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七)网络层 IP & 报文格式

网络层

  • 网络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
  • 它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服务请求,并进一步将服务请求转发到数据链路层。
  • 网络层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 它确定从源到目的地的路由,还管理流量问题,如交换,路由和控制数据包的拥塞。
  • 网络层的主要作用是将数据包从发送主机移动到接收主机。

网络层执行的主要功能

  • 路由:当数据包到达路由器的输入链路时,路由器会将数据包移动到路由器的输出链路。例如,从S1到R1的数据包必须转发到S2路径上的下一个路由器。
  • 逻辑寻址:数据链路层实现物理寻址,网络层实现逻辑寻址。逻辑寻址还用于区分源系统和目标系统。网络层向数据包添加标头,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的逻辑地址。
  • 网络互联:这是网络层的主要作用,它提供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逻辑连接。
  • 分段:分段是将数据包分解为通过不同网络传输的最小的单个数据单元的过程。

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 保证交付:该层提供保证数据包到达目的地的服务。
  • 有限延迟的保证传送:此服务保证数据包将在指定的主机到主机延迟范围内传送。
  • 有序数据包:此服务确保数据包按发送顺序到达目的地。
  • 保证最大抖动:此服务确保发送方的两次连续传输之间所花费的时间等于它们在目的地接收之间的时间。
  • 安全服务:网络层通过在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使用会话**来提供安全性。源主机中的网络层加密发送到目标主机的数据报的有效负载。然后,目标主机中的网络层将解密有效负载。以这种方式,网络层维护数据完整性和源认证服务。

网络寻址

  • 网络寻址是网络层的主要职责之一。
  • 网络地址始终是逻辑的,即基于软件的地址。
  • 主机也称为终端系统,其具有到网络的一个链路。主机和链路之间的边界称为接口。因此,主机只能有一个接口。
  • 路由器与主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两个或多个连接到它的链路。当路由器转发数据报时,它会将数据包转发到其中一个链路。路由器和链路之间的边界称为接口,路由器可以有多个接口,每个接口对应一个接口。每个接口都能够发送和接收IP数据包,因此IP要求每个接口都有一个地址。
  • 每个IP地址长32位,它们以“点十进制表示法”的形式表示,其中每个字节以十进制形式写入,并且它们由句点分隔。IP地址看起来像193.32.216.9,其中193表示地址的前8位的十进制表示法,32表示地址的后8位的十进制表示法。

以上摘选–Java小镇V

网络基础(七)网络层 IP & 报文格式
可以看见 在这层中的常用协议:
IP、ICMP、ARP、RARP
ARP 协议也可以理解为 数据链路层,下篇博客 详解

这篇我们主说 IP

报文格式

网络基础(七)网络层 IP & 报文格式
报文格式有很多对不对

Version Header Length Priority & Type of Service Total Length
版本 头长度 优先级 & 服务类型 总长度
IP报文的版本 IP报文头部长度 有先级别 & 服务于KOS IP整体的长度
Identification Flags Fragment offset
标识 标志 段偏移
分段数据包
Time to live Protocol Header checksum
存活时间 协议
防止数据包在网络中无限传输 TTL值,这个值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就会-1,为0就丢弃 主要指的是上层的协议,TCP-UDP-FTP等
Source IP Address
源IP地址
发出数据包的 原地址
Destination IP Address
目的IP地址
这个数据包到达设备的地址
Options
选项
Data
数据

下一章再详细介绍IP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