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荐《研究是一门艺术》

目录
第一部分 研究、研究者与读者
前言 开始一个研究计划
如何使用这本书
第一章 以书面形式来思考:研究的用处,公众的及个人的
1.1研究是什么
1.2为什么要写出来
1.3为何要有一份正式的报告
1.4总结
第二章 与读者建立联系:重新塑造自己与读者
2.1创造作者与读者的角色
2.2创造与读者的关系:你的角色
2.3创造与读者的关系:读者的角色
2.4在团体中写作
2.5处理因经验不足而无法避免的问题
第二部分 提问题、找答案
前言:规划你的研究计划
第三章:从题目到问题
第四章 从问题到难题
第五章 从难题到原始资料
第六章 从使用原始资料
第三部分 提出观点并加以支持
前言:汇集你的论证
第七章 提出好的论证
第八章 观点
第九章 理由与证据
第十章 承认与回应
第十一章 论据
第四部分 准备、撰写以及修改草稿

前言:再次规划
第十二章 规划与撰写草稿
第十三章 修改研究论文的组织架构与论证
第十四章 导言与结论
第十五章 以视觉的方式传达证据
第十六章 修改文体风格
第五部分 一些最后的反思

研究的伦理

阅读推荐《研究是一门艺术》

第一部分 研究、研究者与读者

前言:开始一个研究计划
 制定计划
 研究的价值

首先回答一个直率的问题:究竟为什么需要做研究?除了课堂成绩外,研究对你还有什么意义?
 如何使用本书
处理复杂研究(及其引起的焦虑)的最好方法,就是把这本书看两遍。第一遍大概浏览,稍微了解书中的内容(如果遇到觉得迷惑或枯燥的部分,就先跳过),然后,当你开始研究工作时,就可以仔细阅读与目前进度相关的章节。如果你是研究新手,就从头开始再读一遍。如果你已经有些研究经验,但对目前的研究领域不太熟悉,第一部分约略看过即可,然后再仔细阅读其余章节。如果你自认是个研究老手,或许会发现第四章,以及第三、第四部分对你而言最有帮助。

第一章 以书面形式来思考:研究的用处,公众的及个人的

1.1研究是什么?
这个世界因为研究的关系,每天都在改变。这些改变不见得都是往好的方向发展,但如果好好去做,研究对于改善我们生活的每一层面,都将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们这样讲并不过分:你的研究跟研究报告或许不能改善整个世界,但至少可以改善你周围的环境。
1.2为什么要写出来?
1.2.1写作有助于记忆

研究者写下他们所发现的,是为了将它们记住。大多数的研究者,只有借助写作才能策划和执行他们的研究计划——条列原始资料、整理研究概述、记录实验注释、拟出大纲等等。那些没有记录下来的,可能都会被忘记,甚至更糟的是被记错了。这就是为什么谨慎的研究者,不会等资料齐全时才开始写作:他们从研究计划起始就开始写作,让自己的脑袋尽可能清楚地记得大部分的数据。
1.2.2写作有助于了解
写作的第二个理由是协助了解研究结果。当你以新的方式安排及重新安排研究的结果时,你会发现新的关联、对比、复杂性及意涵,以及从中发现宽广的意义,进而丰富你的思考。
1.2.3写作可以获得新的观点
当你以注释、大纲、概述、评论还有其他书面形式去促进思考时,思考将能获得改善。但你只有快速从混乱的思维中将特定的想法分离出来,并以一种有组织、有条理的形式确定下来,才能知道自己真正能思考什么。
简而言之,你应该写作,如此才能够有正确的记忆、更好的理解,以及更清楚地理解自己的思维。而且你也会发现,当你写得更好的时候,在阅读上也会更具有批判力。
1.3为何要有一份正式的报告?
学习做研究不会让你成为老师的复制品。它会改变你的思考模式,不过却是以一种赋予你更多思考模式的方式来改变你。你或许会变得不同,但你能更自由地去选择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你以后想做什么事。
或许,学习用读者期待的方式撰写研究报告最重要的理由,是以别人的标准和价值去检验你的想法,进而让你更理解自己和自己的想法。为别人写作会比为自己写作的要求更严格。当你在写作中确定自己的想法之际,由于你是如此熟悉它们,你需要的帮助不是让这些想法以自己想要的方式被理解,而是让这些想法真实地呈现。你只能借由想象,然后符合他人的需求及期待来达到这个目标:创造一种你与读者之间的协议,即我们所谓的修辞团体
不论在学术界,或是政府、商业及技术领域,好作品的标准都是一样的。如果你现在学会把研究做好,不管将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都将占有优势。
1.4结论
总之,撰写研究报告是以一种书面的方式思考(thinking in print),不过是以读者的角度来思考,会比其他形式的思考更仔细、更能持续、更能调和不同的观点;换言之,更为深思熟虑。

