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总结之总体介绍

JAVA设计模式一直以来都是面试的重灾区,同时也是java最精华的部分之一。因此了解掌握JAVA设计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博主学习之余决定写篇博客记录下来,方便大家的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如有表达不够准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博主。
 

一、什么是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可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 毫无疑问,设计模式于己于他人于系统都是多赢的,设计模式使代码编制真正工程化,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的基石,如同大厦的一块块砖石一样。项目中合理的运用设计模式可以完美的解决很多问题,每种模式在现在中都有相应的原理来与之对应,每一个模式描述了一个在我们周围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核心解决方案,这也是它能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关键词:
模式:在某些场景下,针对某类问题的某种通用的解决方案。

场景:项目所在的环境

问题:约束条件,项目目标等

解决方案:通用、可复用的设计,解决约束达到目标。

 

二、设计模式结构图

JAVA设计模式总结之总体介绍

 

三、JAVA设计模式的三个分类

创建型模式:对象实例化的模式,创建型模式用于解耦对象的实例化过程。

结构型模式:把类或对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结构。

行为型模式:类和对象如何交互,及划分责任和算法。

 

四、分类简介

 
创建型模式:
 
1.单例模式:确保某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且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2.简单工厂:一个工厂类根据传入的参量决定创建出那一种产品类的实例。

3.工厂方法: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那个类。

4.抽象工厂:创建相关或依赖对象的家族,而无需明确指定具体类。

5.建造者模式:封装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过程,并可以按步骤构造。

6.原型模式:通过复制现有的实例来创建新的实例。

 
结构型模式:
 
1.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方法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

2.组合模式: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

3.装饰模式:动态的给对象添加新的功能。

4.代理模式:为其他对象提供一个代理以便控制这个对象的访问。

5.亨元(蝇量)模式:通过共享技术来有效的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6.外观模式:对外提供一个统一的方法,来访问子系统中的一群接口。

7.桥接模式:将抽象部分和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的变化。

 
行为型模式:
 
1.模板模式:定义一个算法结构,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实现。

2.解释器模式: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

3.策略模式:定义一系列算法,把他们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

4.状态模式: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对象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

5.观察者模式:对象间的一对多的依赖关系。

6.备忘录模式:在不破坏封装的前提下,保持对象的内部状态。

7.中介者模式: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

8.命令模式:将命令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使得可以用不同的请求来进行参数化。

9.访问者模式:在不改变数据结构的前提下,增加作用于一组对象元素的新功能。

10.责任链模式: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使的多个对象都有处理这个请求的机会。

11.迭代器模式:一种遍历访问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的方法,不暴露该对象的内部结构。

感谢: pony1223 等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