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精力管理
如何进行精力管理
1、精力管理的需要
有几个小可爱问我:你本科时双学位忙都忙不过来怎么还能考四年第一?你是怎么抽出时间参加编程比赛拿省奖的?从二本考上985,考研时你是怎么安排时间的?考研和上课时间冲突了怎么办?
如果这是在我本科刚毕业时,我肯定会回答:努力,早睡早起,远离手机,利用好一切你可以安排的时间。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有些做得不够的地方,比如本科时我几乎没有花时间运动,比如身体不舒服时我还在勉强撑着学习。
到了研究生时发现,比你优秀的人竟然比你还努力,可人人每天拥有的时间不都是24小时吗,那我要怎么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时间管理只是通向高效精力管理的途径。每天的时间是固定的,不仅要聪明地使用时间,更要确保有限的精力用于最重要的事物。但是人们往往花大把时间做无益的事,耗费大量精力。管理精力,而非时间,这才是高效表现的基础。
2、精力管理的维度
你精心规划了一天的12小时,但是到了中午你的精力就走向了负面,毫无耐心,焦躁易怒。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实际上,精力的来源分为四方面,体能、情感、意志, 大多数人在体能和意志上训练不足。怎么管理精力呢,这分为建立仪式习惯和恢复积极精力。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着重讲几方面。
3、建立仪式习惯
你是不是经常下决心要自律,但实际上根本没做到?
这是因为变革是艰难的。我们都是习惯的产物,大多数行为都是非自觉和潜意识的,每天重复上一天的行为。变革的难点在于,有意做出的改变常常无法坚持下去。我们的意愿和自律性远比我们想象的薄弱。如果某件事你每次做之前都需要思考,你很可能不会长久坚持这件事。维持现状对我们有莫大的吸引力。一次性设定了太多改变,远远超出个人意愿和自律的有限能力,所以很快又退回到原来的生活模式。
个人意愿和自制力之所以有局限性,是因为每一次自控都会耗费有限的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养成自发的仪式习惯来抵消主观意愿和自制力的局限性。仪式习惯最重要的角色是确保精力消耗和更新达到有效平衡,以更好地为全情投入服务。我们面对的压力和挑战越大,越需要细致谨慎的仪式习惯。精确性和具体性是在30~60天的周期里养成习惯的关键。为了确保持久的变革,我们需要养成一系列仪式习惯,一次只作一项重大改变。
比如你想养成学习时不玩手机的习惯,可你已经习惯了学着学着就把手机拿出来完,这对你来说很难戒掉。那么你接下来的30天内就只养成 “学习时不玩手机” 这一个习惯,其它习惯不要急于去养成,以后再说。一次只关注一项重大变化,每一步都设定一个可行的目标。最初,你规定自己学习的30分钟内不玩手机,把手机放在离你比较远的地方。做到之后,你可以要求自己学习的45分钟内不玩手机,接着,可以做到一小时内不玩手机。慢慢的,你就做到了 “只要在学习就不碰手机” 的习惯。
4、恢复积极精力
很多人学习到中午时就已经精疲力尽,下午则草草收场。你要学会将自己的生活看作一系列短跑冲刺,在某些时间段全情投入,在另外一些时间段闲云野鹤,更新精力储备,以应对下一个挑战。
思考会耗费巨大的精力。只占体重的2%大脑需要人体25%的氧气供给。
你不要过于努力,无休止地逼迫自己学习、产出。这样耗费了太多思维精力,却没有充分恢复,时不时离开工作放松一下是个非常好的习惯……当你回到工作时,做出的判断会更加准确。而持续工作会降低你的判断力。
比如,你可以将学习时间分成90~120分钟的片段并加入短暂的休息时间,这样能够使你发挥出最优水平。
实际上,任何带来享受、令人满足和安心的活动都可以作为精力的再生和恢复方式。你可以拿个小本子列出真正能够让自己放松的事情,比如我在小本子上列出(1)听音乐(2)吃美食(3)腹式呼吸 (4)看穿搭公众号(5)…
5、最重要的体能精力管理方法
(1)早睡早起,尽量保证一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坚持在同样的时间点睡觉和起床
(2)学习时远离手机,必要时带个只能接打电话的手机(我考研时是这样做的)
(3)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养成自发的学习习惯
(4)每天5~6次少量进食,包里备好食物,保证大脑营养供给
(5)每天饮用足够的水,水是有效管理体力的关键要素
(6)学习工作时每90分钟休息片刻,花几分钟做真正能让自己放松的事
(7)每天进行适量身体活动,如果时间特别紧,运动10-15分钟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