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Cloud解决方案&架构部总经理沈鸥:构建成熟的企业级混合云

【CSDN现场报道】5月13日-15日,由全球最大中文IT社区CSDN主办的“2016中国云计算技术大会”(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6,简称CCTC 2016)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技术与应用、趋势与实践”为主题,聚焦最纯粹的技术干货分享,和最接地气的深度行业案例实践,汇聚国内外顶尖技术专家,共论最新的云计算技术实践与发展趋势。

青云QingCloud解决方案&架构部总经理沈鸥带来《构建成熟的企业级混合云》主题演讲,他详细讲解了企业混合云实践和完整软件定义计算环境构建。期间,他还深入剖析了混合云的定义、使用场景、技术挑战等方面。

QingCloud解决方案&架构部总经理沈鸥:构建成熟的企业级混合云

青云QingCloud解决方案&架构部总经理 沈鸥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来宾下午好,我是青云公司负责技术架构和解决方案的沈鸥,下面的时间我给大家谈一谈我们对整个企业混合云的想法和一些技术实践。

云计算谈了好几年了,青云于2013年开始构建自己的公有云服务,同时也帮助很多企业构建私有云,在这当中大家看到传统和新的技术需要有一个平衡和掌握。根据所见的技术领域来谈,不同的客户会有自己的考量,不管是成本、技术还是自己方案构建上面,希望有一些折中。

根据今年一季度美国的调研报告显示,差不多超过70%云客户都在使用了混合云的架构。混合云给企业带来更多灵活性和服务能力。

混合云的定义

对于混合云定义来讲,其实不同的公司和厂家都有自己的考量,我们看到有四方面的定义。第一,多个公有云混合来使用,比如有些服务放在青云上面,有些放在腾讯和阿里上,业界也会有一些厂商提供所谓的最佳计量选择。第二种,公有云和私有云混合使用,这是普遍的情况,重要数据放在私有云上面,为客户公众服务,或者有海量扩展应用系统放在公有云上面。第三种,对于厂家或公司,我最关心PaaS服务,把私有云和公有云做一个PaaS的发布,这是更适合的方式,因为对用户来讲根本不需要知道该服务落在什么地方。最后一种,物理、虚拟和容器的混合部署管理,对于传统企业的投资如何跟新的云结合在一起,又是需要考虑的范围。

混合云场景

有了上述的想法后,我们还要回到最根本的应用场景中,青云在过去差不多一年多时间里,跟很多的客户进行交流后,发现一些常见的应用云的场景。第一种是大家分工明确、各自为政,有些公有云的应用,面向于公众的、海量的互联网的用户,内部是传统的数据服务,或者其他核心应用,互相之间通过安全方式进行连接数据的交换,各自为政,但是整个管理是要统一的。

第二个,公有云作为企业云的一种灾备的平台。大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做?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一些企业里有很多不愿意打造另外一个灾备环境,投资很大,不如拿一个公有云来做,所以公和私在这里有一个很好的衔接。

最后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业务负载是公有云和私有云做一个钟摆,两边的业务各有占一定的比例,如公有云90%且私有云10%,如果有一段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切换到另外一个环境里边,相当于生活的环境。

混合云的技术挑战

通过混合云场景我们会看到这对技术上会有些要求,要求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所看到混合云的技术挑战,也是青云在过去以及将来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第一点,我们做一些资源的灵活定义,资源涵盖各种计算资源。第二个,我们整个混合计算管理,计算管理来讲,我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负载,在不同的负载记载上面有合理的调度和管理控制。第三个,既然有应用放在企业私有云里边,还有一些在公有云里边,广域网连接传输绑定成为挑战;有的客户说我是不是透视在你的数据中心,或者两者之间可以通过专线连接,因此需要传输保证。第四点,整个应用环境编排和迁移怎么去做,编排和迁移是在私有云搭的一套环境,公有云怎么能够很快的部署起来,是不是像传统方式一步一步来做,还是有别的方法,统一管理对我们来讲是必须的。整个计量和计费怎么能够让客户得到最佳的优惠,最后一点所有的平台一定是开放性的,公有云上建立的生态,或者一些合作伙伴能够延伸到企业云里边。

软件定义的计算环境

在这样的技术上,我们看看青云是怎么帮助我们客户落地的且技术实现是怎么做的。第一个,我们所有的环境一定是软件定义的,软件定义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灵活性,所有的资源都是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定义,以及相应的改变。不管是计算、存储、网络,还是其他的一些监控管理也好我们都可以按照业务需要进行管理的工作。这样的话,最大的好处是说能够减少对专业知识的依赖,一线管理员可以进行直接的配置工作。

我们看看青云实际情况,比如这是一个客户相对完整的计算环境,在这个环境里边,我可能有公网连接公网LB集群,也会有自己的EPC,虚拟网络有多个,而且里面有各种数据服务、安全服务等等,包括4层或7层的搭建都有,如果这个环境在今天,不管公有云,还是私有云里边都能一体化实现整个环境的搭建。利用青云软件定义技术,使用管理界面很容易就可以做到,这里边通过一些集群快速实现,就可以帮助客户能够在EPC里边从计算存储网络到应用都能够实现,只需3分钟或者5分钟以后就拿到这样的计算环境。

计算环境的获得不仅是在青云界面上点击,更进一步是说所有的都是有EIP的,这个很重要。因为在私有云的环境里边,你希望它整个环境跟我的平台以及应用是有联动的,业界专门做第三方云管理平台的厂商也可以用青云EIP构建自己的方案,这样我们的灵活性更加强大,跟我们应用生态做一个无缝连接,这是第一点。通过软件定义获得对IT基础架构定义的灵活性。