第二章 与读者建立联系:(重新)创造你自己与读者
2.1创造作者和读者的角色

这些你为自己创造的角色以及你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如此重要,所以在面对第一份初稿之前,你就应该要想清楚这些。如果你为读者选派错误的角色,那么这个错误将在早期草稿中留下许多痕迹,以至于定稿时也不容易修正过来。
2.2创造与读者的关系:你的角色
作为一个研究者,你得把自己变成一个“了解别人需要知道什么的人”,而且把读者视为一群“不知道却需要知道的人”。所以,你与读者建立稳定的研究关系的第一步,是提供比他们已经知道多的东西。当你开始研究时,要先设想一下下面三种可能的关系中,你的读者会接受其中哪一种。下面的第三种关系是学术研究中最常见的。
2.2.1 我找到一些真的很有趣的东西
如果你发现了一些让你感兴趣的东西,并且能够在报告中展现你的兴趣所在,那将是你学习做扎实研究的最好开始。你应该把自己投入一个发现一些至少对你而言有趣、新鲜、重要事物的角色,而且赋予读者一个让他同样感兴趣的角色。当你变得更有经验时,你也有责任实际地去找到同样具有这些兴趣的读者。但在一开始,你至少必须扮演对研究具有兴趣与热忱的角色。
2.2.2对你很重要的实际难题,我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
在这样的方案里,你扮演的角色不再是个把资料丢给老师的学生,而是一位提供实际、实用的建议给需要者的科学家。要使你的报告可靠,你必须扮演冷静的专家的角色,能够使用正确的术语、引用正确的参考资料、找出证据并明确地报告等等。最重要的,你必须围绕塑造你角色的特定意图来设计报告:告诉读者他必须怎么做才能解决难题。
2.2.3我找到了一个对你而言很重要的问题的答案
学者主要是回答一些让某个研究团体更了解其领域的特殊旨趣的问题,而之后其他的学者或许会用这些答案去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本身的原始目的不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是在于解决一个概念性的问题,相关的知识尚不完整或人们对它有错误理解的概念。有些研究者将此称为“纯理论”(pure)研究,与此相对应的是“应用”(applied)研究。
2.3创造与读者关系的另一半:读者的角色
当你采取上面三种角色之一时,你只创造出作者与读者关系的一半。而当你的写作方式可以让读者担任互补的角色,给他们明确的理由来阅读你的报告时,那么你就创造了作者与读者关系的另一半。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你必须想象读者正期待你去做某个你自己实际上也想做的研究。
2.3.1用一些我不知道但有趣的事情来让我愉悦
一些初学的研究者,会把他们的读者想象成类似齐柏林飞艇俱乐部的成员——热切地想听到有关飞艇的新信息。虽然这个情况对找到适当听众的专家有时行得通(见稍后的注释文章),但对学习做研究与研究报告的人却很少行得通。你的老师指定你做研究计划时,不只是要看你能找到什么,而是要看你是否能从中找到它的意义。
2.3.2帮我解决实际问题
当你有一份工作或正在实习中,或者你的老师设计一个“真实世界”的方案来作为你的作业时,你可能会面对的情境。学术研究确实有时也为实际问题而写作,但更常见的是涉及概念性问题,即使是像工程学这样的应用学科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只有当你的老师设计一个特殊的方案,或你已经跟他确认过后,才提出实际中的问题。
2.3.3帮助我更了解某些事物
由于你的特定读者倾向于采取第三种角色,因而只有当你符合他们的期待并回答他们的问题,只有以他们自认的角色对待他们时,他们才认为你完成了你该做的部分。因为你看重的是你的特定(particular)读者群,他们有特定的兴趣和期待。所以诀窍是让你所属的研究团体认识、接受你采取的角色,以及你为他们选派的角色;换句话说,你必须先要了解他们愿意扮演的角色。
2.4在团体中写作
理解“读者一作者”关系如何运作的一个最佳方式,是把你的著作与一个有组织的团体分享。团体分享的好处是,比较能够预测读者的期待与反应。团体分享也比个别创作更有批判力。而且,它比个别写作能对研究计划提供更多的资源。
2.4.1成功合作的三个关键
 **经常讨论(talk a lot):**创造一些你们可以讨论的机会,如固定开会时间、使用电子邮件和传真等,运用各种方法确保能够经常讨论。第一次的讨论,可以采用“在电梯里讲故事”(elevator story)方式——即如何在电梯从一楼升到二十楼的时间内,把你们的研究计划告诉一个从未听过的人。讲述内容应包括你们的研究问题、预期会提出的观点,以及支持这个观点的证据。甚至与朋友外出时,都要抓住任何机会练习“在电梯里讲故事”,一直到你们可以用每个人都觉得简单有趣的方式,说明你们的研究计划。
你们也应讨论可能的读者:他们已经具备哪些知识?哪些对他们是重要的?你希望他们怎样使用你的报告?利用我们列在前面的检核表分享对读者的想法,有系统地提问题,并把它们重新整理成研究难题。团体讨论做得越多,你们的写作也会越好。如果你们已经一起工作,而且可以预测彼此的想法,那么你们需要讨论的会少一点。
容许异议(agree to disagree):不要期待在每个议题上都可以获得百分之百的同意,你们可能会在某些细节上有不同的意见,而且有时候异议会非常激烈。为了解决这些异议,假如每个人都能很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及其背后的原因,你们的集体思考就会获得最好的效果。反之,如果有人一直坚持他的措辞或一定得用他的数据,那么整个进度将会受到阻碍。所以,如果集体写作的首要原则是多谈,那么第二原则便是正确看待异议。当你们对不太重要的部分有不同看法,而这对整体又没什么影响时,就不要太坚持己见。
