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区
分区:如一个柜子,设很多隔层,放不同物品,方便取,速度快。
分区、格式化、给每个分区起设备文件名、分配挂载点。
1、分区类型
主分区:最多4个;
扩展分区,最多1个,不能写入数据,只能包含逻辑分区(可以正常的写入数据和格式化);
两者一起最多有4个。
逻辑分区:相当于在柜子的一个隔层里设设隔层。
2、格式化
目的:为在硬盘中写入文件系统。也会清空硬盘数据。
硬盘的格式化:按文件系统的规则把硬盘分割成等大小的数据块。
再分配盘符,建立一个inote列表,查找文件时,通过 inote 节点号来找文件的编号,找到文件位置。相当于每件物品放在柜子的相应位置,都有一个特定编号,我们可以由编号去找物品。
3、硬件设备文件名(分配盘符前)
IDE硬盘 /dev/hd[a-d] 第一个硬盘hda,第二个hdb
SCSI/SATA /dev/sd[a-p]
......
分区设备文件名: /dev/hda1 1代表这个硬盘中的第一个分区,hdb2,hdb3,hdb4; /dev/sda1。逻辑分区不能占用1234,永远只能用5开始,比如主分区有1个hdb1,扩展分区1个hdb2,扩展分区下有三个逻辑分区,那这三个逻辑分区,只能从5开始,hdb5,hdb6,hdb7。
4、挂载
分配盘符是windows上的称呼,linux上叫挂载。给每个分区分配挂载点。挂载点必须是目录,目录必须是空目录。
必须分区:根分区:/
swap分区(交换分区),不超过2GB,超过了之后会占用更大内存,但对系统不会产生更大影响。
推荐单独分区:/boot(启动分区,200M):保存启动时所需要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