奖项,满足自主招生报考条件,高考预估580分,有意报考武汉大学。虽然竞赛训练耗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学业成绩有所下滑,但是按照往年情况来看,最高可降一本线录取,正常情况下,可以入选目标院校,但是今年最高仅可降20分,显而易见,这一优惠分值对于他拿下理想学校并无太多助益。
当然,这一系列政策旨在为竞赛降温,以便筛选出真正适合做竞赛且有能力做竞赛的孩子来,优中选优。所以参加各类竞赛对于学有余力且有更高追求的学生而言,利大于弊,不仅可藉此获得现实的一些优惠政策或条件外,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及创新能力,开拓眼界、增强动手能力。
总之,握有一定级别的竞赛奖项依然是自主招生胜利的法宝与走向名校的利器,但是想借此通过自主招生进入理想院校的学生一定要提早准备,量力而行。
二、竞赛简介
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1、主办单位:中国数学会
2、竞赛时间:初赛各省时间不一,通常每年9月中旬为省赛复赛,分一、二两试,在同一天上午连续进行。11月底为冬令营(全国决赛)。
3、竞赛内容:根据现行《高中数学竞赛大纲》的要求,“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试)”所涉及的知识范围不超出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和内容,但在方法的要求上有所提高。
数学联赛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试卷包括8道填空题(每题8分)和3道解答题(分别为16分、20分、20分),全卷满分120分。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二试)”与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接轨,在知识方面有所扩展;适当增加一些数学课程标准之外的内容。试卷包括4道解答题,涉及平面几何、代数、数论、组合四个方面。前两道题每题40分,后两道题每题50分,满分180分。
4、奖项评选:数学一试二试直接以省为单位统一阅卷,依据考试结果评选出各省级赛区级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由各省负责阅卷评分,然后将一等奖的考卷寄送到主办方(当年的主办方),由主办方复评,最终由主管单位(中国科协)负责最终的评定并公布。二、三等奖由各个省自己决定。
各省、市、自治区赛区一等奖排名靠前的同学可参加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MO),省一等奖的名额各省不同。CMO全称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CMO)是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较高层次的数学集训和竞赛。
CMO每年1月举行,由主办方邀请各省、市、自治区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的优胜者参加,人数100多人,分配原则是每省市区至少一人,然后设立分数线择优选取。
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1、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
2、竞赛时间:预赛各省时间不一;初赛在每年7月上旬举行,笔试(3小时),全国统一时间在各省市自治区分若干考场同时进行。决赛在来年春节前举办冬令营进行,分理论竞赛(4小时)和实验竞赛(4-5小时)两轮。
3、奖项评选:由省级化学会命题,面向高一和高二的在校生,根据竞赛成绩分为省级预赛一二三等奖,各省市划出分数线,使分数线以上的同学在特定的人数范围内,这些同学中的一等奖获得者将有资格报名参加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
全省的一等奖获得者将有资格进行高中竞赛第二块内容的学习和实验操作,参加省级化学集训,通过多次全方面的考试,选取前六名(一般根据各省情况会有变化,但人数大概不变,承办省增加两名,之前一年有队员参加ICHO的省份增加一名)获得参加化学竞赛冬令营即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决赛的机会。
化学冬令营面向获得省级赛区一等奖前几名的选手,也即是决赛。将根据成绩分为全国金银铜奖,一般金奖的前20名还可以进入全国集训队,争取参加国际竞赛的机会。
全国中学生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
1、主办单位:中国物理学会
2、竞赛时间:往年通常每年9月上旬预赛(全国统一预赛已于近日取消),9月中下旬复赛(笔试+实验),10月底11月初全国决赛(笔试+实验)
3、竞赛特点:往年物理竞赛预赛只考笔试,时间定在9月上旬的周日,从上午9:00至12:00进行,共3小时,满分200分。预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采取笔试的形式,所有在校的中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在预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由地、市、县推荐,可以参加复赛。
竞赛复赛考笔试和实验;其中理论笔试时间一般定于9月中下旬,上午9:00至12:00进行,共3小时,满分160;复赛实验考试时间为3小时,具体考试日期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委会自定,满分40分。
竞赛理论部分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实验部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命题;根据复赛中理论和实验的总成绩,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决赛。
决赛时间一般定在10月底,由当年的主办方承办。决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命题和评奖。每届决赛设一等奖100名左右,二等奖120名左右,三等奖140名左右。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
1、主办单位:中国植物学会、中国动物学会
2、竞赛时间:每年5月省级联赛,含初赛和复赛;每年8月为全国决赛,包括笔试和实验两部分
3、竞赛特点: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联赛(CHSBO),分为理论初赛、理论复赛。联赛理论考试定为每年5月第2周的星期日上午9:00-11:30;理论考试时间各省不得自行变更,否则依弃权论。实验考试时间及长短由各省自行决定,但最晚在6月20日前结束。
4、竞赛内容:理论初赛重点考查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况,侧重于知识的理解、应用,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理论复赛考试以高中生物学为基础,并有一定扩展,扩展的部分可参考高校普通生物学的内容。
复赛试题难度高于高考。参加实验复赛的范围参加人数为各省当年参加理论初赛人数的2%,且上限不超过4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全国竞赛的选手在联赛选手中的一等奖获奖学生中产生。每年8月在承办地举办全国生物学竞赛决赛。
5、奖项评选:全国生物学竞赛考试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与实验分数比例各占50%,分数相同的情况下以实验分高者为先。全国生物学竞赛获奖比例为(参赛学生总数):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50%。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1、主办单位:中国计算机学会
2、竞赛时间:每年的9月10—20日报名,初赛定于每年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下午,复赛定于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举行。
3、竞赛方式:个人参赛,现场编写程序,要求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实际的计算机语言的运用能力。
4、竞赛内容:初赛以通用和实用的计算机知识为考试内容,重在考察基础与实用的知识,以笔试为主。复赛为程序设计。参加初赛者须达到一定分数线后才有资格参加复赛。各省市、自治区都应参加联赛,参加联赛是参加NOI的必要条件。
5、奖项评选:由各市组织代表队参赛,获奖名额实行动态分配制度,每年举办一次。奖项分省一、二、三等奖。各省、自治区选拔优胜者组队参加全国夏令营的扩大比赛,金牌选手将有机会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奥林匹克竞赛(I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