组织与规划(organize and plan):团体中应该指定一位主持人、推动者(facilitator)、协调者(coordinator)或组织者(organizer)——这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可以轮流,也可以固定一个人负责。这个负责人要记录时间、确保进度、主持讨论,而当团体进度停滞时,他要决定接下来该怎么进行。其他人可以保持随时更新的大纲,一开始是主题式大纲,接着是你研究论证的大纲,最后是你的论点式大纲。如果你的计划需要很多的资料,则得有人负责维持搜集数据的进度,并将引用的参考文献列成清单,并为引用的数据用途加上批注。如果你把更新的大纲、参考数据的注释与批注放在网站上,每一个人都可以跟上进度。
2.4.2团体工作的三种策略
分工委派(divide and delegate):当工作可以依每个人的专长分配时,这个策略最为适合。例如,团体合作进行一项调查研究,可决定哪两个人负责搜集资料、哪两个人负责分析资料与绘制图表,其他两个人负责撰写初稿,而在修改时大家可以轮流进行。以本书为例,在修改本书时,我们三人当中最年轻的一个,被分派负责解释如何使用互联网。这个策略相当倚重每个人能及时完成他的部分,如果其中一个人没有完成,则所有的进度都会停止。
然而,以下的做法则相当危险,那就是把每个章节全部指派给不同的人去做研究、写初稿、做修订。这个方法只有当研究报告的各个部分可以独立分开时才行得通。即使那样,也得有人把各部分有条理地组织起来。但如果大家没有沿着主线互相征询意见,这种策略将很难行得通。此外,如果其中一个人没有完成,整个计划将会全军覆没。
同步进行(work side by side):有些团体是成员同步分担所有工作。这个策略适合关系密切的小团体,在充裕的时间内进行目标清楚的研究计划。这个方法的缺点是,有些人不习惯告诉别人不是很完整的、尚未形成文字的概念;有人甚至觉得跟别人分享草稿是件困难的事。如果要采用这个方案,则成员必须有容纳他人的胸襟。最有自信的人往往会忽略其他人的感觉而主导整个过程,而这终将阻碍进度。
轮流接下来(take turns):一旦所有资料收集完毕,而大纲也已确定,有些团体是由大家轮流写稿与修改,让文稿日渐完善。这个方式在团体成员是互补而不是互相矛盾时才行得通。举例来说,一个致力于亚拉莫历史故事的团体,其中一个人对文化冲突有兴趣,另一个对政治影响力有兴趣,第三个人则对叙事在大众文化的角色有兴趣。在分享其各自的发现后,他们就轮流写全稿。一个先写大概的草稿,让其他人能看到整个论证的轮廓,然后每个人轮流写稿,加入一些重要的想法。成员们必须同意:轮到谁写稿时,他就可以“拥有”这个稿,可以按自己的意见修改补充,只要这些修改能反映大家共同了解的、整个研究所支持的重点。
这个方案有两个缺点:第一,终稿可能会在不同的重点之间偏移摇摆。因为一个采用轮流接下来策略的团体必须对报告的最终目标及形式有一致的看法,而且它的成员必须尊重其他人的观点。第二,你无法追踪谁修改了那个版本。为避免混淆,最好依次轮流进行,以便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人在修改,而且很清楚轮流接下来的次序。
有些团体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策略。在早先的计划时期,他们同步进行,直到他们对研究问题有大体一致的看法为止;然后在搜集资料时期,则采用分工委派;最后撰写报告时才采用轮流接下来方式。不论你采用何种策略,最大的风险都来自缺乏协调,因此,团体成员应该清楚何人何时该做什么,然后把它写下来,给每个人一份。集体合作是件艰难的工作,对自我主义较重的人尤其困难。然而,对于那些愿意倾听他人严厉但有帮助看法的人而言,将获益匪浅。
2.5处理因经验不足而无法避免的问题
没有人能避免有的时候会不知所措或焦虑的感觉,但有几件事是你可以做的:
第一,要先知道不确定感和焦虑是无法避免的。你可以从初次快速阅读本书中了解这些感受。你可以克服一些,但当你觉得焦虑时,不要持续跟自已过意不去。那不是能力不足,而是缺乏经验的现象。
第二,借随时书写去掌控主题。不要只是抄写或复印参考文献,而是写下概述、评论、问题。你写下的东西越多——不论多么粗略——你就越有信心面对让你缺乏自信的初稿。
第三,把整个过程分成可处理的数个步骤去了解整体,但要知道哪些步骤是互相支持的。一旦发现一个主题或形成一个好的研究问题时,就可以在写作和修改上更有效率。反过来说,如果你预先设想如何写初稿与修改,也会较有效率去找到好问题。
第四,期待你的老师能了解你的努力。好老师希望你能成功,而且你也可期待他们的帮助。
最后,设定实际的目标。当你完成计划时,如果觉得自己的想法有所改变,而且读者即使不见得同意你的论点也会认为你做得很严谨,那么你已经完成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最重要的,应该认识到这些辛劳是一种学习的经验。克服所有初学者皆须面对的难题,学习成功研究者怎么做,尤其是在沮丧的时候:继续你的研究工作,有信心终将成功。
【快速提示】:了解读者的检核表
一开始就想到读者,也知道在执行研究计划的过程中会更了解读者。在研究初期就应回答下面的问题,当开始规划时再回答一次,修改稿件时再看一次:
1,谁会阅读我的报告?
 专业人员?
 信息充分的一般读者?
 对我的题目一无所知的一般读者?
2,他们是否期待进行我打算做的研究?我是否应该
 让他们愉快?
 提供新的、实际的知识?
 帮助他们更了解一些事物?
 帮助他们去解决实际难题?
3,我可以预期他们知道多少?
 他们对我的主题了解多少?
 他们特别有兴趣的是什么?
 他们期望我讨论什么?
 这是他们已经认识到的难题吗?
 这是他们遇到但却尚未意识到的问题吗?
 这并非他们的难题,而只是我个人的难题吗?
 他们会自动地严肃看待这个问题,或者我得极力让他们确信这很重要
4,读者对我的解答将会如何反应?
 我的解答是否跟他们所相信的产生矛盾?如何相互矛盾?
 他们是否略知与我的解决方案不同的标准论点?
 他们是否希望了解我获得解决方案的步骤?
 他们是否期待我的报告遵循标准格式?如果是,那格式是什么?

