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江湖

比特币衍生

侧链

面对以太坊、比特股等开发平台的威胁,由于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并不欢迎合约币、彩色笔等衍生链,就必须采用新的方式来附带数据。侧链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合约币(Counterparty)
建立在比特币协议上的传输层,用来建立和使用去中心化的财务工具协议。简单来说,可以将XCP理解为很多“小的BTC”即XCP=“小的BTC”,但是这些“小的BTC”(XCP)不仅仅具有货币的交易功能,XCP还具有资产发行(例如发行股票)、股息分配以及**功能。

彩色币(coloredcoin)
特定比特币就叫作彩色币。它们具有一些特殊的属性,比如支持代理或聚集点 ,从而具有与比特币面值无关的价值。彩色币可以用作替代货币、商品证书、智能财产以及其他金融工具,如股票和债券等。 彩色币本身就是比特币,存储和转移不需要第三方,可以利用已经存在的比特币的基础,因此彩色币可以为现实世界中难以通过传统方法去中心化的事物铺平道路。

简单说,侧链就是建立比特币账本的一个副本,就像以前许多法定货币由黄金担保一样,在需要的时候资产和可以在两个区块链之间相互转换。在继续基于公共区块链的比特币信用证明的同时,侧链也能支持完成一些更为复杂的应用操作。

区块链的江湖

Beta releases 测试网络
Tow-way Peg 双向挂钩
Blockchain 主链
Sidechain 侧链
Micorpayments 微支付

侧链原理如上图,比特币与比特币侧链都使用比特币作为系统货币。其实质是通过“双向锚定”机制实现主链货币价值向侧链体系的转移,从而在侧链上使用这部分从主链转移过来的主链货币的价值,至于这部分主链货币价值背书而产生、发行的侧链货币的名称,则可以按需*命名。

“双向锚定”是侧链的基础与核心机制。以比特币侧链为例:

主链–>侧链

在比特币网络中,向“特定脚本地址”发送一笔比特币,该地址上的比特币将被系统冻结。该交易成功确认后,侧链网络将会识别这一信息,并在侧链网络中的特定地址产生与这笔比特币数量相对应的侧链货币。

侧链–>主链

在侧链网络中,通过特定方式“销毁”一定数量的侧链货币,例如将其发送至永远无法使用的特定地址。比特币网络识别该信息后,从之前被“冻结”的比特币中“解冻”与侧链币“销毁”数量相对应的比特币,并将其发送至比特币网络中的特定地址。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实现比特币网络中的货币价值在主链与侧链间的转移。

侧链的主要应用功能包括

第一,机密交易

这是侧链最有用的一个新特性。使得侧链成为提高比特币隐私性和安全性的更为有效的密码学工具。机密交易对交易的信息进行保密,仅允许交易的参与者(或者他们指定的人)知道具体交易金额。

目前所有比特币的交易是完全公开的,因为公开才能进行公开验证。虽然交易人是匿名的,但其他交易信息的公开仍然使很多用户不放心。传统机构不能接受这一点,如果财务隐私保密不够充分,对商家和个人来说,都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没有充分的隐私保护,不法分子就会特别关注高价值目标;商业竞争者也会知道商业的细节,谈判筹码也会贬值。

交易数据的隐私保护问题已经有了一些很好的解决方案。如比特币使用“匿名地址”来解决部分隐私问题,如果人们不知道哪个用户拥有哪些地址,隐私就能得到保证。不过,只要你和其他人发生交易,还是会有地址被记录下来。从这个地址开始,还是可以追溯到其他的相关地址,并评估交易金额和留存余额。

侧链提供的隐私受保护的交易,使得交易金额更隐秘,同时能让比特币网络来验证留存的区块链交易,做到这些无须加强比特币的加密技术,而且系统成本可控的。

第二,隔离验证(Segregated Witnesses)

当前比特币签名算法比较复杂,而且存在缺陷,导致了交易延迟的问题。隔离目击者功能能引入新的区块链,采用新的算法,可以改善延迟问题,提高比特币应用执行的效率。比特币最初的设计将签名放在交易内容中其实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增加的结构的复杂度和交易延展性的风险,也就是说把签名单独拿出来,放到外面就能解决上述的所有问题了。隔离验证其实就是把原来的比特币交易中签名的部分单独拿出来放到另一个叫 witness 的结构中,来达到所说目的。其基本原理其实并不复杂,所要达到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把签名拿出来,放到另一个地方,也就是所谓的“隔离”,就这么简单。

