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老师计网课笔记——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简单模型
点对点信道 :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
广播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
链路:一条点到点的物理路段,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节点。
数据链路(data link):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帧:包括帧头、帧尾、物理层地址、校验值。
数据链路层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
1.封装成帧: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然后就构成了一个帧。
2.透明传输: 用字节填充法解决透明传输的问题,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SOH”或“EOT”的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 补充: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在将数据送往网络层之前删除插入的转义字符。
3.差错控制:差错检测(循环冗余检验算法CRC)
- 计算规则就是做不进位的加法运算,所得余数就是帧检验序列(FCS )
- 若检验所得余数R=0,则判定这个帧没有出错,就接受。反之,丢弃。
特点:
- 不能确定究竟是哪一个或那几个比特出现了差错。
- 只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并且用位数足够多的除数P,那么出现检测不到的差错的概率就很小。
!
两种情况下的数据链路层:
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点对点协议(PPP):
- 全世界使用得最多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用户使用拨号电话接入因特网一般就是使用PPP协议。
- 帧格式:
- 标志字段F=Ox7E(二进制表示01111110)
- 地址字段A只置为OxFF,实际上地址字段并不起作用。
- 控制字段C通常置为Ox03。
- PPP面向字节的,所有PPP的帧的长度都是整数字节。
- 透明传输问题:
- PPP使用同步传输链路时,协议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和HDLC的做法一样)。
![]()
- 使用异步传输时,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
![]()
2.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 主要特点: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 主要优点:
- 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很方便地访问全网。
- 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地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
-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残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