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五)以太网

1.以太网连接形式

  1. 以太网刚开始使用时,一般采用多台终端使用同一根同轴电缆的共享介质型连接方式。
    计算机网络(五)以太网
  2. 现在,随着互连设备的处理能力以及传输速度的提高,一般都采用终端与交换机之间独占电缆的方式实现以太网通信。计算机网络(五)以太网

2.以太网的分类

以太网因通信电缆的不同及通信速度的差异,衍生出不同的以太网类型。
10BASE中的“10”、100BASE中的“100”、1000BASE中的“1000”、10GBASE中的“10”,分别指10Mbps、1Gbps、10Gbps的传输速度。
追加于后面的“5”,“2”,“T”,“F”等字符表示的是传输介质。
在传输速度相同而传输所用的电缆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连接那些允许更换传输介质的中继器或集线器。
在传输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必须采用那些允许变更速度的设备如网桥、交换集线器或路由器。
计算机网络(五)以太网
以太网中以时钟频率决定传输速度
1K = 1000
1M = 1000K
1G = 1000M

3.以太网帧格式

前导码:以太网前端的部分,由0、1数字交替组合而成,表示一个以太网帧的开始,也是对端网卡能够确保与其同步的标志。前导码末尾是一个叫做SFD的域,它的值是“11”。在这个域之后就是以太网帧的本体。前导码与SFD合起来占8个字节。
计算机网络(五)以太网
以太网帧本体的前端是以太网的首部,它总共占14个字节。分别是6个字节的目标MAC地址、6个字节的源MAC地址以及2个字节的上层协议类型。
计算机网络(五)以太网
类型通常跟数据一起传送,它包含用以标识协议类型的编号,即表明以太网的再上一层网络协议的类型。在这个字段后面,则是该类型所标识的协议首部及其数据。帧尾最后出现的是FCS。用以检查帧是否有所破坏。通过检查这个FCS字段的值可以将那些受到噪声干扰的错误帧丢弃。
FCS中保存着整个帧除以生成多项式的余数,接收端也已同样的方式计算,如果得到FCS的值相同,就判定所接收的帧没有差错。
计算机网络(五)以太网
IEEE802.3 Ethernet与一般的以太网帧首部上稍有区别,标识上一层协议类型的字段出现在SNAP中。
计算机网络(五)以太网
VLAN中的以太网帧也有所变化
计算机网络(五)以太网
数据链路层细分:

  1. 介质访问控制层:根据以太网或FDDI等不同的数据链路所特有的首部信息进行控制。
  2. 逻辑链路控制层:根据以太网或FDDI等不同的数据链路所共有的帧头信息进行控制。
    IEEE802.3 Etherent的帧格式附加的LLC和SNAP就是由逻辑链路控制的首部信息。
    在IEEE802.3 Etherent中紧随其以太网首部的LLC/SNAP字段中包含了上层协议类型的信息。
    只有查找到SNAP以后才能继而判断上层协议的类型。
    计算机网络(五)以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