第二部分 提问题,找答案

前言:规划你的研究计划
规划的最初四个步骤如下:
1,找到一个题目,而这个题目要具体到你可以掌握足够的相关信息。
2,提出与该题目相关的问题,直到你发现某些引发自己兴趣的问题。
3,决定你的读者会期待你用什么类型(kinds)的证据来支持你的答案。比如说,他们可以接受二级资料吗?或者他们会期待你也参考初级资料吗?他们会期待量化数据或是权威性的引文吗?
4,决定你是否可以找到那些数据的来源。

你也应花时间写作来帮助自己了解自己的研究:拟订初步的大纲;质疑你所阅读到的;绘图来连接不同的事实;概述不同的原始资料、立场及学派;甚至记录随想。你不会预知这些写作中的哪些内容将来会使用,最后的定稿可能也不会放进许多早期的写作内容,甚至可能把它们全扔掉而重新开始。但边进行边写作,将会激发你最好的批判思考,让你更加了解你的原始资料,更有效率地完成文稿。
然而,你将发现自己无法井然有序地依循着我们所描述的四个步骤来进行研究。拥有全部所需的证据之前,你可能会想出一个暂时的答案或一些用来支持答案的论证。当你认为有个值得提出的论证时,可能会决定需要从新的原始资料中获得更多或不同的证据,甚至可能会修正你的主题。

第三章 从题目到问题

你必须在某个时间点上决定一个题目,但除了题目以外,还得找到比完成课堂作业更有力的理由,支持你花数周或数月的时间进行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然后还得要求读者花时间阅读你的报告。
你的目标巴不只是要回答一个问题,更要提出并解决其他人也认为值得解答的难题。难题通常意味着麻烦,但在研究者眼中则有一种很特别的意义。难题引发议题(issue),而这些议题大多是研究新手无法完全解决的,甚至会难倒资深的研究者。然而在确立研究难题之前,必须找到一个可以引领这个难题的题目;我们就从寻找题目开始。.

3.1 从兴趣到题目
 **对于一般写作课程的作业,**从图书馆开始。
看看像《文学期刊读者指南》(Reader’s Guide to Periodical Literature)这类一般参考文献的标题。如果你已有大概的范围,使用像《美国人文学科索引》(American Humanities Indexc)或是《墨西哥裔美国人索引》(the Chicano Index)等特殊索引。
将你可能感兴趣的标题浏览一遍,它们提供的不只是可能的题目,也是与这些题目相关的最新参考资料。如果你对题目已经有些想法,可以上网查询;但是如果对研究主题的方向仍然毫无头绪,上网搜索的数据可能会多到让你不知所措。有些索引数据库在网上就可能使用,但大多数仅允许浏览主题的标题。

 **对于特定领域的第一个研究计划,**浏览特定索引的标题。
例如“哲学家索引”(Philosophers Index)、“心理学摘要"(Psychological Abstracts)、或"妇女研究摘要"(Women’s Studies Abstracts)等。
当你确定了兴趣的大概范围时,可以运用互联网寻找更多的数据以及帮助你缩限题目。

如果你正执行一个高级的研究计划,在确定研究题目之前,可能得先寻找容易取得的资源。
如果你已选定题目,却发现原始资料不易取得,可能就得重新来过。如果你先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确认可以取得的原始资料,在规划研究时就可以很有效率,因为你知道从何处开始。
起初,你可能不知道如何将一个像“面具的宗教与社会语境”的兴趣转化为一个明确的题目。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得先阅读一些书面数据,才知道要怎么思考。不要漫无目的地阅读:你可以从一般百科全书的目录开始读起,然后再参考专业的百科全书或辞典,再浏览期刊或是网页,直到你对题目有个大致的雏形。唯有如此,你才能继续下面的步骤。

3.2 从广泛的到明确的题目

对一个过于广泛的题目,即使手边已有少许数据,只要想到搜索相关数据就感到害怕,更不用说阅读这些资料了。因而你必须让题目更明确。
一个比较明确的题目可以帮你看到各种落差、难解之谜以及不一致之处,让你借以将题目转成研究问题时可以提出质疑。一个明确的题目也可以是你的暂时性标题(working title),一个别人问你正在做些什么时的简短回答。注意,不要把你的题目变得太狭隘,以至于无法找到足够的数据来回答。

