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阿铭学Linux第六章答案,Linux磁盘管理
- hda一般是指IDE接口的硬盘,hda指第一块硬盘,hdb指第二块硬盘,等等;sda一般是指SATA接口的硬盘,sda指第一块硬盘,sdb指第二块硬盘,等等
- du -b显示的是文件的实际大小,du -k显示的是文件占用的磁盘块的大小。所以磁盘块的大小为4kb。
- 硬盘划分为磁头(Heads)、柱面(Cylinder)、扇区(Sector)。
- 一般都是512byte。
- 15个。
-
(1)当指定块小于1024时,则提示错误“无效的块大小”,不能格式化。
(2)当指定块大于1024且小于2048时,则实际以1024的块大小进行格式化。
(3)当指定块大于2048且小于4096时,则实际以2048的块大小进行格式化。
(4)当指定块大于4096且小于或等于65536时,则提示块值太大,是否继续,选择y继续,则以不大于指定块的4K的整数倍值(从4K到32K)进行格式化。
(5)当指定块大于等于65536时,则提示块值太大,是否继续,选择y继续,则以65536字节进行格式化。
(6)当指定块大于65536时,则提示错误“无效的块大小”,不能格式化。
-
df -T
-
/dev/zero一个不断输出二进制0的文件,可以用来初始化文件,建立临时交换文件 /dev/null是一个接收输入的文件,所有输入到它的数据都会被丢弃,如果不想让消息输出,就可以把输出设置为/dev/null
-
df用来查看已挂载磁盘的信息,还可以用df -i查看inode的使用状况;du用来查看文件或目录所占空间的大小。
-
用fdisk /dev/xxx 进入磁盘后对磁盘进行分区;用mkx2fs命令格式化磁盘。
-
dmesg
-
mount -l
-
blkid
-
dd if=/dev/zero of=/tmp/f500M bs=1024k count=500
-
free -m 用来查看内存的大小
-
df -i 用来查看inode的使用情况
-
-
给磁盘分区时,最多可以分四个主分区,但是这样以后就不能在添加逻辑分区;最多只能有一个extent分区,逻辑分区在扩展分区里面。
-
扩展分区的number只能是1-4,逻辑分区好像不能选择number,默认从5开始一直往后,所以1和3是主分区和扩展分区(集体那个是主分区扩展分区不确定),5、6、7是逻辑分区。
-
先建立一个很小的文件(大小不为0),echo '111'>1.txt&&du -k 1.txt ,文件的大小就是块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