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深陷在上半年工作和生活的一团乱麻中?可以试一下我说的这个“破局”之法
7月已过半,“魔幻”的2020年已经开启下半场。这半年,你过得如何?
今天的文章分享我的2020年中期总结。
回望这半年,感慨颇多,借此文谈谈过去六个月我的感悟与收获。
01.为什么我依然还在坚持用纸质笔记管理生活和工作?
一直以来,我都有随身携带纸质笔记本和小卡片的习惯,主要是工作原因,我喜欢靠手写来梳理日常沟通要点并进行写作素材积累。
在我看来,坚持日常记录纸质笔记有如下优点:
首先,纸质笔记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大多数人都明白,要想提升做事效率最需要做到的是长期保持专注,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但在如此纷繁复杂的现今社会,很多人却做不到这一点。
如果你能放下手机,拿起纸笔,把要做的事情写下来,进行缜密的思考,制定计划之后再全身心投入,相信之后的效果会好很多。
要让手机和电脑成为我们的助手,而非我们的主人。
其次,可以及时抓住灵光一现的想法。
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出现这种状态,突然灵光一现,于是你决定把它记下来。但等你拿出手机,打开应用再去记的时候,相关信息却已经流失了一部分。
这个时候,比较便捷的方式是迅速拿笔写在便签上。可便签不容易管理,很容易丢失,如果能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就可以满足及时记录的需求。
回到“记录灵感”这件事,如果你确实没带笔记本,可以回家之后及时把便签上的内容抄写到笔记本上,再次进行梳理的同时,想法也不会流失。以方便日后输出。
第三,纸质笔记可以使生活管理更有条理,也会让我们有更多创造性。
之前有很多朋友问过我,“为什么舍弃便捷的电子笔记应用而去用纸质笔记?”
答案是,手机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而且很难一览无余。记在纸质笔记上,我们可以迅速对过去进行有效回顾,同时对未来进行有效展望。
而且纸质笔记可能更容易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因为只要一打开笔记本,成绩就在眼前。
纸质笔记的易于回顾性也能帮助我们不断提升。如果记录的准确完善,我们会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与不同,接下来发扬前者,改善后者。
一本优秀的笔记应该是什么样?
笔记本可以记录你的工作清单、想法清单、 灵感记录、生活日历和习惯养成安排。如果搭配得当,打开这个笔记本,我们的人生就在里面,而这是单一手机应用很难实现的效果。至少纸质笔记本不会因为经营困难关闭服务器。
对于笔记本选择,我的建议是可以选择带条格、带横线或者是点格本,200页以内的纸质笔记本,方便画图和记录。
02.生活和工作乱成一团麻?建议你试试简单实用的“子弹笔记”
最近半年,我开始用“子弹笔记”的方法来管理生活和工作。在此总结下我的使用感受和过去六个月的感悟与收获。
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想要过上井井有条的生活不容易,而“子弹笔记”却可以让我在最忙乱的时候让效率倍增:
第一,纸质笔记助我更好地管理生活
首先需划分四个模块,未来记录、每月记录、每日记录、索引。在笔记开始处,留下四个对开页作为索引,有这种设置我们可以快速定位到相关位置。
我的笔记本前四页是索引;5至8页是未来记录,我把2020年7至12月的计划写在这部分;9至15页是更加详细的月度记录,给每个月留好空当;自第15页开始就是每日计划,七天加起来就是周记录,我并没有单独设置,要考虑到记录本身也需要支出时间和精力。
第二,用纸和笔正确完成每日记录,让当下和未来做事更有信心
你可能会觉得,记录每天的生活就是记流水账,其实未必如此。每日记录有两个重点,一个重点是记录每天做的事,二是要记录下每天的想法。
纸质笔记会无条件地接纳我们写的每项内容, 可能很久之后我们再回顾这些想法。肯定会很有收获,因而也更有机会在灵感之上激发灵感。
可能你会觉得那只写灵感就好了,为什么还要记录日常呢?
