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ipfs的搭建,文件上传和保存详解
公司有个主打的项目,需要对大文件进行增删改查的操作。期间考虑过在某个服务器公网上面创建一个存储空间,最终还是被推翻。在公网上面,不仅仅要考虑到服务器的存储空间,还要占用多余的资源,同时,上传和下载的速度真的是不可恭维。由于单一模版都需要10G以上,大文件上传的中断同样让人头疼。重点来了,在这时我的上次向我推荐了ipfs这个项目(好像是区块链技术,不知道现在比特币多少钱了)
言归正传.......现在开始
介绍
IPFS(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星际文件系统)是永久的、去中心化保存和共享文件的方法,这是一种内容可寻址、版本化、点对点超媒体的分布式协议。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大的文件管理仓库。
安装
- 进入ipfs官网下载ipfs的源代码进行编译安装,如下图文件,选择适合自己版本的进行下载。本次介绍仅以linux为版本,其他的都大同小异
下载完成后把下载好的文件放到相应的目录下面。
- 解压文件 tar xvfz go-ipfs.tar.gz
- 进入解压完毕的目录。cd go-ipfs
- 编译安装。运行脚本 ./install.sh
这个时候会提示文件被mv到/usr/local/bin的文件下面,这个时候正常情况下已经搭建好了。我当时不知道怎么想的,一直傻傻的,因为提示了这个我以为这个是错误的信息,所以一直在不断尝试为什么,最后才知道我自己是多想了
- 进行命令行,运行ipfs init,进行初始化
- 当初始化以后,命令行最后的显示为以为代码,则表示安装成功了
- 运行命令
ipfs daemon: 可以初始可视化界面,运行完命令访问 http://localhost:5001/webui
增加文件 ipfs add <path> path为文件路径,完毕后会返回一串地址字符串
- 文件获取 ipfs get <address> address为文件地址。即上面提到的字符串。
- 其他具体的详细操作可查看ipfs --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