签名就是要用来进行“验证”的数据,放在另一个地方就是要“隔离”出来。隔离验证其好处的确是巨大的:交易是交易,签名是签名,对于交易来说,只关心 TxIn 和 TxOut 就好了,我们都清楚一个比特币交易其实就是花一笔之前收到的钱,也就是说要用之前收到的 TxOut 作为这一笔交易的 TxIn 然后发给后续的 TxOut,隔离之后的交易结构使得当您决定好花哪一笔钱、要花给谁的时候,交易的内容就已经是确定了的,交易的数据就不会再发生改变了,最终的 tx_id 也就是不变的了。想要验证签名?那就去 witness 里找到对应的签名数据验证一下合法性即可,又简单、有没有交易延展性的问题!

在冷钱包解决方案,当然希望在离线签名的过程中,冷私钥需要签署的 hash 是精确的而不是变化的,这其实也是隔离验证的好处之一。另外有人问隔离验证是不是对闪电网络有好处?隔离验证对于所有的基于比特币区块链的扩展应用(甚至包括交易所和钱包等)都有好处,精确的 tx_id 当然会让很多基于 tx_id 所扩展出来的应用都容易的多,也可靠的多。

隔离验证压缩了签名的大小,最多可以使当前的区块链存储容量相当于原来的4倍。不过隔离验证就是隔离验证,它的主要目的跟它的字面意思一样,就是要隔离的做验证,而不是为了增加块大小,最终隔离验证能增加块大小只是它的副产品。

第三,新的操作代码

每一笔比特币交易实际上就是用脚本编写的一个程序。这些新的操作代码扩展了比特币脚本语言所提供的功能,使得整个交易的新形式成为可能。

第四,基础资产发行

允许侧链用户可以发行自己的全新资产,就像比特币本身,并能在可靠安全的区块链上进行。

侧链的目标是区块链技术的通用化,区块链技术应用不仅局限于货币,还可以扩展到金融服务和智能合约。它的实现方式是横向增加新的功能,侧链还可以进行小微支付。

2015年10月,BlockStream公司推出了第一个商业化应用侧链–Liquid。

侧链(side chain)和子链 (child chain)

先说一下啥叫侧链,比如比特币的闪电网络和以太坊的雷电网络,就是侧链。啥意思呢?就是主链在干自己的事情,侧链发生什么, 从实际时间上,和主链无关。大概只是在特定时间,才和主链同步一下。但是问题就是,如果你有N多个侧链,而且当交易发生在一个侧链到另一个侧链,那么同步问题可能会比较乱。

子链的意思,就是采取分层结构之后,子链是一种逻辑上的区分,而并非是一种物理上的区分,所以不同子链里面的状态,可以在同一个 物理链里面保持同步。但是你必须支持分层架构,而且你也必须支持逻辑分片,这样才可以化单一区块链而成为多种区块链。而且这些逻辑子链可以要求不同的共识算法。目前以太坊只有平层,没有分层,当然更没有分片。

闪电网络

比特币区块链上的交易,每条的平均大小约在250字节(Byte)。一个比特币区块大小为1MB。那么1个区块可以容纳的交易数量约为4000条。按照现在每10分钟产生一个区块的速度计算,平均到每秒最多也就只能处理6.67笔交易—这是在去第三方信任和效率之间的折中选择。

1MB的区块大小成为制约比特币区块链向前发展的“瓶颈”,于是比特币社区推出了区块扩容的各种方案,有括到2MB的,有8MB的,还有20MB的,没有定论。

为了提高比特币交易效率,解决比特币的交易规模、实时支付、小额支付等关键应用问题,闪电网络(Lightning Network)就是一个著名的解决方案,它也是侧链的发明者BlockStream公司提出来的。

闪电网络基本思想就是交易建立在一个新的支付路径,支付路径中的所有交易只有最后一笔需要真实进入比特币区块链。其原理就是:在森林里一颗树倒了,发出很大的声响,但是外部世界不感兴趣,所以很多高频小额交易,对区块链并无意义,无须全部记录。

