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Cat: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数据路由管理等)
参考文献地址:
https://www.cnblogs.com/fyy-hhzzj/p/9044775.html
https://blog.****.net/wrs120/article/details/80417345
http://www.mycat.io/
文章目录
1.什么是MYCAT
一个彻底开源的,面向企业应用开发的大数据库集群
支持事务、ACID、可以替代MySQL的加强版数据库
一个可以视为MySQL集群的企业级数据库,用来替代昂贵的Oracle集群
一个融合内存缓存技术、NoSQL技术、HDFS大数据的新型SQL Server
结合传统数据库和新型分布式数据仓库的新一代企业级数据库产品
一个新颖的数据库中间件产品
其实上面的都不用看,就记住它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插件就好了,另外知道它的使用场景就好了。
2.使用场景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据的量级也是撑指数的增长,从GB到TB到PB。对数据的各种操作也是愈加的困难,传统的关系性数据库已经无法满足快速查询与插入数据的需求。这个时候NoSQL的出现暂时解决了这一危机。它通过降低数据的安全性,减少对事务的支持,减少对复杂查询的支持,来获取性能上的提升。但是,在有些场合NoSQL一些折衷是无法满足使用场景的,就比如有些使用场景是绝对要有事务与安全指标的。这个时候NoSQL肯定是无法满足的,所以还是需要使用关系性数据库。如何使用关系型数据库解决海量存储的问题呢?此时就需要做数据库集群,为了提高查询性能将一个数据库的数据分散到不同的数据库中存储,为应对此问题就出现了——MyCat
综上所述:Mycat作用为:能满足数据库数据大量存储;提高了查询性能
总之就是当数据库满足了不了性能要求时,可能就需要分库分表。当原来在一个数据库一个表的数据分离到不同的数据库、或是不同的表中,而又要对上层应用透明,需要不对应用产生影响,这时就需要一个中间层,将上层应用的数据逻辑操作处理,然后下发到目标数据库数据表中,在收集数据后,处理后返回给上层应用。这就是MyCat的用武之地。
mycat原理:可以用“拦截”一词形容,它拦截了用户发送过来的SQL语句,首先对SQL语句做了一些特定的分析,如分片分析,路由分析,读写分离分析,缓存分析等,然后将此sql发往后端的真实数据库,并将返回的结果做适当处理,最终返回给用户
3.关键特性
支持SQL92标准
支持MySQL、Oracle、DB2、SQL Server、PostgreSQL等DB的常见SQL语法
遵守Mysql原生协议,跨语言,跨平台,跨数据库的通用中间件代理。
基于心跳的自动故障切换,支持读写分离,支持MySQL主从,以及galera cluster集群。
支持Galera for MySQL集群,Percona Cluster或者MariaDB cluster
基于Nio实现,有效管理线程,解决高并发问题。
支持数据的多片自动路由与聚合,支持sum,count,max等常用的聚合函数,支持跨库分页。
支持单库内部任意join,支持跨库2表join,甚至基于caltlet的多表join。
支持通过全局表,ER关系的分片策略,实现了高效的多表join查询。
支持多租户方案。
支持分布式事务(弱xa)。
支持XA分布式事务(1.6.5)。
支持全局***,解决分布式下的主键生成问题。
分片规则丰富,插件化开发,易于扩展。
强大的web,命令行监控。
支持前端作为MySQL通用代理,后端JDBC方式支持Oracle、DB2、SQL Server 、 mongodb 、巨杉。
支持密码加密
支持服务降级
支持IP白名单
支持SQL黑名单、sql注入攻击拦截
支持prepare预编译指令(1.6)
支持非堆内存(Direct Memory)聚合计算(1.6)
支持PostgreSQL的native协议(1.6)
支持mysql和oracle存储过程,out参数、多结果集返回(1.6)
支持zookeeper协调主从切换、zk序列、配置zk化(1.6)
支持库内分表(1.6)
集群基于ZooKeeper管理,在线升级,扩容,智能优化,大数据处理(2.0开发版)。
4.架构
高可用方案架构
5.使用示例
5.1 配置说明
Mycat的配置文件都在conf目录里面,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文件:
文件 | 说明 |
---|---|
server.xml | Mycat的配置文件,设置账号、参数等 |
schema.xml | Mycat对应的物理数据库和数据库表的配置 |
rule.xml | Mycat分片(分库分表)规则 |
5.1.1 server.xml
<user name="test">
<property name="password">test</property>
<property name="schemas">lunch</property>
<property name="readOnly">false</property>
<!-- 表级 DML 权限设置 -->
<!--
<privileges check="false">
<schema name="TESTDB" dml="0110" >
<table name="tb01" dml="0000"></table>
<table name="tb02" dml="1111"></table>
</schema>
