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分析到数据洞察,蚂蚁金服ConnectedInsight是如何做到的?

数据洞察之我见

在数据分析这个行业里,大家经常会谈论未来是大数据的时代,未来的竞争就是数据的竞争。


而麦肯锡的一项对70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许多公司、尤其是传统公司还没有从大数据项目获得预期的结果,或者还没有获得相当高的投资回报率。大数据项目投入后收入平均仅增加了6%。我想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传统企业大多是业务流程驱动,数据更多是作为一个报表使用。他们很少挖掘数据价值对企业流程的驱动,而是依靠个人经验进行决策。即使在使用数据分析的公司也多是停留在验证假设、监控效果的层面,通过数据分析获得洞察的很少,用分析直接指导行动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Forrester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有74%的公司希望通过数据驱动,但是只有29%把分析结论和运营动作建立了联系。

我有几张阿里云幸运券分享给你,用券购买或者升级阿里云相应产品会有特惠惊喜哦!把想要买的产品的幸运券都领走吧!快下手,马上就要抢光了。

要从数据中得到价值,首先得弄清楚数据分析和洞察的区别。有很多作者讨论过这个话题,包括刚才上面贴的那篇forbes上面的文章,简言之,数据是没有经过过多的处理的原始信息,数据分析是从这些信息中发现的规律、趋势等,而数据洞察则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价值,包括决策运营、预测机会等。


从数据分析到数据洞察,蚂蚁金服ConnectedInsight是如何做到的?


ConnectedInsight项目由来

作为客户服务及权益保障事业部智能运营中心的数据运营团队,我们的职责是支撑各服务线、智能调度中心及互联网渠道的数据分析。


从数据分析到数据洞察,蚂蚁金服ConnectedInsight是如何做到的?


虽然每条线都有几名数据分析同学做支持,但是由于数据分析需求往往都是由一个或小部分场景出发而提出,并未全局考虑数据和分析结果在整个业务线运营链路中的作用以及能为运营决策带来的影响,导致需求往往零散、冗杂且重复。同学们在不成体系的需求下熬夜跑代码、做报表、写分析报告也很艰难。


车品觉的《决战大数据》一书中写到:“大数据的力量来自触类旁通的关联。我们以前总是用数据来证明或企图说服工作上的盲点,而如今的数据不再是一加一的依据,而是具备了预测和开创新机的能力”。


书中还提到,“把分析的理念和框架变成数据产品,本质上是一个数据泛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数据报告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如果没有泛化数据给使用数据的人,分析团队将永远被冗杂和重复的工作所困”。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