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产学研的认识
我对产学研的认识
前言
前段时间听老师讲到产学研,感觉耳目一新,虽然好早之前也听人说过,但那时候不关心。再次听到这个产学研,感觉可以与自己写博客的行为结合起来。
- 产就是生产,生产自然无外乎能源,材料,信息。能源,材料需要钱来投入,我就先抛弃了。所以我的生产是生产知识。
- 学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学习已有知识。如学习数据结构、学习考研政治、学习行测、学习驾照等。有已有书籍和视频去学习。
- 研就是研究,研究就是研究未知的知识。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未知知识(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如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未知的过程。
我学习的时候,经常写博客记录学习过程和体验过程。写的博客就是知识产品,学习过程自然是学习,学习不知道的知识或者研究思考未知的知识就是研究。自此产学研形成闭环。
目前我记录的博客大量是关于知识的,还没涉及运营,以后虽然积累,会慢慢完善巩固我的知识。
理论基础
产学研的必要性
正如B站上认真的天马在他的视频里说的要想在工作中把握主动权,就需要把握公司的产品端或者客户端的核心。
产品端的核心通常是成本部门的研发部和产品部。
客户端的核心通常是收入部门的营销部门。
虽然老板肯定不希望公司过度依赖某人,但是这就好比权值,权值越大,话语权越大。
强社交与强创意
李开复老师在他的《AI未来》提到一个观点,根据社交性与创意性将工作划分为四类。
从这个四象限中,我们可以理解到强社交的和强创意的人不容易被取代,从某种角度说这种人话语权更高,自主权更高。
我爸一直说人要走到社会中去,说人脉很重要。但是我却说不想过度社交,社交靠缘分。重要的是实力。显然我爸觉得要做一个强社交的人,但是我不喜欢八面玲珑,所以我更想做一个强创意的人。
多积累可复用的经验
这里再纠正一下强创意,我前段时间看****1024的交流会的时候,看到一个观点,说中国许多程序员35岁后就走下坡路,而外国程序员七八十岁老当益壮,其原因是外国程序员,大部分搞内核,搞底层,做底层的程序员需要很强的理论基础,并且这些理论知识越老越吃香;而中国程序员大部分搞开发,搞应用,做应用的程序员更多的是需要创意,但是创意这玩意显然是不断突破原来的知识体系的,而且是一个体力活。最终中国程序员35会面临转行,国外的程序员则是老而弥坚。
所以我对强创意的认识就是创意是需要的,但是不要经常需要,巩固更为重要。以后用创意来打拼,然后用基础理论来巩固。
做非常规问题
我在《我对方法论的部分观点》写过
做科研是最有优势的,最容易形成信息差,而只有信息差才能有外道超车的优势。
高问题可分析性的工作容易形成学科,可以用一套完整的理论分析问题,如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经济学,计算机等。有现成的方法论。并且这些方法论可以用考试来衡量,如驾照、执业医师证、教师证、中考、高考、考研、考公、CPA等。
低问题可分析性的工作需要工作者自己的经验和理解。需要自己总结方法论,迭代方法论。如运营、处理BUG等(现在已经形成学科)
游戏也是有方法论的。比如如何如何了解数据,如何升级,如何知道版本最强。
在《王者荣耀》中,需要了解版本最强英雄,一些攻略。然后到论坛贴吧直播平台中找攻略,最后借用他们的方法论去玩游戏。
我学习管理学、数学、政治这些就是高问题可分析性,所以我会写这些的学习笔记。
同时我也面对一些低问题可分析性的事情,如bug,新知识等。就会写研究笔记。
对产学研的展开
我做一个定义,产是生产,学是学习已知知识(高问题可分析),研是研究未知知识(低问题可分析)。
- 学习的东西是高可复用的,是处理专门事情的专门方法;
- 研究的东西是最新的,需要迭代,是一张奇牌。
外国程序员是弄高可复用的,用一套完整的理论应对问题;中国程序员是弄创意,剑走偏锋,弯道超车,但是迭代快,可能过几年这套经验就不管用了。(描述不准确,大致get一下)
学习是研究的基础,支撑研究更进一步;研究是学习的发展,拓展学习。
对学习的展开
研究不光是产品端的事情,其实客户端的事情也需要研究,这里的研究指的是精益求精。
做客户端的可以研究心理学,研究市场环境,研究话术等等。做产品端的可以研究产品开发,市场环境,分工合作等。
对于内容其实有许多方面,有
- 考试方面的学习内容,如考研,考公务员,考教师资格证,考驾照等。写的笔记自然是各种课程。
- 职业方面的内容,有前端,后端,数据库,策划,美工,宣传,会计,数据分析等。写的笔记自然是各种使用体验。
- 工具方面的内容,这个主要是做产品会经常用到工具,如g各种Google插件,如各种在线工具。
这上面这几个就够写四五年了。专精其中一个。
比如我现在写的考研笔记和前端笔记就有许多可以写的。
对研究的展开
这里把研究定位为未知的知识,如如何进行行业分析,现在的市场环境等最前沿的知识,是其他人没碰到过的知识。
我打算研究一下世界形势,经济形势、互联网行业情况等。
对生产的展开
生产除了文字,还有视频,各有优缺点。视频中还有短视频、长视频。文字中有思维导图和文字。
对于生产的内容其实有研究。比如我就研究了如何写一个有条理的博客,如何让文章更容易被人知道。总结下来就是标题取得好,点击少不了,内容写得好,收藏少不了。其实这个道理是通用的,广告也是如此,广告的作用就是让人第一次买产品,最终产品能不能有回头客,就看产品的质量。对于如何打广告,其实就是渠道和标题。这个我以前有研究,以后如果打算运营,再具体写一写。
生产内容的形式除了文字,还有视频。视频的剪辑其实我也有研究,以后打算弄的时候再写,具体方面就是开头,暖场,转场,结尾,BGM等。
总结
我目前弄的产学研的内容还在基础中沉淀。等沉淀足够,我就会开始运营这些内容。
目前写的笔记大致分为考研笔记、经济学笔记、视频学习笔记、工具使用笔记。还没有完成。其中考研笔记、经济学笔记、视频学习笔记属于学习笔记。工具使用笔记属于提高学习效率的笔记。
在写笔记的过程中,慢慢丰满自己的体系。增加强大两个板块。
- 一个是运营板块,将自己的观点宣传出去,与其他人的观点碰撞,为之后的研究方向探探路,闭门造车容易狭隘,众人拾柴火焰高。现在开始在B站中做视频了。说一声话,我之前很少说话,所以现在多说说话,提高一下语言表达能力。以后补充一下发布渠道和内容表达方式。
- 一个是工具板块,提高我学习效率和生产效率,如我之前写的typora、图床、幕布、截图工具、Chrome开发者工具等工具就大大提高我的学习效率和生产效率。以后补充Python,Python骚操作真多。
工具版本提高我的效率,运营板块帮助我与更多人交流。
近期的产学研内容就是时事、目前学的四个学科、考研内容。考完研肝前端技术和数据分析。
暂时写到这。
更新地址:Git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