3.3从明确的题目到问题
在进行这个步骤时,研究者通常都会犯初学者易犯的错误:快速地从一个题目进入到大笔的数据堆。当一开始他们有了个自认为还不错的题目时,他们搜集一堆故事的概述、有关这些故事的不同点及相似处的叙述、有关这些叙述如何与现代历史学家的看法不同。他们把这些数据都写下来并且总结:“因此我们发现许多有趣的不同点及相似处.……”
这样的报告只提供了片段的信息。如果作者提不出值得深究的问题,就无法提供值得读的解答。阅读研究报告的读者并不只是想要获得信息,而是想要获得一个值得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当然,被某题目吸引的人,常认为任何与这个题目有关的信息都值得阅读,然而,认真的研究者不会为了报告数据而报告数据,他们寻求的是自认为(也希望读者同意)值得提出问题的答案。
找出对某题目不懂之处的最佳方法,就是用许多提问来质疑它。首先,质问所属领域中通常会提的问题。比方说,历史学家对于亚拉莫战役的故事首先会提的问题是关于故事的来源、发展及其真实性。也可以提出新闻记者的标准问题,例如:什么人(who)、什么事情(what)、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但应特别着重在如何(how)及为什么(why)上。最后,你可以系统地提出四种分析性的问题:该题目的结构(composition)、历史(history)、类别(categorization)以及价值(values)。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但不要停下来找答案。(不要担心问题是否置于正确的范畴;范畴不过是用来激发你提问以及组织该问题的答案的。)

3.3.1 找出组成部分以及其间的相互关系
你的研究题目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亚拉莫的故事里,有哪些主题、剧情结构(plot structure)及主要人物?这些人物与剧情结构、剧情结构与实际战役、战役与人物,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又有什么关联?

你的题目如何成为一个更大的系统里的一部分
政治家如何利用这个故事?它在墨西哥历史上扮演什么角色?在美国历史上它又是什么角色?哪些人讲了这个故事?哪些人听过这个故事?他们的国籍怎样影响这个故事?
3.3.2在更长的历史跨度中追溯其自身的历史与角色
 你的题目如何以及为何随着时间而改变,仿佛有它自己的历史一样?
这些故事如何发展?不同的故事如何有不同的发展?听众有什么变化?说故事的人有什么变化?他们述说故事的动机又有什么变化?

 你的题目如何、为何只是一个大历史中的一小部分?
这些故事如何纳入事件的历史次序?什么导致了故事的变化?这些故事如何影响美国人的国家认同?在墨西哥呢?为什么它们可以经久不衰?
3.3.3确认题目的特征及类别
 你的题目属于哪一类?它的变异性有多大?在哪些情况下,它们彼此之间相似或有差异?
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其他的故事如何不同?哪个故事与其他版本的差异最大?文字记载和口述的故事与电影版本如何不同?为什么墨西哥版与美国版的故事不同?

 你的题目可以放入哪个更大的类别?这么做对我们理解它有何帮助?
美国的历史故事中有哪些类似于亚拉莫战役的故事?墨西哥的历史故事呢?这些故事跟其他的神话战争故事相比又如何?有哪些社会也产生过类似的故事?
3.3.4决定题目的价值
 你的题目反映出什么价值?它支持怎样的价值?或是抵触怎样的价值?
这个故事是否传达了某种道德教训?每个故事符合谁的利益?谁被赞美?谁被责难?为什么?

 你的题目多好或多糟?它是否有用?
是否有些故事比其他故事更好?比其他故事更复杂?哪种版本是最好的或最差的?哪个部分最正确?哪个部分最不正确?

3.3.5 评价你的问题
当你已问完了所有的问题时(或觉得够了),就该评价这些问题了。首先,将那些查阅工具书便找得到答案的问题放在一旁。有关"who"、“what”、“when"或"where”,的问题十分重要,但这些问题问的可能只是关于已经定论的事实(虽然不全然如此)。而有关"how"以及"why"的问题,就可能引至更深入的研究及导向更有趣的答案。…
接着,试着将小问题会聚成一点的、更有意义的问题。举例来说,有些亚拉莫问题是围绕讲述故事的人的利益及其对故事的影响的议题:
政治人物如何利用了这个故事?它在美国历史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讲述故事的人有什么样的改变?他们讲述故事的动机有什么改变?这些故事如何影响美国的国家认同?这些故事与其他神话战争故事相比怎么样?故事所传达的道德教训值得传授吗?每一个故事又符合了谁的利益?
这些问题可以被汇集成一点的、更有意义的问题:.
亚拉莫故事的述说者如何以及为何将这个事件赋予神话色彩?

当你确定一两个问题之后,它便能导引你更有系统地进行研究。一个问题可以将你的研究聚焦到只要搜集需要回答所提问题的资料,而当你找到认为可以支持答案的数据时,你便知道这是停止搜索数据的时候了。但是当你只有一个题目时,可以找的数据简直没完没了。更惨的是,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数据才可以称得上是足够。
在前面这些过程中,最重要的目标是找到可以挑战你、或者最好是可以引发你强烈好奇心的问题。当然,你无法确定任何特定问题可以将你导引到什么地方,但这样的问题可以将你引领到一个你从未想象过的方向,开启你的新兴趣及研究的新视野。对于不仅限于挖掘事实的研究计划而言,找到好问题是个重要的步骤。有了一两个这样的问题,你就已经准备好进行下一步了!

