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开发模型

1.什么是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作为最为典型的开发模型,在一开始的项目计划、需求分析、产品设计、编码、测试、到运行维护每一个阶段完成后都会有一个相对性较为详细的产出物,在每个阶段完成后都会向下一个阶段流动,因此也称为瀑布模型。
按照瀑布模型的阶段划分,软件测试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软件测试——开发模型

1.1、定义阶段

瀑布模型的主要是将上一个阶段的结果当作是对象来进行工作,就好比我要开发一个软件功能,首先需要经过定义阶段,在定义阶段中根据项目计划输出项目计划书包括产物名称、成果描述、负责人及备注,即谁、在什么时间、应该提供什么内容、提供内容的基本方向和形式是什么。 以及需求分析阶段输出我们常说的需求文档包括产品背景、原型图、产品描述、预期数据等。

1.2、开发阶段

进入开发阶段,进入开发阶段后首先是根据需求文档进行设计,设计阶段一般又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如前端ui设计与后端数据库表设计等,设计完成后,前端开发与后端开发分别根据设计计划与需求文档进行编码开发,在这时前端未进行开发完成时,测试可以先进行介入后端测试接口,其目的也是为了尽早介入,尽早发现BUG,另一方面后端在测试完成的情况下,无论前端怎么变化后端都不需要大的修改。在前后端都开发完成后对整个功能进行冒烟、系统、验收、回归等测试阶段到最后需要输出测试报告

1.3、维护阶段

最后进入维护阶段,也就是进行了线上发布运行,开发的功能最后得到了用户的体验,以及对线上功能进行维护和对问题的反馈进行及时的处理与更新。

2.瀑布模型特点

2.1、强调阶段顺序严格执行

瀑布模型从本质上来说是有顺序按阶段进行的软件开发架构,在一个阶段完成后生成的产物作为下一个阶段的对象,所以下个阶段需要依赖上个阶段的产物。且每个阶段又有循环性,因此只有在上阶段的产物符合结果才会流动到下一个阶段,当此阶段信息发现问题未被覆盖时,就会推动到上一阶段解决。

2.2、强调质量保证

在瀑布模型当中,每个阶段都会生成相对应的文档或者是产物,在没有输出对应的文档和产物时是无法进入下一阶段的,在生成后还要对这些文档进行评审,产物进行测试,只有符合预期才能进入下一阶段,这也是阶段的循环性。

3.瀑布模型的优缺点

3.1、优点

  • 阶段分工明确,阶段相互衔接
  • 严格按照阶段进行检查与交付

3.2、缺点

  • 各阶段输出文档多,增加工作量
  • 开发生命周期长,投入时间成本较多
  • 不适合需求变动大或者需求不明确的项目
  • 早期的错误可能要等到开发后期的测试阶段才能发现,进而带来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