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启动过程
-
为什么要有启动文件?
【答:】“复位”到“开始执行 main 函数”中间这段时间(称为启动过程)所必须进行的工作。一般C/C++程序都是从main函数开始执行的,但是单片机中变量/函数的地址是由编译器在编译时自行分配,所以此时main函数的地址不是固定的。所以需要启动文件来定义好一些东西,让程序可以进入到main函数。 -
启动文件构成
1.初始化堆栈指针SP;
2.初始化程序计数器指针PC;
3.设置堆、栈的大小;
4.设置异常向量表的入口地址;
5.配置外部SRAM作为数据存储器(这个由用户配置,一般的开发板可没有外部SRAM);
6.设置C库的分支入口_ _main(最终用来调用main函数);
7.在3.5版的启动文件还调用了在system_stm32f10x.c文件中的SystemInit()函数配置系统时钟,在旧版本的工程中要用户进入main函数自己调用SystemInit()函数。 -
程序执行流程
启动文件一般第一个地址放的是一个栈顶的地址,然后是各种中断服务函数地址,之后会有一个_ _main函数,它使程序跳转到 main 函数开始执行 C 程序。进入main函数后程序按流程执行,如果遇到中断服务函数,会根据启动文件已定义好的地址跳转执行中断,没有中断服务函数则不会跳转,执行完再进入 _ _main函数,然后跳转到main,如此循环。 -
启动实例
假设STM32被设置为从内部FLASH启动,中断向量表起始地位为0x8000000,则栈顶地址存放于0x8000000处,而复位中断服务入口地址存放于0x8000004处。当STM32中断来临后,先从0X08000004地址取出复位中断向量的地址,并跳转到复位中断服务程序,如图标号①所示;在复位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之后,会跳转到我们的main函数,如图标号②所示;而我们的main函数一般都是一个死循环,在main函数执行过程中,如果收到中断请求(发生重中断),此时STM32强制将PC指针指回中断向量表处,如图标号③所示;然后,根据中断源进入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如图标号④所示;在执行完中断服务程序以后,程序再次返回main函数执行,如图标号⑤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