3.4 从一个仅仅有趣的问题到这个问题更广泛的意义
一旦有了能吸引你兴趣的问题,你就必须提出一个更困难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能吸引读者?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提出?
你不仅要为自己、也要为读者回答这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困扰了包括初学者或老手在内的所有研究者,因为要去预测什么能真正引起读者兴趣实在是太难了。但可以依照下列三个步骤来回答:…
3.4.1 第一步:为你的题目命名
如果你刚开始执行一项研究计划,可能只有一个题目和几个起头的好问题,尽可能用一句话具体描述你的题目:.我正在尝试学习(或进行、研究)_________。填入你的题目。记得要使用以动词或形容词为基础的词:
我正在研究冷却系统修复的诊断过程。
我正在研究林肯总统早期演说中有关上帝预选说的信仰。
3.4.2 第二步:加上一个问题
在句中加入一个间接的问题,而该问题是要指出你不知道或不明白,但想探索的问题:
1.我正在学习x
2.因为我想找出谁/什么/何时/何处/是否/为何/如何:______

1.我正在研究冷却系统修复的诊断过程。
2.因为我尝试找出修复专家如何诊断故障原因。

1.我正在研究林肯总统早期演说中有关上帝预选说的信仰。
2.因为我想要找出他对于上帝预选说的信仰如何影响他对于南北战争起因的理解。

当你加上“因为——我——想要——找出——如何/为何”的句子时,便陈述了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题目:回答了一个对你而言很重要的问题。
如果你正在进行第一个研究计划,而且已经走到这个步骤,为自己庆祝一下吧!因为你已经让你的研究有了雏形,脱离了那些折磨研究者的漫无目的的资料收集与报告工作。
3.4.3 第三步:为你的问题赋予动机
这个步骤比较困难,但它能让你知道你的问题是否除了自己觉得有趣之外,对别大而言可能也具有重要意义。要进行这个步骤得加上另一个间接的、更大且更一般的问题来说明你问第一个问题的理由。以“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如何、为什么或是否”来引人第二个隐含的问题:

1.我正在研究冷却系统修复的诊断过程。
2.因为我要尝试找出修复专家如何诊断故障原因。
3.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设计一个可以诊断及预防故障的电脑系统。

1.我正在研究林肯总统早期演说中有关上帝预选说的信仰。
2.因为我想要找出他对于命运及上帝意志的信仰如何影响他对于南北战争起因的理解。
3.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他的宗教信仰如何可能影响了他的军事决策。
正是因为对第三步的回答,你才可以声称你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如果那个较大的问题触及你领域范围内的重要议题——即使是间接的触及——你就有理由认为读者可能会关心你问题的答案,因而会关心你在第二个步骤中所提出的范围较小、前一个问题的答案。
总结来说,你的目的在于说明;
1.你在写些什么——你的题目:我在研究……
2.你对这题目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你的问题:因为我想要找出……
3.为什么你希望读者知道这些——你的理由: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
如果你刚开始一个严肃的研究,不要因为没办法通过第二个步骤而感到沮丧。只要你的问题仍让自己感兴趣,就往前迈进!你已将自己的研究从简单的资料搜集提升至提出并回答问题的层次了。如果你是个进行高级研究的研究生,那么无论如何你一定要进行到最后一个步骤。因为回答最后一个问题,可以帮你创造你正在努力建立的与所属研究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这是你进入这场学术对话的入场券。

【快速提示】找到题目
对于一般的题目
1,你有哪些特别的兴趣-航海、下棋、赏鸟、老漫画书?越不普遍的越好。调查这些兴趣中你所不知道的事:它的起源、技术、在其他文化下如何被应用等等。
2.你想往哪个方向走?浏览互联网,尽可能找到有关的数据。哪些特别的方向让你大开眼界,或是吸引你想知道更多?
3,到博物馆参观吸引你的展览-艺术品、恐龙、汽车 如果你无法实际去参观,就试试互联网的“虚拟博物馆”。在发现你感到兴趣的事物时停下来:你想知道更多有关它的什么?
4,在逛街或是逛购物中心时,问问自己:他们是如何制造这种产品的?或是,我想知道谁发明了这种产品?
5,翻阅周日的报纸,尤其是特别报道版,看是否有吸引你的主题。浏览报纸、互联网上的书籍或是电影评论。
6•浏览大量的杂志,找找商业杂志或是能提供特别兴趣的杂志,看哪些能引起你的兴趣。
7,如果你能使用互联网浏览新闻,逐一查看新闻标题的列表,直到发现有趣的新闻为止。阅读这些文章,寻找让你惊讶的事物或是你不同意的论点。
8,收听广播的谈话类节目或电视的访谈节目,直到听到与你意见相左的观点为止。或是寻找网站上与知名政论节目意见不同的观点,看你能否找到真实的案例来进行反驳,而不只是情绪性地反击。
9•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寻找有关人们搜集事物的网页(把搜索范围缩小,并排除公司网页)。你会有数百种的发现,但只看让你感到惊喜的内容就可以了。
10,你是否怀疑过某种习以为常的信念太过简化,或者根本就是错误的?或是某种你厌恶的惯例?不要只是说出这个信念或惯例是错误的,提出让其他人也能重新思考的证明。