比特币的交易是很灵活的,两个人可以决定把一些比特币整合到一笔单独的交易,只有他们同时进行加密签名,这笔交易才能对外发送—这就是所谓的多重签名,它是“闪电网络”建立的依据。两个人的交易在加密签名后直接发送,不向全网广播。这意味着在一个完整的比特币交易过程中,分叉出一个临时性的“交易场所”,比特币区块链只关心分叉输出和返回的结算,过程中的零散交易可以不向整个比特币区块链网络广播。实际上就是把大批小额交易带离了比特币区块链,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取消了比特币区块链上对它们的验证过程,既提高了交易效率,又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这个比特币区块链可验证性和安全性。

“闪电网络”本身可以基于任何合适的传统技术构建,实际上闪电网络是是实现在了链外。

以太坊

天才少年的杰作

Ethereum(以太坊)是一种新的去中心化的账本协议。2013年11月,18岁的Vitalik Buterin窗帘了初始的以太坊概念和基本代码,他的目标就是将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开放和安全这三大特点,引入几乎所有能被计算的领域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有密码学在区块链货币项目中的功能凸显不足,而且区块链可做的也远远不止货币,于是以太坊出现了。

以太坊优于其他之前的区块链应用的项目的地方,就是一条内置图灵完备编程语言的区块链,允许在上面创建任何应用,以太坊要实现的是一个内置了编程语言的区块链协议—由于支持了编程语言,那么理论上任何区块链应用都可以用这门语言进行定义,进而作为一种应用运行于以太坊的区块链协议之上,而不是像以往的那些项目各自为政,分别定义自己的区块链协议,而各个协议又只支持一种或几种特定区块链应用且互不兼容。

本质上,以太坊促成去中心化的商业逻辑—也被称为智能合约,它是一个包含价值,当特定条件被满足时就会被自动打开的“箱子”。商业逻辑在区块链云上执行,在多方之间自动执行给定协议的条款,它们是DAPP(去中心化应用)的基本构件。从前端角度而言,以太坊拥有一个强大的专用浏览器,用户可以方面地安装和使用DAPP。

这一新技术将促成全新的基础设施,并建立在三层部件之上:作为客户端的浏览器、共享资源的区块链账本,以及以去中心化方式运行商业逻辑程序的计算机网络

以太坊是一种特殊的云计算,同时它还拥有一套完整的创建应用的工具。以太坊系统可以执行多种服务,包括投票系统、域名注册、金融交易所、众筹平台、公司管理、智能合约、公正防伪、智能资产和分布式自治组织等。

以太坊的特点

以太坊的出现和比特币的应用有很大的相关性。比特币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把余额从一个账号转移到另一个账号。但是区块链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优点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试着在比特币上实验更多的应用,这些应用通常是将一些宏信息附加到底层的比特币上面,使得比特币能用来表示抽象化的数字资产。另外一些应用则希望能利用比特币自带的脚本来实现一些复杂的功能,比如多重签名、条件发送等。相对于解决特殊应用的区块链技术,设计一个通用的、可以执行任意功能的区块链—实现这个目标的结果就是以太坊的出现。

从作用上讲,以太坊是致力于成为一个通用的、提供超强图灵完备脚本语言的优秀底层协议。就像互联网的TCP/IP协议一样,用户不再需要关心顶层的实现细节,而是专注于应用层(类似http)的应用实现。基于以太坊的智能合约使用户可以很方面地构建复杂的电子资产、消费模式、应用,而这一切都是去中心化的应用。

以太币的挖矿算法希望能够充分抵御中心化ASIC的影响,以太坊将使用混合型的安全协议,前期使用工作量证明机制(POW)用于分发以太币,然后会切换到权益证明机制(POS)。

第一,以太币

为了鼓励计算节点正确记账、以太坊会按照一定规则在节点中派发以太币(Ether)。以太币和比特币一样都是加密的数字货币。除了普通的交易功能外,以太坊还作为智能合约的交易介质,就是作为支付合约的代币。

第二,图灵完备的虚拟机

图灵机:通用图灵机只是一个模拟的机器。它有一个无线长的内存,若干执行代码、状态记录,可以执行代码并更新状态和内存

图灵完备:在可计算理论里,一个数据操作规则的系统(如指令集、编程语言、元胞自动机)被称为图灵完备或者通用计算的,当且仅当它可以被用来模拟单带图灵机。简单讲,一个可以计算所有图灵机可计算函数的计算系统被称为图灵完备。换句话说是一个可以模拟通用图灵机的系统。