第二点是混合的计算管理。所谓混合计算管理就是刚才谈到业界对于混合云定义时候的观点,我不仅是对新的虚拟机或者容器的实现,对于传统的Vmware PoweVM,也希望纳入到一起构成统一的管理平台。在这个层面上,青云的概念是什么?我们关心的是客户应用的负债,最适合在哪个具体的对象上,该对象有可能是物理机,有可能是容器,大家所谓的Docker,或者ASIS,或者再一个系统上,或者在一个虚机里边,我们都可以通过统一平台来管理进行实现。

第三点,就是广域的网络,我们数据中心通过光纤跟我们POP连接,或者连接到数据中心里边,这里边网络性就会很好,整个延迟一毫秒,两毫秒,这样数据库应用就可以实现。第二点,下面我们会把公有云上的EPC打通,让两个云端直接能够做数据的交换,只要你的IP直达就可以切换你内部的系统,不管公有云还是私有云,这对用户来讲运用调度更加方便,青云也会在全国完善广域网的节点。

第四点,应用环境的编排,这个需求来自于我们的客户。客户觉得在多个云数据中心做关系切换不方便,因为所有都需要手工定义一下,如果一两百个虚拟机怎么做。青云现在有整个应用环境的编排和迁移,从原有的环境里边出来进行定义,当然取决于你的场景。

这就是非常简单的手工自己创建实例,在里边有自己N个EPC网络,包括多个系统都可以在上面。如果大家没有直观的感觉的话,建议大家到我们展台亲身体验一下,看一看我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我们希望通过灵活性能够让大家在整个混合云里边更加容易调度我们的运用编排和整个资源调度的工作。

不管你今天在哪一种应用场景上你都需要做统一的管理,大家看到青云有自己整个公有云的Global zone,我们让客户建立自己多个云的环境的统一管理,有客户说为什么需要企业云里边建Global zone,里边银行有监管的要求,或者有地域要求,不管哪种情况,集中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集中管理,我们可以希望做到灾难的切换。如果全球出问题了,Global zone出问题了,管理可以继续延续,不会出现中断的事件。统一管理也会让资源调度更加灵活,结合我们资源编排工作,资源的定义以及相关的编排就可以带你所辖的环境里边做相应的调配,在里边定义你所有管理的资源,这个资源跟你应用是整个结合在一起的。

有的朋友会问如果今天建一个混合云的环境,如何让公有云上的资源成本最低。这个就结合很多场景,举个实际的例子,两个完全一样的系统环境,但是整个一天公有云的价格差了六七倍。什么原因,一个是在运行状态,一个在停止状态,有些服务申请之后是你独享,但是有些不需要今天启动,有些灾备环境,有些应用服务当它需要应用的时候再起来,青云公有云上按照我们的使用进行收费的,我们计费可以让用户只有在使用的时候才收取相应的费用,这样的话成本会很低,不管流量也好,不管各种应用服务也好,都是统一的计费模式,大家会不会觉得这是帮你们真正节省成本,而不是一个混合云的环境,当我们把资源放在公有云上面去以后把私有云成本还高及这就没有意义。

第二点,青云系统的启动,当整个资源需要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也让你弹性的伸缩,错峰运行变得可行,如果整个服务启动,十几分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也没有办法做到真正弹性的体现。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广域网带宽多少合适,没关系申请一百兆,三百兆没有关系,按需计费当你做完48小时以后,我就可以申请固定的,20兆40兆带宽,你整个成本就会有很大程度的降低。

青云不管在公有云还是私有云,还是混合云环境里边我们提供一整套的EIP,可以调度公有云资源也可以调度企业内部私有云的资源,这是真正混合云所使用的灵活性。当我们某些合作伙伴把应用搬到我们公有云上的时候,也可以借用EIP调用私有云的内容,这样来支持他的管理工作。但是技术角度来看,不应该让客户有所限制,不能让你的合作伙伴觉得做两套代码,一套代码实现变得你在整个后续维护工作量就可能有比较好的改变和工作量的降低,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我们知道很多公司说,我做相应生态环境的建设,整个生态环境的建设一定在混合环境里边都需要实现的,并不是在公有云才有,或者私有云才有,而是这里边我们希望是更加灵活的,让用户做出相应的选择。

我们在国内帮一个互联网金融公司构建的一个混合云生产系统。在这里边有自己私有云的几个机房,同时也通过光纤直接连到我们公有云数据中心里边,通过光纤减少了整个带宽的响应时间,整个PN时间毫秒级就完成了,数据安全保证又可以符合金融监管要求,把一些数据放在私有云里边,需要有弹性和大量工作IP访问的东西放在公有云里边,数据可以在两边做相应钟摆式的访问,实现将来生活的动态切换。这样的案例在我们实际客户那边已经运行到现在了,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客户都有同样的要求,都希望能够在它的环境当中跟我们公有云,或者私有云环境里边形成有效的联动,和相应数据的配合,在这个情况下,我刚才谈到的七个方面再回顾一下,我们软件定义,对于各种计算环境的支持,包括我们的编排,包括现有所提供的骨干网的连接,包括计费和计量的灵活性都可以帮到用户在混合云里边实现最精简和最快速的落地。

青云追溯于技术的发展,过去一两年时间里边,我们在公有云和企业云里边有大量的客户落地实现,这里边不乏有一些很好的客户用了我们混合云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技术手段我们让整个混合云落地变成真正有实际效果,而不是一张图放在那边。在这里我们看到通过混合云,客户应用两边错峰运营,在IT投入上降低一定程度,同时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相应的保障,这是我们混合云给大家带来的价值,这是我的介绍,谢谢大家。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直播专题2016中国云计算技术大会(CCTC),新浪微博@CSDN云计算,订阅CSDN云计算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