对于特定领域的题目
1,浏览更高级的课程或者你知道将来必须选修的课程的教科书。特别注意那些课后问题。
2,听一堂你所属领域中的高级班的课,倾听你不同意的、不了解的、或想多了解的信息。
3,询问你的老师在你所属的领域中最具争议性的议题。
4,寻找有关所属领域的互联网讨论团体,浏览过去的档案资料来寻找有争议或不确定的议题。
5,浏览主要大学的院系的网站,包括它们的课程网页。同时也看一下博物馆、国内学术团体及政府机构的网页,如果它们看起来与你的研究题目有关联的话。

第四章 从问题到难题

可以借着为下面这个三步骤的公式填空,来确认自己研究的问题的重要意义:
1.题目:我正在研究_____
2.问题:因为我想要找出什么(what)/为什么(why)/如何(how)_____
3.重要意义:为了帮助读者了解_______

当你从步骤一进行到步骤二时,不再只是个数据搜集者了,而是出于某种想更理解特定事物的欲望。步骤二也有助于你与读者间发展出渐趋深厚的关系。当你从步骤二进入到步骤三时,你就会将研究计划聚焦于理解这个特定事物的重要性上面(至少对你而言是重要的)。然而,唯有当你能够从读者的角度认识到这个重要性时,你才能与一个研究团体建立关系。借着最后这个步骤,你的意图会从仅为自己探索和了解特定事物,改变为向别人表明与解说该事物;这个转变为读者提出了更有力的观点,从而与他们建立起更为坚实的关系。
4.1 难题、难题、难题
步骤三:重要意义:为了帮助读者了解_______
第三个步骤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容易,很多人的写作方式仿佛只是完成自己分内工作般地回答一个自己恰好感兴趣的问题。他们没有理解到:自己的答案同时必须解决一个对其读者团体而言有重要意义的难题。然而,研究者无法在研究计划一开始,就确切知道自己最终将解决的问题。
为了了解如何找到这个好问题并传达其重要意义,你得先知道所谓的研究难题到底是什么。
4.1.1实际难题和研究难题
日常的研究通常不是从空想一个题目开始,而是从解决一个碰巧遇到的实际难题(practical problem)开始,而这个难题如果未解决则意味着麻烦。当解决方案尚未明朗之前,你会提出一些问题,希望这些问题的答案有助于解决原先的难题。然而,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你必须提出一个其他形式的难题并加以解决,这个难题即所谓的研究难题(research problem):那些你虽然不知道或不了解的,但你认为在解决实际难题之前必须理解的难题。
人们对处理实际难题的过程并不陌生,典型的例子如下:
实际难题:我的刹车器开始发出尖锐的声音。
研究问题:哪个地方可以马上把刹车器修好呢?
研究难题:从电话簿的工商栏里查询距离最近的刹车器修理厂。
研究答案:修车厂位于东区大学路1号。
应用:打电话询问他们何时可以修理我的刹车器。

这是我们生活层面所常见的模式:
全国来复枪协会要求我反对枪支管制。如果不答应的话,我会落选吗?民调结果显示,我大部分的选民支持枪支管制。那现在决定是否该拒绝全国来复枪协会的要求。

科学园区工厂的成本上升了。什么改变了?比较改变前后的人事异动情况。发现目前员工变动的比例较高。如果我们能改善培训、鼓舞士气,员工就会有意愿留下。那么,看看我们是否有能力这么做。

诸如此类的难题很少需要我们提供解决方案。只有当我们必须说服别人,使他们相信我们已解决他们的重要难题的时候,我们才会将解决方案写出来:
科学园区工厂的经理:园区的成本上升是因为员工过于频繁的变动。员工在工作中看不到他们的未来,在几个月内便离职了。为了留住员工,我们必须提升他们的技能,他们才愿意留下。以下是一项解决方案…
但在任何人能够解决成本上升的实际难题之前,有人必须提出一个就“不知成本为什么上升”而言的研究难题并加以解决。如此一来,他们才能决定该做什么。

阅读推荐《研究是一门艺术》
4.1.2区别实际难题与研究难题
解决及陈述实际难题与研究难题的方式不同,对二者的区别十分重要。
实际难题:是由世上某些让我们不快乐的情境——从电子垃圾邮件到恐怖主义——所导致的,这些情境造成我们时间、金钱、尊严、安全的损失,甚至影响我们的生活。你可以借由消除导致损失的因素,或鼓励别人做些什么事使这个世界产生某种改变,以解决这个实际难题。
研究难题:并非起于可以察觉的不快乐,而是源自不完整的知识或有瑕疵的理解。你不是借着改变世界、而是借由更理解它的方式来解决研究难题。虽然研究难题经常起于实际难题,你却无法因为解决了研究难题而解决实际难题。科学园区工厂的经理也许知道“为什么成本会增加”这个研究问题的答案,但对“我们如何改进培训”这类实际难题可能百思不得其解。

**研究新手困惑一:**难题一词在研究领域里有其特殊意义,在日常生活的领域里,我们对实际难题往往是避而不谈。但在学术领域里,研究者却要致力于找出、甚至构想一个研究难题。事实上,一个研究者如果没有好的研究难题,就真的是个棘手的实际难题了,因为如果没有研究难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就没什么研究可以做的了。

