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
瀑布式开发:
严格分级,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一个阶段全部结束之后才会进行下一阶段。对于一开始需求不是很明确的项目是一种不靠谱的开发方式。
适合 比较传统、需求固定不频繁变动的项目,如银行项目。
敏捷开发:
以用户为核心,不断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式,力求将项目分割成多个经过测试,可集成,可运行的的小部分。争取再很短的时间里开发出核心功能在后期不断更新完善。
适合 有着激进的时间期限限制,有着高度的复杂程度,以及有着高度新颖性(独特性),或者说需求未知的项目。
敏捷开发主要由 极限编程(XP)和 scrum组成。
XP 极限编程 更侧重于实践,并力求把实践做到极限。这一实践可以是测试先行,也可以是结对编程,关键要看具体的应用场景。
SCRUM则是一种开发流程框架,也可以说是一种套路。
scrum的几个基本术语:
Sprint:冲刺周期,通俗的讲就是实现一个“小目标”的周期。一般需要2-6周时间。
User Story:用户的外在业务需求。拿银行系统来举例的话,一个Story可以是用户的存款行为,或者是查询余额等等。也就是所谓的小目标本身。
Task:由User Story 拆分成的具体开发任务。
Backlog:需求列表,可以看成是小目标的清单。分为Sprint Backlog和Product Backlog。
Daily meeting:每天的站会,用于监控项目进度。有些公司直接称其为Scrum。
Sprint Review meeting: 冲刺评审会议,让团队成员们演示成果。
Sprint burn down:冲刺燃尽图,说白了就是记录当前周期的需求完成情况。
Rlease:开发周期完成,项目发布新的可用版本。
工作流程:
1、产品经理(Product owner)按照优先级整理客户需求,形成一份Product Backlog,为项目做出整体排期。
2、团队会根据计划确定本周期的Sprint Backlog。
3、具有较深技术潜能的负责人(Scrum master)或者与开发团队开会讨论将Sprint Backlog细化成一个个Task,分配给团队成员,进行具体开发工作。
4、每一天,团队成员都会进行Daily meeting,简单介绍每人工作进度、遇到的问题等等或者展示自己每个人的成果。根据情况更新自己的Task状态,整个团队更新Sprint burn down chart。
5、Sprint Backlog全部完成,团队会进行评审会议(Spring review meeting),一切顺利的话,会发布出这一版本的Release。
6、进行Sprint回顾会议(Sprint Retrospective Me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