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理论背景

1.只读模块 (分数占比0%)
【实验目的】

  1. 掌握应用电路仿真软件Pspice/Multisim等对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仿真设计方法。

  2. 掌握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直流工作点、反馈系数和负载等变化时对其主要性能如振荡频率、输出电压幅度和起振时间等的影响。

2.只读模块 (分数占比0%)

【实验原理】

高频LC振荡器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子系统、射频测试测量仪器、医疗仪器和物体探测装置中,其本质是将直流供电电源的能量转换为交流输出信号,本身不需要外部激励就能自动地实现能量转换,一般由晶体管、选频回路、反馈电路等组成。选频电路采用LC谐振回路的振荡器称为LC振荡器。在通信系统中,LC振荡器可以产生发射机中的载波,或作为接收机的本地振荡器。常用的LC振荡器有电容反馈型和电感反馈型两种类型,其中,电容反馈型振荡器由于高频波形较好,应用更加广泛。

常见的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有共基极和共发射极两种结构。共基极组成的典型电路如图1所示,其中L、C1和C2组成振荡回路,Rb1、Rb2为晶体管的直流偏置电阻,Re为发射极电阻,Cb、Cc分别是基极和集电极耦合电容,取值较大,RL为负载电阻。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该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为

f0=12πLCΣ12πLC1C2C1+C2f_0 = \frac{1}{2\pi\sqrt{LC_\Sigma}}\approx \frac{1}{2\pi\sqrt{L\frac{C_1C_2}{C_1+C_2}}}

实际仿真时,由于考虑了晶体管结电容的影响,如集电结电容与C1并联,发射结电容与C2并联,实际电路的电容值要比理论计算值大,故振荡频率会低一些。

该振荡器的反馈系数为
FC1C1+C2F \approx \frac{C_1}{C_1+C_2}

可见,若通过改变C1或C2来改变反馈系数F,振荡频率也将随之改变。

高频LC振荡器的设计涉及晶体管的选型、晶体管直流工作点的选择、振荡频率的计算、反馈系数的确定和输出信号幅度的调整等。

高频振荡器在选择晶体管时与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类似,尽量选择特征频率fT较高(大于5~10倍的振荡频率)、结电容小一些的晶体管,同时要求晶体管的 b 值不能太小,否则不容易起振。

振荡器在起振时,晶体管需工作在放大状态,其发射结要导通。为了确保能够起振,需要有足够大的增益A,以满足AF > 1的振幅起振条件,F为反馈系数。起振后,振幅逐渐增大,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时,AF = 1。增益A的大小与晶体管的直流工作点和负载都相关,也关系到输出电压的幅值。

3.只读模块 (分数占比0%)
【实验内容】

用电路仿真软件Pspice/Multisim仿真设计一个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满足以下要求:

  1. 晶体管采用共基组态;

  2. 实现无目测失真的正弦波输出;

  3. 振荡频率在1520MHz15~20MHz之间;

  4. 输出电压的幅值不小于2V;

  5. 晶体管的ICQ=24mAI_{CQ}=2~4mA

  6. 反馈系数F=0.20.5F=0.2~0.5

  7. 电源电压VCC为12V;

  8. 晶体管推荐采用Q2N2222,其β=255.9β=255.9,特征频率fT398MHzf_T ≈ 398MHz

参数设计

首先我们控制变量,让L1=1μHL1=1\mu H
之后由:f0=12πLCΣ12πLC1C2C1+C2f_0 = \frac{1}{2\pi\sqrt{LC_\Sigma}}\approx \frac{1}{2\pi\sqrt{L\frac{C_1C_2}{C_1+C_2}}}

可以估算出CΣC_\Sigma的数量级大概是1010F10^{-10}F

之后,由于FC1C1+C2F \approx \frac{C_1}{C_1+C_2},我们就限定C1:C2=1:2C_1:C_2=1:2,这样F系数一定能满足要求。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静态工作点方面,我设计成:

元器件符号
R1R_1 13KΩ13K\Omega
R2R_2 5KΩ5K\Omega
ReR_e 1KΩ1K\Omega

其他元器件主要是经验数据:

