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职场危机的“中年人”最重要的第一步是什么?
这是陈彼得的第70篇文章
之前在公众号分享了一系列创业的“踩坑”经验,也有不少朋友在微信上向我咨询问题,其中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今天就拿它来当做这个系列的开篇吧~
——“已经是公司待裁中年人了,准备开启自己的创业了,我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我会在一边创业甚至创业之前就先找到对的人一起共事,哪怕只有一个。
1
识别合适的人
创业就是遇到对的人,再做一些事
何为对的人?我的理解是,这个人有些方面和你在性格上、能力上是互补的,即使你是老板,但是你也未必什么都会。
老板本身也不需要变成专才,老板应该要做“通才”才对,因为他是指挥中心而不是执行的人。
所谓识人,就是识别对方靠不靠谱,有没有能力,能不能做大事。工作五六年甚至更久的人,大多数都应该开始管人。很多人以为管人就是安排下属把事情做好,自己便可高枕无忧。这是个极其错误的想法。
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想法也越来越多,你如果不能在某一个方面镇住他们,不服你是分分钟的事。
厉害的管理者,都有一套拿手绝活,让下属们心甘情愿跟着他一起做事。这就是人心的作用。
有的老板一进公司就开始吆喝和骂人,看到不顺眼的就怒发冲冠。你想象一下老板每天开骂的场景和工作所在的情绪环境,就算不是骂你,你肯定也会受到影响。
像我们团队,人少但是氛围和谐。
作为老板,我反正是没骂过人,也经常给团队制造各种惊喜福利,偶尔提前下个班,时不时来个下午茶。
因为心里装着员工,员工才会有归属感。当公司需要人加班或者帮忙,大家也都是义不容辞的出力。
这是识人、找到合适的人共事的重要性,一家企业想要做强做大,一定是依靠团队而不是老板,一个人的能力永远是有限的,前期团队打造得好,也就意味着这个老板正在做着复利的事情。
只有公司遇到合适的人,才会充满了希望,毕竟公司里一切的事情都是人去做的。找对的人共事,相当于你在为自己的公司创造着一条正向增强回路。
相反,不对的人,意味着你在为自己的公司创造了一条负向增强回路。
2
提高淘汰成本
如果你在职场上开始带团队了,想要不被公司淘汰?不妨先问问自己:
1. 我的下属服不服我?
2. 他们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共事?
3. 我能不能带领大家创造更大的价值?
不想被淘汰,就要反客为主,想清楚公司淘汰你的成本是多少,它是否会大过公司所获得的收益。当你越往上走,考虑问题的重心越要从个人向团队倾斜。
今年的疫情令本就身处经济逆周期的中小企业主们雪上加霜,停业引发现金流告急,相当多企业面临裁员甚至濒临倒闭。“当我们不再年轻,35岁的中年人如何逃离被裁员的焦虑?”被裁员,一时间成为比疫情更令人惶恐的来源。
不想被淘汰,那就让自己的“被淘汰成本”尽可能提高。这个成本不仅仅是你的个人工资,而是你对于整个团队的价值与贡献,你在里面扮演的角色,你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甚至你在客户那边的形象......
这都是你的“底牌”。它们都是公司要淘汰你时,不得不考虑的负面效应。当你所链接的事情越多,链接的人越多,就越难被淘汰。这就是“抱团”的力量。
3
用人的艺术
团队该有的样子:你不想走,我也想留
很多人埋怨中小企业的制度不完善,老板们不会管理等,造成招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作为小企业主,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当然,必须承认,有这一部分原因。很多企业都是一个人的创业史,起初靠夫妻经营,单打独斗。对于人才的管理方式,靠的是义气和感情用事。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中小企业大都存在着“家族式”管理的情况。最主要的职能部门,都是企业主自己家里人。这也造成人才引进难,留人难的一个因素。
但,只要在中小企业做过用人管理的,就会深有体会,中小企业因本身的规模受限。对人才来说,想说爱你不容易。像我这种这种注重人才的中小企业主来说,人才方面是倾注了很大的财力精力的。
企业主想要的是那些具备很强向心力的人,这样的人在职场上很容易建立起一个稳固的团队,创造出巨大的价值。而且这类人很难被淘汰,因为一淘汰就可能淘汰掉一整个队伍,对公司而言是巨大的损失。
就像《水浒传》里的宋江,比武力他没有林冲、武松高,比智力也没有吴用、公孙胜厉害,可做老大的偏偏就是这个“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的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懂用人,会服人。
作为老板,要成为宋江;而作为员工,也要成为林冲、吴用。不论是你是老板还是员工,都祝你能遇到对的人!
因为合适,才会更加强大高效!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
·end·
—如果本文有帮助,请分享到朋友圈吧—
我们一起愉快的玩耍!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