图灵完备是指一个能计算出每个图灵可计算函数的计算系统。换句话说,图灵完备使我们的脚本系统有能力解决所有的可计算问题图灵完备在实际中通常指具有无限存储能力的通用物理机器或编程语言

图灵完备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也使对程序的静态分析变为不可能:我们永远无法知道脚本何时会停止,除非我们真正去执行它。

比特币的脚本系统是基于堆栈的,是图灵不完备的;以太坊的智能合约系统是图灵完备的。图灵不完备的更安全些,图灵完备的更智能些。

堆栈就是运行时针对对象及基本变量分配的内存区域

对于以太坊来讲,每个验证节点都有一个虚拟机(EVM)。和Java虚拟机类似,智能合约的代码可以编译成bytecode,发布到整个网络的所有节点的EVM去执行。这个阶段是去中心化的,就是任何人都能提交代码到虚拟机上去执行。从这点看,以太坊实际是个巨大的分布式云计算平台。

这里有一个非常困难的挑战:每个虚拟机节点必须对每个程序和数据数据进行同样的处理,必须达到分布式的共识。与普通的编程语言相比,以太坊已经对此大大简化,去掉了对硬件的操作、UI(用户界面)等的支持,但实现仍然很复杂。

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以太坊中有两种类型的潜在安全问题。

  • 首先是虚拟机的安全问题:经常被关注的安全性问题是针对某种缓冲区的益处攻击是否可能。
  • 其次是恶意误导用户的智能合同或分布式应用。为了解决此问题,一个结合权限系统合同认证信誉系统的多层次方法以及正式的证据将会被使用。合同认证不是必要的,针对某种特殊类型的分布式应用,会增加一层监督和保证以确认。任何开发人员都可以*创建自己的认证系统。

与比特币不同,以太坊的目标是实现大规模的去中心化应用,这里要求以太坊成为一个确定的、可审计的和可以预测的平台。为实现这个目标,以太坊在比特币的基础上有以下几个不同:

  • 首先,以太坊的密码学货币–以太币的目的就是与比特币截然不同,它并不是用以商品或者服务支付,也不是“数字黄金”,它更像一种“加密燃料”(crypto-fuel)形式的激励,支付运行各种智能商业逻辑程序所需的交易费用。它类似于云计算费用,当你在云中运行一个应用时,基于消费的资源,向云计算公司支付相应的费用。
  • 其次,以太坊区块链被设计为完全可编程,相对于比特币,在经济效率方面它更具优势。从技术上讲,以太坊的区块大小没有上限,它可以动态地调整。
  • 再次,尽管以太坊现在和比特币一样采用工作量证明机制,但是它打算进化到更加节省能源的共识机制–权益证明。
  • 最后,以太坊的挖矿可以由常规计算机完成,不需要比特币那样的专门挖矿设备,它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这意味着以太坊不需要依靠积累挖矿算力来运行。

“The DAO”黑客事件

DAO是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其目的是为组织规则以及决策机构编写代码,从而消除书面文件的需要,以及减少管理人员,进而创建出一个去中心化管理架构。

运行方式:

  • 一组人来编写运行组织的智能合约(程序)。
  • 有初始融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添加资金来购买代币,来代表其所有权–这个过程叫众销,或者首次代币发行(ICO)–为其提供所需资源。
  • 当融资阶段结束后,DAO就开始运行。
  • 之后人们就开始向DAO建言献策该如何使用这笔钱,购买DAO的成员就有资格对这些提案进行投票。

区块链的基础知识:节点网络将交易输入到区块上,然后各区块连接成一个单一的链,来代表所发生的事件的“真相”。如果有两笔竞争中的交易同时开始,那么网络就会选择一笔,拒绝另一笔,从而化解冲突,因此所有节点都有整个分布式账本的相同副本。
唯一“重写历史”的方法就是让超过51%的节点同意这个决定,但是比特币或以太坊没有这种先例。

