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_学习笔记1
X86架构:CPU、主存、磁盘设备(IDE、SATA)、系统总线芯片组(南桥、北桥)、显示卡界面(PCI-Express)与其他界面卡(PCI)。
一、CPU
CPU:含有微指令集,不同的微指令集会导致CPU工作效率的优劣。CPU的频率:每秒钟可以进行的工作次数。频率越高,表明这棵CPU在一秒钟可以进行的工作次数越多。但是,不同CPU不能单纯的以频率来判断运算效能,因为每颗CPU的微指令集不同,架构也不见得一样,每次频率能够进行的工作指令数也不同。所以频率只能用来比较同款CPU的速度。
CPU需要强大的运算能力,因为很多判断与数学都是在CPU内部处理的,所以开发商在CPU内部再加上一个加速功能,所以CPU有所谓的外频与倍频。
外频是指 CPU与外部组件进行数据传输时的速度,倍频是指CPU内部用来加速工作效能的一个倍数,两者相乘,才是CPU的频率速度。
很多计算机玩家喜欢玩“超频”,所谓超频就是指:将CPU的倍频或是外频透过主机板的设定功能更改成较高频率的一种方式。但是,因为倍频通常在出厂时已经被锁定而无法修改,因此,较常被超频的为外频。
CPU运算处理的数据由主内存提供,主内存与CPU的沟通靠的是外部频率,那么每次工作可以传送的数据量有多大呢?那就是系统总线的功能了。一般,主机板芯片有北桥和南桥,北桥的系统总线称为系统系统总线,因为是内存传输的主要通道,所以速度较快。南桥就是所谓的输入/输出系统总线,主要在联系硬盘、USB、网络卡等周边设备。
目前,北桥所支持的频率可高达333/400/533/800/1066/1333/1600MHZ等不同的频率,支持情况依据芯片组功能而有所不同。北桥所支持的频率我们成为前端系统总线速度(front side bus ,FSB),而每次传输的位数则是系统总线宽度。那所谓的系统总线频宽则是:FBS系统总线宽度,即每秒钟可传送的最大数据量。目前系统总线的宽度有32/64位。
与系统总线宽度类似的,CPU每次能够处理的数据量成为字长大小(word size),字长大小依据CPU的设计而有32位与64位。我们现在所谓的计算机是32位或64位主要是依据这个CPU解析的字长大小而来的。、
CPU的等级:i386,i586,i686等。目前的64位CPU称为x86_64等级。目前很多程序都有对CPU做最佳化的设计,万一哪天你发现一些程序是注明给686的CPU使用时,就不要将他安装在586一下的等级的计算机上,否则可能会无法执行该软件。不过在686上倒是可以安装386的软件。也就是说,这些东西具有向下兼容的能力。
二、内存
动态随机访问内存(DRAM)。
随机访问内存(RAM)只有在通电时才能记录与使用,当断电后,数据就消失了。
DRAM有SDRAM和DDR SDRAM两种。SDRAM(同步动态随机访问内存)(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access memeory)。所谓的DDR(double data rate),双倍数据传输速度,他可以在一次工作周期中进行两次数据的传送,感觉好像是CPU的倍频了。
静态随机访问内存(SRAM):在设计上使用的电晶体数量较多,价格较高,且不易做成大容量。但他速度很快,可以达到CPU的频率,因此,作为CPU的第二层缓存内存,加快CPU的运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