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2 的新特性

HTTP2.0 特性

HTTP/2,也就是超文本传输协议第2版,不论是1还是2,HTTP的基本语义是不变的,比如方法语义(GET/PUST/PUT/DELETE),状态码(200/404/500等),Range Request,Cacheing,Authentication、URL路径, 不同的主要是下面几点:

1 多路复用 (Multiplexing)

在 HTTP/1.1 协议中 「浏览器客户端在同一时间,针对同一域名下的请求有一定数量限制。超过限制数目的请求会被阻塞」。

HTTP/2 的多路复用(Multiplexing) 则允许同时通过单一的 HTTP/2 连接发起多重的请求-响应消息。 
因此 HTTP/2 可以很容易的去实现多流并行而不用依赖建立多个 TCP 连接,HTTP/2 把 HTTP 协议通信的基本单位缩小为一个一个的帧,这些帧对应着逻辑流中的消息。并行地在同一个 TCP 连接上双向交换消息。

HTTP/2 的新特性

2 二进制帧

HTTP/2 传输的数据是二进制的。相比 HTTP/1.1 的纯文本数据,二进制数据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更小的传输体积。这就意味着更低的负载。二进制的帧也更易于解析而且不易出错,纯文本帧在解析的时候还要考虑处理空格、大小写、空行和换行等问题,而二进制帧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HTTP/2 的新特性

3 首部压缩(Header Compression)

HTTP是无状态协议。简而言之,这意味着每个请求必须要携带服务器需要的所有细节,而不是让服务器保存住之前请求的元数据。因为http2没有改变这个范式,所以它也需要这样(携带所有细节),因此 HTTP 请求的头部需要包含用于标识身份的数据比如 cookies,而这些数据的量也在随着时间增长。每一个请求的头部都包含这些大量的重复数据,无疑是一种很大的负担。对请求头部进行压缩,将会大大减轻这种负担,尤其对移动端来说,性能提高非常明显。

HTTP/2 使用的压缩方式是 HPACK。 http://http2.github.io/http2-spec/compression.html

HTTP2.0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使用“首部表”来跟踪和存储之前发送的键-值对,对于相同的数据,不再通过每次请求和响应发送;通信期间几乎不会改变的通用键-值对(用户代理、可接受的媒体类型,等等)只需发送一次。

HTTP/2 的新特性

事实上,如果请求中不包含首部(例如对同一资源的轮询请求),那么首部开销就是零字节。此时所有首部都自动使用之前请求发送的首部。

如果首部发生变化了,那么只需要发送变化了数据在Headers帧里面,新增或修改的首部帧会被追加到“首部表”。首部表在 HTTP2.0的连接存续期内始终存在,由客户端和服务器共同渐进地更新。

4 服务端推送(Server Push)

HTTP/2 的服务器推送所作的工作就是,服务器在收到客户端对某个资源的请求时,会判断客户端十有八九还要请求其他的什么资源,然后一同把这些资源都发送给客户端,即便客户端还没有明确表示它需要这些资源。

客户端可以选择把额外的资源放入缓存中(所以这个特点也叫 Cache push),也可以选择发送一个 RST_STREAM frame 拒绝任何它不想要的资源。

HTTP/2 的新特性

5 主动重置链接

Length的HTTP消息被送出之后,我们就很难中断它了。当然,通常我们可以断开整个TCP链接(但也不总是可以这样),但这样导致的代价就是需要重新通过三次握手建立一个新的TCP连接。

HTTP/2 引入了一个 RST_STREAM frame 来让客户端在已有的连接中发送重置请求,从而中断或者放弃响应。当浏览器进行页面跳转或者用户取消下载时,它可以防止建立新连接,避免浪费所有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