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一 介绍
局域网内主机获得的是私有ip地址,是不能访问公网的。之所以现在我们能够使用私有ip上网,是因为路由器使用NAT转换(实际上是NATP),但缺点是不能将内网主机暴露在公网上。考虑到成本,NAT一般在路由器中实现。不同Nat的实现如下:
- 静态转换(static nat):私有ip和路由器上的公有ip一对一全映射,适用于公网ip较多的情况下。
- 动态转化(dynamic nat):公有ip与哪个私有ip映射是不确定的,需要时动态确定,适用于公网ip略少于私有主机数目的情况。
- 端口复用(NATP):一个ip对应多台主机,通过端口达到复用的目的,目前我们路由器使用的方式。
- ALG(Application Level Gateway):传统nat只对ip层或传输层数据头部进行处理,一些应用层中也包含了地址信息,ALG就是能同时转换这些新信息的技术。
二 具体过程
2.1 NAT穿透
下面详细介绍NATP,举个例子:
局域网主机A(192.168.1.101)访问公网服务器B(189.189.189.189),主机A的请求头部为:
源192.168.1.101:9999
目189.189.189.189:333
私有ip不能在公网上传播,因此路由器(123.123.123.123)对A的请求头进行NAPT转换,转换后的头部如下:
源123.123.123.123:8888
目189.189.189.189:333
并且路由器会记下映射信息,共三方面:源请求主机ip和端口、目的主机ip和端口、路由器ip和端口。映射信息会保存一定时间。即使其他主机发往路由器对应的端口上,也不能访问到内网主机,因为不符合记录中的目的主机信息,数据会被丢弃,而不是转发。
下面公网服务器B发送响应,头部如下:
源189.189.189.189:333
目123.123.123.123:8888
然后路由器发现符合转换条件,于是转换头部信息:
源189.189.189.189:333
目192.168.1.101:9999
可以看出,在整个过程中可以把NAT看做不存在,于是进行了一个191.168.1.101:9999与189.189.189.189:333的请求响应过程。
2.2 P2P
如果两个不同局域网内的主机想实现点对点通信呢?
局域网内主机在访问外网时,路由器中会存在一个临时的ip、端口转换映射。我们需要一个服务器记录这种临时端口和ip,然后客户端每隔一段时间发送心跳包,保证端口不被改变。
当用户B想与A通信时,
- 服务器通知用户A向B的路由器地址和映射端口发送数据,此时B的路由器会抛弃,因为没有对应映射(需要同时对应记录的三个信息);
- 然后B正式开始向A发起请求,此时A的路由器中有了映射且符合,允许通过并进行NAPT转化。B与A的连接正式完成。
实现多种多样,这里只是给出一种思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