</privileges>
-->
</user>
说明:
参数 | 说明 |
---|---|
user | 用户配置节点 |
–name | 登录的用户名,也就是连接Mycat的用户名 |
–password | 登录的密码,也就是连接Mycat的密码 |
–schemas | 数据库名,这里会和schema.xml中的配置关联,多个用逗号分开,例如需要这个用户需要管理两个数据库db1,db2,则配置db1,dbs |
–privileges | 配置用户针对表的增删改查的权限,具体见文档吧 |
5.1.2 scheme.xml
<?xml version="1.0"?>
<!DOCTYPE mycat:schema SYSTEM "schema.dtd">
<mycat:schema xmlns:mycat="http://io.mycat/">
<!-- 数据库配置,与server.xml中的数据库对应 -->
<schema name="lunch" checkSQLschema="false" sqlMaxLimit="100">
<table name="lunchmenu" dataNode="dn1" />
<table name="restaurant" dataNode="dn1" />
<table name="userlunch" dataNode="dn1" />
<table name="users" dataNode="dn1" />
<table name="dictionary" primaryKey="id" autoIncrement="true" dataNode="dn1,dn2" rule="mod-long" />
</schema>
<!-- 分片配置 -->
<dataNode name="dn1" dataHost="test1" database="lunch" />
<dataNode name="dn2" dataHost="test2" database="lunch" />
<!-- 物理数据库配置 -->
<dataHost name="test1" maxCon="1000" minCon="10" balance="0" writeType="0" dbType="mysql" dbDriver="native">
<heartbeat>select user();</heartbeat>
<writeHost host="hostM1" url="192.168.0.2:3306" user="root" password="123456">
</writeHost>
</dataHost>
<dataHost name="test2" maxCon="1000" minCon="10" balance="0" writeType="0" dbType="mysql" dbDriver="native">
<heartbeat>select user();</heartbeat>
<writeHost host="hostS1" url="192.168.0.3:3306" user="root" password="123456">
</writeHost>
</dataHost>
</mycat:schema>
说明:
常用的三大段,分别配置schema, dataNode和dataHost。
参数 | 说明 |
---|---|
schema | 数据库设置,此数据库为逻辑数据库,name与server.xml中schema对应 |
dataNode | 分片信息,也就是分库相关配置 |
dataHost | 物理数据库,真正存储数据的数据库 |
schema 节点说明:
参数 | 说明 |
---|---|
name | 逻辑数据库名,与server.xml中的schema对应 |
checkSQLschema | 数据库前缀相关设置,建议看文档,这里暂时设为folse |
sqlMaxLimit | select 时默认的limit,避免查询全表 |
schema中的table说明:
参数 | 说明 |
---|---|
name | 表名,物理数据库中表名 |
dataNode | 表存储到哪些节点,多个节点用逗号分隔。节点为下文dataNode设置的name |
primaryKey | 主键字段名,自动生成主键时需要设置 |
autoIncrement | 是否自增 |
rule | 分片规则名,具体规则下文rule详细介绍 |
dataNode配置说明:
参数 | 说明 |
---|---|
name | 节点名,与table中dataNode对应 |
datahost | 物理数据库名,与datahost中name对应 |
database | 物理数据库中数据库名 |
dataHost配置说明:
参数 | 说明 |
---|---|
name | 物理数据库名,与dataNode中dataHost对应 |
balance | 均衡负载的方式 |
writeType | 写入方式 |
dbType | 数据库类型 |
heartbeat | 心跳检测语句,注意语句结尾的分号要加。 |
5.2 分表分库
<?xml version="1.0"?>
<!DOCTYPE mycat:schema SYSTEM "schema.dtd">
<mycat:schema xmlns:mycat="http://io.mycat/">
<!-- 数据库配置,与server.xml中的数据库对应 -->
<schema name="lunch" checkSQLschema="false" sqlMaxLimit="100">
<table name="lunchmenu" dataNode="dn1" />
<table name="restaurant" dataNode="dn1" />
