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特质初判一个产品经理潜质
前几天与某A字头大厂一产品朋友聊天,讨论现在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的现状,这位朋友就越说越生气。他说:“现在我们公司,大家都觉得只要是个稍微有点脑子的人就能做产品经理了。但是我也理解,现在大多数产品经理水平确实很差。”
我当然明白他的愤怒,因为他真的是一位优秀的产品经理,但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现在鱼龙混杂也确实是不争的事实。想当年乔布斯、雷军、小马哥都说自己是产品经理时,产品经理这职位的热度可谓一时无两。加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口号一喊,于是“产品经理”群雄并起,进入了草莽英雄的时代,个个顶着产品经理的头衔开始指点江山了。
产品经理这个职位从曾经的光环无限到如今这样的口碑,一方面是当年被吹捧太高,一方面也确实是如今很多从业者确实水准有待提高有关。
产品经理本来应该是一个要求很高的职位,但是在国内慢慢变成了一个入门门槛很低的职位,但是好的产品经理依然是要求很高的。前几年有位HR同事和我发生了下面一段对话。
HR:“你部门里有不要的人吗?”
我:“什么叫我不要的人呢?”
HR:“就是你觉得在你这里干啥啥不行的人。”
我:“现在没有,有的话也已经被劝退了,是要做人员裁剪吗?”
HR:“不是,是产品部那边要人,就想你这边不要的人我们就转过去。”
这个对话与开篇那个对话是不是前后呼应?回想起来这段对话似乎又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是把我觉得不合适的人怎么可以转去做产品,产品不是应该要求很高的岗位吗?情理之中的是这位HR的判断就是现实,有点残酷你又必须去面对,这就是现在很多人对产品经理的定位。
所以难怪那位产品的朋友对于现在的风评要生气,就像你开了一辆GTR,然后一精神小伙过来和你说:“老哥,你这轩逸改装套件哪里买的,还挺好看的,要好几百吧?” 这时你的内心肯定是:“WTF ~ 阿西吧~ 马鹿野郎 ~ 哔~,哥这可是有弹射起步的纽北之王GTR啊。”
其实对此困惑的也不仅仅是优秀的产品经理,还有对优秀产品确实有渴望的组织以及为组织招募人才的HR们。如果一个组织有那么几位优秀的产品经理,他们在选人的时候就会比较不容易采坑,但是有很多组织内部可能也没有优秀的产品经理或者具备优秀产品经理潜质的人,这时候该怎么办?我们在这里分享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帮助组织去筛选一些产品经理,甚至不具有产品专业技能的HR小伙伴就能基于这些特质去判断这位候选人是否就是你要的产品经理。
真产品经理特质
这里的特质我们不讨论技能与工具的使用,这个会随着时间的不同、组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人与人真正的差距主要不在于技能与工具的差距,正如《易经·系辞》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那些技巧与工具就是器。
用武功秘籍来举例,道就是九阴真经的上券,里面是内功心法,器就是下券,里面是武功招式。梅超风与周芷若没有掌握上券而直接修炼下券,虽然也成了高手,但是却走上邪路,且依然无法与真正的一流高手一较高下。道与器应相辅相成,才能成为真正的顶尖高手,但道的变化少,而器可以千变万化,为了便于我们去判断产品经理的特质与潜力,从道入手会更加容易。
同理心
说到同理心,我觉得是产品经理最基本最重要的特质,你要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来思考问题,因为产品不是给你自己用的,是给目标用户用的,你需要有共情能力,去感知对方在这个场景下的所感所知所想所做,才能设计出一个好的产品。
我所共事过的优秀产品经理,都有良好的共情能力与同理心,还在很早以前我们不称其为产品经理,称其为BA,我合作过的两位优秀的BA,都能站在客户的角度去分析与阐述客户的述求,站在老板的角度阐述这个项目的意义,站在开发的角度告诉开发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其中一位BA小姐姐,总是带着温柔的微笑,良好的倾听以及总能直击重点的阐述,当然她还能写出很好的文档,良好的wireframe以及漂亮的UI设计稿,而她的每一份产出都会从阅读与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会让你觉得这种协作非常美妙。
