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的三观,00后的商业经

如果说90后是互联网原住民,那么00后就更是移动互联网的行家里手。无所谓“乖与不乖”,每一代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特征和属性,这也是时代进步的前提。

00后享受的经济红利

 

伴随着00后的成长,互联网及移动网络亦迎来了飞速发展,智能手机不断普及。2007年至2016年,中国互联网网民从2.1亿提升到7.3亿,手机网民规模从5040万提升至7亿。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入到00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00后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00后的消费习惯也正在反推市场做出改变。

 

00后生活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年代,消费能力强。从宏观层面来看,00后生长于中国GDP稳定高速增长、人口出生率较低的红利期。一方面,从1990年到2000年,中国GDP增长了5.31倍,在较高GDP情况下,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GDP依然增长了4.11倍,这也是00后陆续出生的阶段。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为00后的成长带来了经济红利。

 

另外一方面,中国人口出生率从1990年的21.06‰下降到2000年的14.03‰,下降幅度达33.38%。这意味着什么?较低的人口出生率,说明00后成长过程中人均可享受的资源有所提升。

 

作为在去中心化传播环境成长起来的一代人,00后的群体总规模在一些数据口径中已接近1.5亿。今年,最大的00后已经成年了。他们对于个人价值的理解,个性体验的重视,具体都呈现在他们的社交观、娱乐观和消费观(以下合称“三观”)上。这些已经汇聚成一股力量,甚至可以说,谁赢得了00后,谁就赢得了未来。

 

二次元群体的“富媒体”表达

 

每一代网民对互联网的印象其实不同。70和80后,成长于网络萌芽期,他们对互联网的印象更多是信息渠道,比如新闻门户。90后成长于移动互联网,网络对他们而言更具有关系连接属性。而到了00后,网络更是融为他们生活化体验的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00后的三观,00后的商业经

【友盟+】数据显示,00后群体对于社交聊天兴趣TGI(目标群体指数)接近250,显著强于其他代际群体。00后的社交表达已经呈现出“富媒体”形态,他们喜欢在装饰自己头像,自定义聊天框体,气泡、字体、主题和壁纸等等,他们都希望有自己的选择。图文、短视频、音频、视频等多样化表达是常态。富媒体社交趋势在海外其实也有迹可循,比如Facebook、Twitter等主流平台无法适应富媒体的传播形式,因此在图片领域出现了Instagram和Snapchat,在视频领域出现了Youtube。

 

当然,00后的社交观影响的不仅仅是社交本身,衍生反应还有其娱乐消费观念。具体从圈子来看,追星圈、游戏圈、二次元圈是00后核心的圈子。

 

在文娱消费上,游戏和动漫是两个最直接的影响面,概括来说也就是二次元文化。随着移动竞技游戏市场成熟,出现了节奏快的移动竞技类游戏。那些基于社交属性的组队竞技,更容易让其在群体中产生社交光环,这也就是为什么受到00后青睐的原因。

 

除了经常被提及的ACG,二次元也派生出音乐、手办、Cosplay、舞台剧、虚拟偶像等等娱乐形态,真人电影、电视剧等“三次元”与二次元融合的作品也不断涌现。丰富的内容供给与内容形式,培养了互联网原住民对动漫的热爱。

 

00后崛起会催生下一波消费浪潮?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提到,现在00后的人均存款是2570元,人均零花钱是500元。谁能把00后连接进互联网和基础设施,谁就能拿到这笔钱。

 

要知道,接下来的十年,话语权将逐步交到00后这代人手上,由其审美变迁所带来的红利也会在消费市场中释放出来。

 

00后的社交观和娱乐观驱动下,最终形成其独具一格的消费观念。他们更习惯于为虚拟商品和服务(例如漫展、周边、手游等)付费,愿意花钱买“体验”,也更重视商品的精神属性和社交属性。

 

不仅是00后的个人消费,他们的影响力也已经从方方面面渗透家庭消费,对潮流的敏感,使得他们在家庭购物决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比如在科技产品的选择上,越来越多的父母会听取00后的建议。

 

如今,社会已经过了讨论90后如何叛逆,80后如何拼搏的阶段了,00后强大的个人意识预示着个性化消费浪潮的到来。面对这些冉冉升起的新星,50后、60后和70后的商业决策者们,又当如何?

作者 | 吴怼怼

 

00后的三观,00后的商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