每日记录有三个优势,看见成长、补充背景、让行动更加有效,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专注于眼前的事情。把需要做的事情记录下来,然后再加以甄别,仅此一项就可以提升效率。做完一件事再做下一件事,如此,我们会更有信心。
虽然看似记录当下,但是它的方向是未来。
第三,“未来记录”让我更高效地进行规划。
有人可能会认为,有计划就行了,为啥还要有未来记录?
我们的记录一般是以周或者月为单位,而未来记录可以用年作为单位。这可以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举个例子,现在是7月,我12月有个事情要完成 ,那么把它写进12月的未来记录就可以。
而且,未来记录结合每月记录可以让计划变得更加灵活。有些按月来做的任务可以后移,有些则可以提前。如果需要提前,就把这些事从未来记录中放到月度记录中。
此时不用手机应用的原因是,诱惑太多,它只会让我们分心,纸和笔可能更有效。
使用子弹笔记可以帮我们节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更专注于去做很多有意义的事。以下是我的使用技巧总结:
第一,制作“思想清单”
思想清单的制作方法是,拿张白纸分三栏,第一栏是正在做的事,第二栏是应该做的事,第三栏是想要做的事。
把三栏内容写完,我们会发现现在做的、应该做的、想做的往往并不是一回事,正在做的未必是应该做和想做的。比如有些人打工并不开心,只是强迫自己上班,为了养家糊口。这样工作效率很低,你是在做不应该做和不想的事,不要为难自己。
有了思想清单,接下来可以更好的实现愿望。
日常生活中,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三者相重合,虽然不容易但是很值得努力。
第二,运用三种任务模式管理生活
任务分成三种:计划中的任务,已完成的任务和迁移的任务。
前两个比较好理解,那什么是“迁移的任务”?它指的是我们原本计划在某个时间段完成某项任务,结果却并未完成,这部分就叫“迁移的任务”。
之后会出现两种情况:没有完成的事不需要再迁移到新的工作任务中;迁移的任务仍然需要完成 ,比如健身,那么我们就需要把这些任务加入新的笔记本中“计划中的任务”部分。
第三,适当的进行“任务迁移”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事一个月完不成,有可能一年也未必完成 ,但又需要把它写进计划里,此处就存在迁移。
举个自身的例子,我之前翻译英文书,一本十几万字的英文作品,不太可能一个月之内完成 ,所以我首先做的是拆分,然后是迁移。我先把每两章作为一个单元进行拆分,作为月度任务。如果这个月没完成此单元,那就要迁移到下个月。
任务的迁移可以让我们避免很多失败,正是因为放弃了那些不值得继续做的目标,我们可以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中。
03.我的2020年中期总结
上半年,因为种种广为人知的原因,还有天天看到的各类消息,多多少少影响了我的情绪和心态,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努力生活,过好自己的日子更重要。
要想有所成长,就一定要学会抓住每一个可以让你停下来去思考、总结的契机。
第一,关于生活
我们总是过于看重眼前收益,忽略了十年之后的成就。
即便如今我已年过四十,仍然心里时时起急,诸如“为什么我还没成功?为什么我还没火?”的自问时不时就会出现。
每当出现这种想法,我会选择看下之前写的文章和讲的书,让自己平静下来。
第二,关于朋友
2020上半年,我的做法依然是进一步收窄视野。
中年之后,结交新朋友的成本大大提高,特别是我们会发现跑过来加好友的人中,超过70%是想占便宜。与其如此,我还不如多跟老弟兄、老朋友聊聊,共同进步与成长。
人上年纪之后越来越不愿意接触新事物,越来越封闭多半也是源于此。
第三,关于生活与金钱
够吃够喝就行了,标准是“基本需求方面,今天想吃点儿啥,想买点儿啥不会犹豫”,用一句天津话就是“乐呵乐呵得了,嘛钱不钱的!”。超出基本需求的都算是奢侈消费。
我并没有过着苦行僧的生活,时不时也会奢侈一把,比如“吃的简单点儿”。此外,买书和听课的钱我从不会省。
世上有两种钱,一种可以带来收益,一种不能带来收益。买书、听课属于增加我们的知识与技能,应该算前一种。
第四,关于学习与成长
我的感悟是,承认衰退、找到模式、低成本坚持、找到历久弥新的事。
-
承认衰退,我们才有机会进步,知道哪些事自己做不了、做不好,接下来把能做的做好。
-
