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思想概述南京大学陈亚军
目录
来源:南京大学陈亚军视频链接
维特根斯坦(一)
对维特根斯坦的简洁生平介绍
维特根斯坦(二)
命题1:可说的可说,不可说的保持沉默。
比如说我描述白是什么,那么黑是什么就是白的取反,这是二元论。
思想的界限不超过语言,语言描述思想。
命题2:语言是思想的图像
为什么语言能描述世界。因为语言与现实存在同构性,每个语言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和现实物体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同构。同构指的是逻辑同构,就是说逻辑上是相同的。
比如说张三在李四左边,我们用图像来逻辑同构:
为什么这幅图能表达现实生活中张三在李四旁白这个事实,因为这幅图和现实有逻辑上的对应关系。每一个图画就是语言的命题。
维特根斯坦(三) 语言的界限
命题1:世界是发生的一切
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实,而非事物,传统哲学认为世界是事物的总和。
事实可以分解为事态,(原子事实),
我们说桌子。这里说的桌子并不能代表什么,桌子这个词并不能说明白什么,我们只有说桌子是一个四四方方,四条腿的东西,才能描述什么。
我们说苏格拉底,~是帕拉图的老师,古希腊的哲学家。这里苏格拉底属于事物这个范畴,后面的详细解释才是事实。
沿用罗素的想法,维特根斯坦说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实,而非事物。事实是事物的一系列的属性的集合。我们可以将事物分解为很多事实要素,比如筷子:长的、细的,然后把这些事实要素进一步分解,长的: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这些进一步分解的要素又需要其它要素的支撑,比如描述长,是通过与短相反描述的。
而简单对象是不可再分的,逻辑上的不可再分。而且我们很难举出例子。
因为存在不可再分的’原子事实‘(简单对象/事物),所以我们能通过语言来描述世界。(逆否命题。)
这是逻辑推论,虽然让人不解。存在
哲学原来是世界是什么,然后自从维特根斯坦出现,哲学就是一种分析的活动。
超出命题的逻辑空间的东西,语言无法描述,没有语言上的意义。
这是马 & 白色的 & 跑得快 T
T & T & T = T
T & T & F = F
… F
假如马、白色、快是整个世界,那么超出这个范畴的东西,语言上没有意义。我们要保持沉默。
维特根斯坦(五)
奥古斯丁图示,
句子由单词构成,单词指代现实中的事物,句子就能指代现实中的一系列事实。
为什么我向一个从未见过马的小孩,指着这个东西是马,多次训练,然后他就懂了这个东西是马,是因为我们当时处于同一种语言游戏之中。
维特根斯坦(六)
语言游戏构成维特根斯坦后期的思想的核心。
命题1:语言游戏是指语言及其使用的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整体。
比如你指着象棋中的棋子:马,说这是马。但我不理解马的意思。除非你告诉我马怎么走、象怎么走,我才知道这颗棋子:马是什么意思。
所以马的活动和马构成的这个整体才是语言游戏。
命题2:语言游戏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
当我是一个木匠,我做了一个桌子,我关心的是桌子的质地、质量。不关心桌子的颜色。否则,你们会觉得我这个人很奇怪。
命题3:语言的使用按照一定规则
比如说热这个词,在不同场合下有不同的意义,用法。
家族相似性
解释:交叉的相似性,比如一个家族兄弟鼻子像,眼睛不像。父子头发像,嘴巴不像
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
与传统的区别:所被称为杯子的事物有共通的特质。这个特质是先验的。传统的相似性是选定一个性质,拥有这个性质的物品归为此类。比如杯子都有盛水的功能。而家族相似性是交叉的相似。
绳索例子:
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
绳子还在无限延申下去。由于历史的发展,这只绳子的界限在不断变化。
语言的逻辑结构相似性构成语言的本质。
维特根斯坦(七)
语言的意义在于它要表达的观点、观念
什么是私人语言?
(我的喃喃自语)
维特根斯坦认为这是自己在使用公共语言。
假如自己发明一套密码,然后喃喃自语,那这是否是私人语言?
维特根斯坦认为这还是公共语言,因为这个可以通过翻译成为公共语言。
维特根斯坦认为的私人语言:一个人可以使用这种语言写下或说出他的内在体验-他的情感、情绪及其它-以供他人私人使用。
首先我先有感觉,然后才有的思维(笛卡尔的思想)。那么是否存在这样一种东西,他先于我的语言存在,语言只是它的外化。这个东西是私人的感觉。
评:就像不同数据训练的神经网络里的判断猫的权重可能有什么共性,是某种看不懂的语言。人在看到猫时,大脑那一刻产生的特定的电信号。
我的内心产生波动、感觉,这么私人、隐秘的东西,导致我使用公共的语言、符号系统外化这个东西。这个过程不可否认。
每个人所看到的同一个东西在内心的感受、感觉、私人语言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通过一套公共的符号系统来指明这个东西。
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的解释:只有我知道我的疼痛,别人不知道。
回到生活,这句话是错的,“我知道我痛”,我通常说:“我痛”,而不说“我知道我痛”,因为“我知道”这个词是相对于“不知道”存在的。
当我去医院,跟医生说:
命题1:我知道我发烧了
命题2:我痛
命题1有可能是错的,因为医生可以用体温计来判断你是否发烧。而命题2,医生是不可能纠正你的。
第一个命题是语法命题,表达,不描述一个事物,而是表达事物的方式,不传达经验知识
第二个命题是知识(经验)命题,实实在在传递了知识。在某一种情况下,我就要这样说话,使用这种知识语法,而不是用“疼痛”去描述一个对象。
一个小孩看到黑板说这是绿色的,看到红灯说这是红色的。学会使用绿、红这些词,把这些词区别开来,只有这样才能同别人共享同一个世界,才能互相交流。
语言必须是符合规则的。
使用语言是符合规则的,而符合规则是公共的,所以私人语言不能是公共的。
就算自己发明了一套私人语言,而如何记忆这个语言,单凭个人感觉是可能不可靠的。
比如我记住昨天看到的那个家具的款式,我今天想买一款同款的,那我必须拍下昨天家具,留一个样本,不然单凭我自己的感觉,会对款式有所遗忘。
实际上,私人语言是前面说的:奥古斯丁图示的内化,私人化。
网友评论:
一个人天生不怕吃辣椒而且感觉吃辣椒很咸,那么当他第一次吃辣椒时,他出现了难受的表情,他的妈妈告诉他这叫‘辣’,于是他把吃辣椒时的感觉(尽管他感觉到的是咸)称之为‘辣’。这毫不影响他与其他人谈论‘辣’,因为在此时所有人谈论的都是吃辣椒引起的感觉而不是‘辣’这个字的意义(或者说‘辣’所对应的在世界里的现象)——正因为如此,每个人在学会语言的规则之后就都可以玩语言游戏,而不需要理会世界对他们真实的刺激。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每个人感觉不同却有一套相同的语言系统。
诉他这叫‘辣’,于是他把吃辣椒时的感觉(尽管他感觉到的是咸)称之为‘辣’。这毫不影响他与其他人谈论‘辣’,因为在此时所有人谈论的都是吃辣椒引起的感觉而不是‘辣’这个字的意义(或者说‘辣’所对应的在世界里的现象)——正因为如此,每个人在学会语言的规则之后就都可以玩语言游戏,而不需要理会世界对他们真实的刺激。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每个人感觉不同却有一套相同的语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