<table name="userlunch" dataNode="dn1" />
<table name="users" dataNode="dn1" />
<table name="dictionary" primaryKey="id" autoIncrement="true" dataNode="dn1,dn2" rule="mod-long" />
</schema>
<!-- 分片配置 -->
<dataNode name="dn1" dataHost="test1" database="lunch" />
<dataNode name="dn2" dataHost="test2" database="lunch" />
<!-- 物理数据库配置 -->
<dataHost name="test1" maxCon="1000" minCon="10" balance="0" writeType="0" dbType="mysql" dbDriver="native">
<heartbeat>select user();</heartbeat>
<writeHost host="hostM1" url="192.168.0.2:3306" user="root" password="123456">
</writeHost>
</dataHost>
<dataHost name="test2" maxCon="1000" minCon="10" balance="0" writeType="0" dbType="mysql" dbDriver="native">
<heartbeat>select user();</heartbeat>
<writeHost host="hostS1" url="192.168.0.3:3306" user="root" password="123456">
</writeHost>
</dataHost>
</mycat:schema>
在192.168.0.2、192.168.0.3均有数据库lunch。
lunchmenu、restaurant、userlunch、users这些表都只写入节点dn1,也就是192.168.0.2这个服务,而dictionary写入了dn1、dn2两个节点,也就是192.168.0.2、192.168.0.3这两台服务器。分片的规则为:mod-long。
主要关注rule属性,rule属性的内容来源于rule.xml这个文件,Mycat支持10种分表分库的规则,基本能满足你所需要的要求,这个必须赞一个,其他数据库中间件好像都没有这么多。
table中的rule属性对应的就是rule.xml文件中tableRule的name,具体有哪些分表和分库的实现,建议还是看下文档。我这里选择的mod-long就是将数据平均拆分。因为我后端是两台物理库,所以rule.xml中mod-long对应的function count为2,见下面部分代码:
<tableRule name="mod-long">
<rule>
<columns>id</columns>
<algorithm>mod-long</algorithm>
</rule>
</tableRule>
<function name="mod-long" class="io.mycat.route.function.PartitionByMod">
<!-- how many data nodes -->
<property name="count">2</property>
</function>
5.3 读写分离配置
<?xml version="1.0"?>
<!DOCTYPE mycat:schema SYSTEM "schema.dtd">
<mycat:schema xmlns:mycat="http://io.mycat/">
<!-- 数据库配置,与server.xml中的数据库对应 -->
<schema name="lunch" checkSQLschema="false" sqlMaxLimit="100">
<table name="lunchmenu" dataNode="dn1" />
<table name="restaurant" dataNode="dn1" />
<table name="userlunch" dataNode="dn1" />
<table name="users" dataNode="dn1" />
<table name="dictionary" primaryKey="id" autoIncrement="true" dataNode="dn1" />
</schema>
<!-- 分片配置 -->
<dataNode name="dn1" dataHost="test1" database="lunch" />
<!-- 物理数据库配置 -->
<dataHost name="test1" maxCon="1000" minCon="10" balance="1" writeType="0" dbType="mysql" dbDriver="native">
<heartbeat>select user();</heartbeat>
<writeHost host="hostM1" url="192.168.0.2:3306" user="root" password="123456">
<readHost host="hostM1" url="192.168.0.3:3306" user="root" password="123456">
</readHost>
</writeHost>
</dataHost>
</mycat:sch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