同理心的体现总是在细枝末节的事项中更加能够体现,我曾合作过两位产品经理,同事们对他们评价也都很高,直到现在很多同事说起来都会怀念他们。一位我们称为凤姐,她很有天赋也很有同理心,她有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一句话是:“什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就是扯淡!”,一句是:“只要你们需要,我可萝莉可御姐。”后面这句就是一种同理心哦,这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具有同理心的人的一种外在表现。另一位强哥也是,他知道他的目标是什么,在目标不变的情况下,你希望他怎么配合你,他就怎么配合你,没有丝毫要去争个吃亏不吃亏,这也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同理心的体现。
同理心这个东西,性格因素占比很大,但是也可以有后天的训练强化,只是如果你天生就有这个天赋,你能更容易做得更好。前几天有一位产品的朋友和我聊到,她会有一个板去分角色做分析,还把这些贴出来。这除了是一种产品技能,也是一种同理心的训练方法。像设计思维也能是一种代入感很强的同理心训练方式。
讲到这里,如果是HR的朋友,对于判断一位候选人是否具有同理心,肯定也有自己的技巧,但是我们也要去识别一下这个人的同理心是真的同理心,还是仅仅是因为情商很高利益驱动的演技派。
责任心
责任心其实是做好任何事情都要具有的,站在产品的角度又具体到两种:
我要对这个产品负责,我要对客户负责,这种责任心会让产品越做越好。
我要对这个任务负责,这种我们不太能期待会自发把这个产品越做越好,但是对于交代的任务能一直跟进到完成。
我们不太能奢望人人都是类型1的责任心,但是类型2的责任心是至少要有的。惰性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与生俱来的,这种惰性包括行动的惰性与思考的惰性,责任心能帮助人克服惰性。
逻辑思维
我遇到过一些(很多)产品经理,思维完全是混乱的,如果产品经理没有比较好的逻辑思维,怎么能奢求其设计的产品有逻辑可言?这种逻辑会体现在用户界面的条理性,处理逻辑的条理性,如果连基本的逻辑思维都没有,是不可能设计出好的产品的。
逻辑思维还有一个在产品里的体现,就是简化产品的能力,需要从不同功能中找出共性,然后简化产品,是需要逻辑思维的。前不久一位我满欣赏的产品朋友就和我讨论我们有几个功能要怎么做简化,表面看起来是在追求更好的用户体验,但要能够简化下来其实是逻辑思维的体现。有些产品经理就是不断增加新功能,没有任何简化能力,但这类产品经理往往以做了很多功能为荣。
沟通能力
产品经理是一个需要与很多人打交道的职位,这里的沟通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听,二是说。
有时人们往往忽略听,以至于有些产品经理总是没有良好的倾听,却总是自顾自地高谈阔论,但是这种产品经理往往会让人误判为这个产品很有想法很能说。但是这种产品经理可能往往危害更大,甚至更加不适合做产品经理,因为这种产品经理甚至都缺乏共情能力,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执行力
没有执行力,一切都是空谈,产品经理不能光想不落地,但是如何在面试中准确判断执行力,可能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因为简历与面试过程都可以造假。
学习能力
现在的时代发展很快,如果没有学习能力,那么不用多久这个产品经理就会成为阻碍组织发展的阻碍了。但是不具备学习能力的人在很多组织都是存在的,这就变成工作10年的人,价值可能不如工作2年的人。你拿着10年前的东西来做现在的事和一个拿着2年前的东西来做现在的事的人比,让我选我也选2年前的。
抽象能力
抽象的能力就是要从小范围案例提炼出标准化解决方案,我遇到过一些(很多)产品经理,他们设计的功能永远只在解决一两个人的问题或者一两个问题,他们没法去设计一个功能,这个功能要解决的是一类人的问题或者一类问题。你就会发现这类产品经理永远很忙,但是没什么价值,更可悲的是经他们的手产出的功能,七零八落难以维护升级,直接抬高整个组织的后续研发成本。
进阶产品经理特质
上面我们讨论了一些产品经理应该具备的基础素质,这里讨论一些进阶特质,这不表示有了进阶特质就可以放松基础素质了,而是要在继续强化基础素质的基础上,再来培养进阶特质,其实具备了上面的基本特质,以及可以打败目前的多数产品经理了。
需要用到进阶特质的,一般已经不是初级职位了。
创新能力
创新除了能力,还要有自己发自内心的对创新的渴求,创新可以说是一种集大成的能力,也需要一些巧合因素,以及不怕失败和敢于推翻过去的自己的勇气。
外部世界的变化非常快,产品如果没有创新能力,那么早晚会被淘汰,如果让不具备创新能力的人做产品的掌舵人,那么我们也已经看到这家公司的未来了。
影响力
可以说是沟通能力与同理心的能力整合升级版,为了推进产品,产品经理要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影响老板、影响合作伙伴、影响协同部门、影响团队,让所有干系人都能基本朝向共同产品目标去出力,这是产品要成功的很关键的内部因素。
战略能力