找到模式,意思是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方式,这需要自己不断探索。
-
低成本坚持,这个概念可以用在很多方面,比如很多朋友说我日更视频一定很有毅力,其实是我找到了不用太费力就保持一日三更的有效方法。系统运行起来成本并不高,难的是启动阶段。
-
找到历久弥新的事,是我今年的新感悟。历久弥新的事往往内在有光,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找出来,坚持做下去。举个例子,之前我花半年时间用15讲分享了《心经》,至今仍然不断有新朋友收听、留言。
第五,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很多人不开心多半是不愿意承认失败,他们总觉得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定能做成,这是对现实有误解。
首先我们作为个体,能成事要感谢大环境,依赖组织提供的位置,其次才是依靠你的个人能力。那些不开心的人往往高估了个人能力在成败当中所起到的作用。
当然,我并非否定个人努力,而是选择尽人事听天命,这样或许结果会比我们的预期的好一些。再有就是,做事竭尽全力,不对结果有任何期望,这样小小的进步也可以成为惊喜。
第六,学会在现实和内心之间找到平衡
很多人活的焦虑,那是因为他们总是企图改变自己无法改变的事。举个例子,有些老公想改造老婆,他们不明白的是家庭生活中不存在改造,而是塑造,如同塑造也是相互的,成长也是相互的。
我们要抓住自己能掌握的部分,其余则顺其自然。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提升智慧以准确区分两者的不同。
2020年,我的中期成果
① 把结果交给时间。回头看看,上半年成果显著,2020年1月至6月,更新短视频546期(一日三更,从未中断)讲书192期,直播98场,原创文章19篇,7个自媒体平台同步更新文章,12个自媒体视频平台同步更新视频,同时开始运营自己的付费圈子日更“干货视频”。
②找到新的模式。我使用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近20年,每天记录时间支出,并于2019年主动放弃了这种方法。并非坚持不住,而是希望找到更合适的记录方法。于是,2020年初开始使用“子弹笔记”,效果不错。
③规律生活每一天。上半年,我每天的生活模式很固定,可以总结成“两讲、两剪、一溜、一练、有时一文”,两讲是两期讲书,每期45分钟至1小时;两剪是剪辑出两期讲书音频,平均一期需要花费2小时时间,剪辑出的成果时长半小时左右;一溜类似于放风,每天下楼溜一圈;一练是坚持家庭徒手健身;有时一文是指不定期更新原创文章。写文章像练武不能撂下,常练常新,收获不断。
文章的最后,回答两个近期在后台留言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总对自己的收入和回报不满意?”
世上有两种事,一种是内在有光,一种是内在无光。能让你对自己得到的收入和回报不满意,那必定是没有去做那些内在有光的事。
所谓“内在有光”的事,是会让我们在完成之后心中有满足感,而且我们所做的事能让这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变得更好。多年之后,回忆之前的工作,并不会让自己懊悔,你会觉得自己“做了一点儿贡献,改变了一些事。”
如果你对自己的劳动回报不满意,觉得自己受了苦却没有拿到应该拿的钱,但假如这件事本身内在有光,我们大可不必在意眼前的回报多少,因为长远的回报必定不会太差。除了钱之外,还会有精神方面的回报。如果对工作回报仍然有不满,真正应该检讨的是:现在做的事是否是一件自己喜欢并且内在有光的事。
第二个问题,“怎样在职场中感觉快乐?”
这对任何人都可能是棘手的问题,因为能问出这个问题,证明你的工作可能压力很大,或者做的多拿的少。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快乐是行为的结果,而非行为的目标”。其次是要有正确的提问方式,这个问题应该是“我们如何行动才能获得快乐”,明确目标之后,有正确的行动才有可能过的快乐一些。
2020年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将会进入“重启并恢复正常”的状态,想起一位前创业公司老板的话“如今不创业,就是创收”,先保证不变差然后努力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