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总结
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
- 连通性: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
- 共享:信息共享、软件共享(如远程桌面)、硬件共享(如两台计算机通过网络使用同一台打印机)
二、因特网概述
- 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结点的链路组成
- 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
- 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都称为主机
注意: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互联网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如图: -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向互联网发展的阶段
(2)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或企业网)
(3)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ISP指的是因特网服务提供者,如联通、电信、移动等,如图:
三、因特网的组成
-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端系统)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用于进行通信 和资源共享
-
核心部分:由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交换的服务
-
两种边缘部分的主机间通信方式:
主机间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大类
(1) 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
-
客户和服务器指的是两个应用进程
-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如图:
-
客户软件的特点:
① 当多个计算机都从服务器下载资源,网络会卡顿
② 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 -
服务器软件的特点:
系统启动后一直不断的运行着,被动的等待并接受来自客户的通信请求,即服务器程 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2) 对等方式(P2P方式):
- 指的是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客户哪一个是服务器
- 两个主机只要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 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的共享资源
- 对等连接方式特点:
本质上仍然是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是服务器,如图:
D从服务器下载,C可从D或服务器下载, F可从C或D或服务器下载,故下载人数 越多,下载源越多,下载越快
-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1) 向边缘部分的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与其他主机通信
(2) 核心部分起重要作用的是路由器
(3)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结构,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4) 电路交换
-
电路交换的三个过程: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
电路交换举例:
-
由以上得知电路交换的线路利用率很低
(5) 分组交换
- 特点
(1) 在发送端,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2) 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首部构成分组
(3) 以分组为传输单元,依次把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4) 分组首部的重要性:
- 首部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
- 结点交换机根据分组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结点交换机
- 以这种存储转发方式,最终分组可到达目的地
(5) 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剖去首部还原成报文
(6) 路由器
- 在路由器的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没有直接连线
- 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是:
① 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临时存储)
② 查找转发表,找出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
③ 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 主机和路由器的作用不同:
① 主机向网络发送分组,从网络接收分组
② 路由器对分组进行存储转发
(7) 分组交换的特点
- 分组交换不需要提前确定线路,会在每个路由器找到最佳路径,避免了占线问题
- 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会造成一定的时延
- 分组必须携带首部,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8) 报文交换方式
- 不会将数据分段
- 报文一般比分组长的多
- 报文交换的时延较长
(9) 三种交换方式的对比
四、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
五、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
速率
速率即数据率或比特率,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位是b/s,kb/s等 -
带宽
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b/s (bit/s) -
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
时延
-
传输时延(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 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要的时间
-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注意:传播速率和传输速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
处理时延:在结点中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
排队时延:节点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
四种时延所产生的地方:
-
对于高速链路,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 时延带宽积
表示链路中充满数据量时的情况 - 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是某信道有百分之几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的),完全空闲的信道利用率是零
- 网络利用率是全网络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 信道利用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当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的时延也迅速增加
类比路上的车,车越多,利用率越高,但堵车,速度慢;车少,利用率低,但速度快
- 往返时间
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确认收到数据的回应
六、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 两种国际标准
- 法律上的国际标准OSI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 事实上的国际标准是TCP/IP
- 对计算机网络分层的好处
-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互不影响
-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 上层单向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
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
-
主机2接收从主机1发来的数据
-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 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消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 协议是两个对等实体间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 本层能够向上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的协议,需要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 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 两层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S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