这里包含战略的规划能力、理解能力、分解能力。如果作为一位进阶的产品经理,仅仅也只是一个工具人,不具备战略能力,那么这个组织的产品一定会成为这个组织的短板。
如果没有战略能力做为前提,很有可能产品的路与组织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无法成为组织发展的有力支撑。
如果说基础素质都在保证正确的做事,战略能力就是要做正确的事。
商业模式
什么是商业,什么是业务,如何去识别行业特点、用户的述求,将人货场的关联关系通过产品与运营进行组合的创新,这就是商业模式。
我们要给用户什么,怎么给,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并为公司收获盈利,这就是商业模式,如果对此没有深刻的理解,对于常见商业模式没有了解,那么作为一位进阶的产品经理,是还有短板的。
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需要以逻辑思维作为前提,如果一位产品不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是很难具有系统思维的。
系统思维就是要层层深入,找到问题的根源也影响,并由此寻求问题本因的解决方案,而产品是什么?就是要为客户解决问题,找到客户的根本问题所在,毫无疑问能真正赢得客户的信赖,为客户创造价值,而利润总是因为我们为客户创造了价值。
数据思维
如果几年前这项能力还不重要,现在却已变得很关键,数据可以避免拍脑袋做决策,减少我们犯错的概率。
数据相关的技能体系非常庞大,我们不能要求产品经理在这方面最专业,但是在其思维的底层是这样的:
-
我们来看看数据的表现吧;
-
这个数据反应的问题是什么我们要找出来;
-
我们在这里要去搜集数据反馈。
团队打造
(真)产品经理是一个脑力劳动的工作,那么就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自己去完成,产品经理需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那些事情需要什么样的人帮自己做,这些人要如何选择,这些人要如何捏合成一个团队。
打造一个完美的团队,是产出优秀产品的良好开始,如何打造一个完美团队如果要展开又会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话题,但是好的进阶产品经理,一定是有自己的思路与方法的。
假产品经理类型
好的产品经理确实是需要天赋的,但是通过训练也能成为一般产品经理,我们将好的产品经理与一般产品经理都归类为产品经理,那么什么是假产品经理呢?我在这里整理了三类,也欢迎大家补充。
需求的搬运工
这是我认为假产品经理中的生力军,他们一般的表现是什么呢?
会使用一些产品的工具,有些可能用得还不错;
需求都是来自于别的部门,自己主要负责做一下转述(甚至直接转发邮件);
写PRD(这个PRD文档90%的文字来自于文档模板);
画一个原型(直白粗暴的转化);
做其他工具人。
其实很多组织,已经把对产品经理的要求拉低到能做好需求的搬运工就行。当然也有些组织的领导喜欢需求的搬运工,不喜欢真正的产品经理。
需求的绊脚石
这是最近听一位某公司业务前端负责人说的,他说:“我们公司的产品经理都是需求的绊脚石。”,他的这个说法还引起了他们公司不少同事的共鸣。
那么需求的绊脚石是什么呢?就是为了自己不做事,会以各种理由说你的需求不合理,让你开始怀疑自己的专业度,最后的结果就是当你的业务在起跑阶段,就被自己的产品给绊倒在地,跑不下去了。
后来我们讨论了一下,还有一类绊脚石,那就是杠精产品,甭管你说啥,杠就完事了,没有乔布斯的命得了乔布斯的病。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一位某厂研发负责人,在他眼里很多假产品经理就是这类,听完他的介绍大概就是这样:
产品上来不和你说需求以及要解决什么问题和你说:“这东西你这样实现吧;”
研发:“我不知道你要解决什么问题,但是这样实现有问题。”
产品:“你怎么实现我不管,我只要结果。”
研发:“可是你没告诉我你要什么啊?”
产品:“那你就按我说的做吧。”
写在最后
如果你的组织在筛选产品经理候选人的时候,如果发现一位候选人具备那些真产品经理的特质,就好好珍惜吧,技能都是可以练的,业务也是可以学的,但是如果不具备那些基础特质,而被一些表面的花言巧语和修饰过的简历所蒙蔽,招到的很有可能就是那些假的产品经理。
各位想要做好产品经理的同事,除了去学习工具的使用以及那些方法论,也一定不要忽略了这些基本素质的锻炼,子曰:“君子不器”。要做一位真正受人尊重的产品经理,就要道器兼修,切莫只看表面的器不修内在的道。
最后祝大家都能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组织都能找到合适的产品经理,让产品经理这个职位再次成为大家的谈资时,会真心感谢这个职位对组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