**研究新手困惑二:**没有经验的研究者有时对研究难题这个概念会感到棘手。有经验的研究者常以简略的方式谈论其研究难题。
因此,有些初学者便认为找到有相关资料可以阅读的题目,就等同于有了一个待解决的研究难题。但当他们真的这么想时,就会遇到一个严重的实际难题,因为如果无研究难题,便缺少一个为了答复特定问题的需要而设定的焦点。他们因而漫无目的且无止境地搜集资料,并无法知道要多少资料才够。接着,他们在决定取舍报告中的数据时感到困惑,以至于最后为了安全起见,就把找到的所有数据全部放进去。所以,这些研究者会因读者说“我看不到它的重要意义”、“这只是一堆数据而已”而感到挫折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了避免这类评价的产生,你必须先有个难题,然后才能将注意力放在有助于解决难题的特定资料上。这意味着首先得了解难题如何运作。
4.2难题的共同结构
实际难题和研究难题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1.一个处境或情境(situation or condition).
2.该情境会导致令人不悦的后果(undesirable consequences),而这样的损失(costs)是你不想承担的。
这两者的不同之处,即在于那些情境的性质与损失。
4.2.1实际难题的性质
爆胎是个典型的实际难题,因为它是
(1)在这个世界中会发生的情况(车胎扁掉)
(2)强加给你一个你不想承担的具体损失(无法准时上班或错过晚餐约会)。没有损失就没有难题。
一个实际上的、具体的难题的情况可以是任何事情。 要提出一个实际难题,你得同时说明它的两个组成部分:
1.它的情境
我错过了公交车
臭氧层的破洞正逐渐扩大
2.该情况导致的损失令你(或他人)不悦
我上班会迟到,且可能会丢掉工作
许多人将会死于皮肤癌

但是,现在必须注意的是:读者会根据这个难题对他们(而不是对你)造成的损失来判断其重要性。所以你必须试着从读者的观点来构想你的难题。怎么做呢?想象当你提出难题的情境时,读者的回应是“那又怎样”,例如:

你用该难题造成的损失来回答:
臭氧层中一个更大的破洞表示:有更多的紫外线会侵袭地球。

假如这个人又问:“那又怎样?”那么你可以用更进一步的损失来回答:
过多的紫外线会导致人类罹患皮肤癌。

如果读者再度质疑(虽然未必会发生):“那又怎样?”那么你就无法说服他相信,这既是你的难题,也是他的难题。我们承认:只有当我们不再说“那又怎样”,而改说“哦不!那我们怎么办才好呢 ”时,一个难题才会存在。
像癌症之类的实际难题,由于具有显而易见的后果,所以很容易掌握。
然而在学术领域里,比较可能处理的是研究难题,因为其情况和损失通常比较抽象,所以比较难以掌握。
4.2.2研究难题的性质
实际难题和研究难题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其情境与损失却有重大的差异:
 实际难题的情境是其所造成的损失会让你(或某人)感到不悦的任何状态。另一方面,研究难题的情境总是对事物不知道或不了解的某种描述。这就是为何我们要强调研究问题的价值。这些问题迫使你去思考你不知道或不了解,但却想要知道或了解的。
 一个实际难题的代价往往是令人不悦的。然而,研究难题造成的后果则是我们或——更重要的——读者不知道或不了解的其他事物,但比该情境界定的无知或误解更具有意义且引发出更重要的后果。对此,我们也可以用问题的方式来呈现。
你可在我们公式的第三个步骤中明确指出这些重要后果。
我正在研读亚拉莫的故事,因为我想了解为何选民以符合得克萨斯州当地政客利益的各种方式来对这些故事作出回应,从而帮助读者了解区域的自我形象如何影响国家政策。
当你从问题转向难题时,你只是把为你自己找出问题的意义,转变为找出问题对你的读者有何意义。
它是这样运作的:一个研究难题的第一个组成部分,是你不知道但想知道的某些事物。你可以用直接问句来加以表达:
天空中有多少颗星星?
过去十五年来,爱情电影有怎样的改变?

现在假想有个人问你:“如果你无法回答这个问题,那又怎样?”你怎么回答?你可以这样回答——陈述其他你不知道的事物,直到你解答第一个问题,即其他人应该也想知道的问题时为止。
例如:假如我们无法回答过去五十年来爱情电影如何改变,(情境/第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就无法回答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我们的文化对浪漫爱情的描绘如何改变?(重要后果/更大且更重要的问题)

假如你认为回答第二个问题非常重要,那么你便已经提出了一个值得解
决的研究难题,而假如读者与你想的一样,那么你就做得不错了。
但或许还会有读者再问:“那又怎样?”
假如我不知道我们的文化对浪漫爱情的描绘是否有改变,那又怎样?那么你就得提出一个更大的问题,而该问题的答案须根据前一个问题的答案而定;这个答案对读者而言必须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假如无法回答过去五十年来我们的文化对浪漫爱情的描绘如何改变,(第二个问题)那么我们就无法回答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我们的文化如何影响年轻男女对婚姻及家庭的期望?(重要后来/更大、更重要的问题)
假如你想象读者再问:“那又怎样?”你可能会想:真是对牛弹琴。但假,那你得再试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