针对DAO遭到的黑客攻击,提出了“软分叉”和“硬分叉”两种方案。

最终,以太坊团队采用硬分叉技术解决问题,通过修改以太坊软件的代码,致使“The DAO”项目死去,而DAO代币持有者将会得到他们所投入的部分以太币。

Vitalik可以提出一个基于以太坊的解决方案,但节点必须自己做确定。

还有一个麻烦事:以太坊基金会正在设计POS的新型共识机制,在哪个场景中,任何拥有14%的以太币的人将会对区块链的发展有重大的控制权。

新旧链之争

尽管以太坊通过硬分叉解决了“The DAO”项目资金被盗问题,副作用却是以太坊分裂成ETH(新版以太坊)和ETC(经典以太坊)两个平行世界,引发了一币双卖、重放攻击等问题。

在区块链的硬分叉中,由于更改了系统规则,按照xinguzie新规则产生的区块纸杯新节点认可,旧节点则不认为新区块合法。因此,旧节点一致用就规则来组织自己的链,所以,无论新旧节点数目的比例如何,一定会差生两条链。在大多数节点都升级到新版本,旧链能否粗活就看多少算力的支持。

重放攻击(ReplayAttack)

以太坊同时存在新旧两条链(ETH和ETC),代码相同(除了涉及TheDAO的部分),历史账本一样(分叉前),地址的私钥也一样,交易广播到两个网上都是合法的,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例如,分叉前持有以太币(ETH)的用户,在分叉后同时拥有了等量的ETH币和ETC币。就是说原来你如果有1个ETH币,分叉后忽然凭空多出了1个ETC币,并且可以在旧链上卖掉换钱花,就象天上掉下钱来一样。

除了钱变多的“美妙”之外,也带来了重放攻击(ReplayAttack)的烦恼。譬如,在新链上发送货币的交易,同样会广播到旧链上,并且交易还能成功(后面会讲到例外),可被利用来作为攻击手段。

重放攻击(Replay Attacks)又称重播攻击、回放攻击或新鲜性攻击(Freshness
Attacks),是指攻击者发送一个目的主机已接收过的包,来达到欺骗系统的目的,主要用于身份认证过程,破坏认证的正确性。

这时只要保证在两个链上(ETH和ETC)的地址一定要不一样才能保证资金安全。

新旧链上以太币的区分

ETH和ETC同源的两条区块链并存,建议互相交错,一时间代买使用上的混乱,在任何一条链上做交易,都要考虑在另一条链上是否有重放影响。最好的办法还是把ETH和ETC存放在不同的地址上,从而互不影响。以太坊官方推荐了第三方的智能合约,可以把原来同地址的ETH和ETC发向不同的新地址,即本来在双链上都存放在地址X的以太币,分别转到ETH的地址Y和ETC的地址Z。

Ripple

新的网络协议

Ripple的目标是一个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是在互联网领域大家遵守的基本规则。比如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就是互联网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须遵守这个标准,用于对网站的访问。另一个例子比如SMTP,规范了电子邮件的收发。

Ripple早期做出来一个协议叫RTXP,用于交换价值。Ripple可以提供什什么优势呢?第一是便宜,第二是快,第三是便捷的外汇兑换,第四是只要有网络哪里都可以使用,第五是可以连接金融系统。

Ripple底层的处理方法与比特币有所不同,采用自己独特的共识机制和授权验证机的方式,来保证更容易商业化运行。从功能上它和bitpay的方法一样,就是你发送和接收的,不只是比特币(或者Ripple自己的币),也可以是人民币、美元之类的法币。这么做就会有一个问题,就是需要一个和银行连接的接口,目前Ripple的重点就到了ILP协议的推广上。

15年10月,Ripple提出了一项Interledger协议(ILP),其目标是作为所有类型账本的仲裁器,无论是分布式的,还是那些传统的中心化替代账本。

ILP本身并不是一个账本,它并不寻求任何的共识。相反它提供了一个顶层加密托管系统,在称为“连接者”的中介机构帮助下,可以让资金在各账本之间进行流动。

此外ILP也没有原生代币,因此操作该协议的个体账本,仍然可以使用它们自己的原生代币。这种互操作性解决了特定支付网络的问题。只要你的账本支持Interledger,那你就可以参与支付,某人就可以提供流动性,它可以是PayPal、支付宝、比特币、银行账本或者Skype等任何持有余额的账本。

Interledger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协议,它创建了一个方式,可以让账本之间进行交互。比特币和Ripple是支付系统,(它们)要求每一个人采用它的系统,那用户就可以进行互动。

ILP还可以为Ripple的企业客户提供一个保护客户隐私的解决方案,使用户可以通过使用一个连接器,将聚集的交易户数带离公共区块链,在私有版本的Ripple网络中移动资金。

ILP产生了两种模式,分别是原子模式(Atomic)和环球模式(Universal)。前者使用了选定的一组“公证人”来批准资金的转移,而后者则是一种激励机制,可以让无须授信的机构来扮演这个角色。

ILP对于它的任何合作伙伴而言,也是易于采用的。如果你是PayPal,你需要做的就是将一个新的支付方式添加到你的API当中。不同于传统系统,ILP移除了交易参与者所需的信任,连接器不会丢失或窃取资金,这意味着这种交易无须得到法律合同的保护。

ILP在白皮书中称:“账本提供的第三方 ,会向发送者保证,他们的资金,只有当账本收到证明,且收件人已经收到支付时,才会将资金转移给连接者。第三方也会保证连接者,一旦他们完成了协议的最后部分,他们就会收到发件人的资金,” 白皮书中提到。”

为了降低门槛,你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就是让连接者不必受信,它们能够提供流动性,且无需过多的审核。

ILP与Blockstream的侧链项目进行比较,侧链项目正在寻求扩展比特币网络的功能,允许比特币资产在各替代加密账本(公共区块链)之间进行前后移动。

“Interledger是侧链的一个补充,侧链是关于你如何创造这些账本,而ILP则是将它们聚合在一起。我们主要考虑的是,如果你想连接一个比特币侧链以及PayPal账本,你如何才能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ILP的模型更像是一个网络,在顶层架构的算法可以实现不同账簿之间的连接从而创造账簿之间的协作,无论它原来是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

ILP创造的初衷是为用户减少风险。在ILP写一下,每笔交易都是由第三方进行验证,用户的所有风险只来自其所处的账簿,而不会承担任何系统风险,知识采用了一个类似国际支付宝的东西(escrow)完成网络内的所有支付。

ILP的运作机制:举例来说,如果你正在通过escrow使用比特币,那么对方一旦接收,你就能得到一份凭证,随后你可以自行选择将凭证发布到任意一个连接器。连接器指的就是对不同账簿进行连接的机制。连接器在整个系统中是绝对公允的,在系统层面,每笔流入同时意味着流出,连接器在中间进行协调;而对于所有账簿而言,唯一要做的就是遵从连接器的指令。

Ripple也向互联网标准组织W3C移交了它的Interledger协议的管理权。公司下网能做一些类似的事情来取代目前的ISO20022信息支付标准。

支付清算网络

Ripple早期设计是基于熟人关系网和信任链的。其后Ripple网络引入两个机制来解决鼓励小圈子的问题:

  • 其一是推出了Ripple币,它作为Ripple网络的基础货币,就像比特币一样可以在整个网络里*流通,而不必局限于熟人圈子。Ripple币是一个网络内的工具,它有两个作用:一是防止垃圾请求攻击(由于Ripple协议的开源性,恶意攻击这可以制造大量的“垃圾账目”,冬至网络瘫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Ripple要求每个账户至少有20个Ripple币,每进行一次交易,就会销毁十万分之一个Ripple币),二是作为桥梁货币,成为各种货币兑换的中间物。相较于比特币至少10分钟才能确认,Ripple币确认只需要5秒。
  • 其二是引入了网关(Gateway)系统,网关是Ripple网络中资金进出的大门,它类似货币存取和兑换机构,允许人们把法定货币、虚拟货币注入或者抽离Ripple网络,并可充当支付双方的桥梁,即作为陌生人之间的“共同朋友”,相当于SWIFT协议中的银行,这使得Ripple币之外的转账可以在陌生人之间进行。

Ripple支持任何货币,而且它还能让用户随意选择货币:用户可以选择持有一种货币,但是用另一种货币支付。在Ripple之中用户可以持有美元,同时以日元、欧元、比特币、黄金以及其他任何货币向商家进行支付。Ripple网络通过在大量正想赚取插件的做市商之间传递兑换单的方式来进行货币“兑换”。

Ripple的分布式外汇交易可以让用户无须中间人,也无需其他兑换所就能完成交易。任何人都可以在全球的订单池中输入买单或卖单,而Ripple网络会找到最优的路径来撮合交易。无须网络费用,也没有最低额的限制。

超级账本(Hyperledger)

超级账本是由非盈利组织Linux基金会发起成立的、致力于企业级区块链开发及应用的开源项目,该项目的愿景是借助项目成员和开源社区的合力,指定一个开放、跨行业、跨国界的区块链技术开源标准,打造可以跨行业的区块链解决方案。

超级账本项目在15年12月成立,原名为“开放式账本项目(Open Ledger Porject)”,成立之初吸引了一些国际上的知名企业加入,其中包括IBM、因特尔、思科等。后来将项目命名改为超级账本,这两个名字来源于DAH在2014年收购的Hyper公司。

Hyperledger团队认为,支付系统早高度集权和完全的去中心化之间应该有个平衡–权力既不是集中在某一个机构,也不是完全的分布式,而是合理地分割成若*分。

不同于比特币区块链的工作量证明机制让账本需要6次确认,每次10分钟,确认时间总计需要将近1个小时,Hyperledger则是采用类似Ripple的“共识”机制,交易确认过程可在几秒钟之内完成,达成共识则是通过拜占庭容错算法机制。

理念上,Ripple是集中在根据实体的信誉形成信任链,找到最简洁的路径实现交易,这种交易可以是跨币种的。而Hyperledger的目的是,让私人实体能够便捷的发行货币,并且对于发行量有精确的控制;Ripple和Hyperledger有同样的“共识”机制,附着相同的协议,但会员和隐私的规则不太一样;Hyperledger并没有在系统中自己发行一种货币。

Hyperledger的共识池总共分为四部分:testpool、mainpool、custompool与premiumpool。

  • testpool对所有人都免费开放,在里面可以发布个人的分类账(货币)或者测试第三方应用程序、甚至可以尝试攻击支付系统,做你想做的;
  • mainpool是基础池,池中每个节点要求一个独特的域名和SSL证明,现在加入邮件列表,将在Hyperledger发布后第一时间通知;
  • custompool则允许用户自定义池子,可以把池子限定在一个国家、一所大学等;
  • premiumpool是一个商业化的池子,运营一个“共识”节点,有更严格的限制和要求,每次分类账的请求都要被审计,并且加入需要缴纳汇演订阅费。

2016年3月,超级账本项目将正式把Blockstream、DAH、IBM这三个项目成员贡献的代码合并为一个新的代码库–fabric,形成一个新的企业级区块链的基础。

井通

  • 井通的思维方式:有效去中心化
  • 井通的市场策略:互补而非取代
  • 井通着眼的未来:分享经济
  • 井通的技术架构:自主研发技术
  • 井通的终极目标:打造价值互享生态圈

“一个核心,三大板块”的集团架构:一个核心–以底层平台为核心;三大板块–小微创新孵化及股权投资、产品和研发及市场应用、金融创新及服务。

技术特点及优势

井通系统将区块链分为三层:
合约层
|
交易层
|
区块链层

分层设计借鉴了计算机网络OSI模型,提供了松耦合、轻量化和可扩展的架构,并以这种方式支持智能合约。

  • 井通区块链践行区块链信任栈概念,将信任栈分层可以被逐渐实用化的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从下往上传导信任;
  • 在分层基础上,提供分层账本功能,每层处理与本层相应的账务信息;
  • 智能合约是现有程序的极大分布式、去中心化,不是链上功能的叠加。

第一层是区块链层。实现了区块链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的可信、数据共识以及点对点通信等功能。这一层次是所有区块链的必备功能,将其功能独立,一方面是味蕾便于模块化,另一方面是可以满足一些基础性应用的需求,可以将其简单类比为普通的数据库技术,但次数据库的特点是:分布式存储、多方灾备、成本低廉、防篡改、去中心化等。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和NoSQL相比,它更适合构建基于大批量用户数据一致性的应用,包括征信、溯源、防伪、数字版权等。

第二层是交易层。实现了区块链的原子交易,包括支付、挂单、关系等功能。井通系统将基本的交易功能原语通过第二层的交易层来实现。满足这些基本功能的需求,同时也为合约层的功能提供原子交易基础。可以很方便实现跨境支付、资产电子化、资产兑换、金融交易等功能。通过第二层即可满足大部分应用的需求。

第三层是合约层。实现了合约功能,合约功能依赖于第二层的交易功能,通过交易功能的组合实现合约功能数据可信的向下传递。合约层通过交易层的驱动,对合约的执行进行分布式的验证,并把有交易的输出通过交易的形式记录在区块链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