元器件符号
CbC_b 10μF10 \mu F
CcC_c 10μF10\mu F
RLR_L 1kΩ1k\Omega

直流工作点分析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直流偏置VB=VCCR2R1+R2=3.3VV_B=\frac{VCC·R_2}{R_1+R_2}=3.3V
静态工作点
ICQ=2.598mA(2mA,4mA)I_{CQ}=2.598mA\in(2mA, 4mA)
放大倍数
β=ICQIBQ=2.598mA14.60μA=177.9\beta= \frac{I_{CQ}}{I_{BQ}}=\frac{2.598mA}{14.60\mu A}=177.9
工作状态
VBE=3.281V2.613V=0.668VV_{BE}=3.281V-2.613V=0.668V
VCE=VCCVE=9.387V>>Vsat=0.3VV_{CE}=VCC-VE=9.387V\gt\gt V_{sat}=0.3V
因此可以确定是处于放大区

瞬态分析

参数 图片证明
幅值 4.67V 图一
起振时间 1.3us 图一
频率 15MHz 图二
  • 图一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 图二 傅里叶分析图 指数Y轴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 图三 傅里叶分析图 普通Y轴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 图三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这里说几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就是仿真的参数设计: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 Analysis type 分析方式 选择时域分析
  • Run to time 仿真的总时间 选择大概5~10us左右就好 按自己构图的喜好调节
  • Maximum step size 这里一般选择5ns为好
    这里如果没有设置,你的波形就会是这个样子: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因此这个设置非常关键!

ICQI_{CQ} 对起振时间和电压幅度的影响

  • Re=1.5kΩR_e=1.5k\Omega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ICQ=1.749mAI_{CQ}=1.749mA
    VCPP=2.71VV_{CPP}=2.71V
    t=1.61ust_{起振时间}=1.61us

  • Re=2kΩR_e=2k\Omega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ICQ=1.320mAI_{CQ}=1.320mA
    VCPP=1.93VV_{CPP}=1.93V
    t=1.83ust_{起振时间}=1.83us

  • Re=2.5kΩR_e=2.5k\Omega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ICQ=1.060mAI_{CQ}=1.060mA
    VCPP=1.49VV_{CPP}=1.49V
    t=3.77ust_{起振时间}=3.77us

对比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下表: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因此,在一定范围内,ReR_{e}VCPPV_{CPP}ICQI_{CQ}均呈负相关关系,同时与tt_{起振时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回路电容C2C_2,对起振时间、振荡频率的影响。

  • 600pF
    波形图 t=1.31ust_{起振时间}=1.31us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傅里叶分析 频谱图 f0=14.0MHzf_0=14.0MHz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 900pF t=1.57ust_{起振时间}=1.57us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傅里叶分析 频谱图 f0=13.4MHzf_0=13.4MHz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 1200pF
    波形图 t=1.83ust_{起振时间}=1.83us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傅里叶分析 频谱图 f0=13.2MHzf_0=13.2MHz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 总结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由此可知,在一定范围内,

回路电容C2C_2与起振时间tt_{起振时间}呈现正相关,而与振荡频率呈现负相关

又因为F=C1C1+C2F = \frac{C_1}{C_1+C_2},因此反馈系数FF与起振时间tt_{起振时间}呈现负相关,而与振荡频率呈现正相关


负载电阻RLR_L 对起振时间,输出电压幅值的影响

增大负载电阻RL,观测、记录输出电压的波形,并说明负载增大对起振时间、输出电压幅度的影响。

  • RL=1.1kΩR_L=1.1k\Omega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VCPP=4.83VV_{CPP}=4.83V
    t=1.3ust_{起振时间}=1.3us

  • RL=1.2kΩR_L=1.2k\Omega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VCPP=5.82VV_{CPP}=5.82V
    t=1.23ust_{起振时间}=1.23us

  • RL=1.3kΩR_L=1.3k\Omega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VCPP=6.53VV_{CPP}=6.53V
    t=1.16ust_{起振时间}=1.16us

  • 总结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三)——高频电容反馈型LC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因此,在一定范围内,RLR_{L}VCPPV_{CPP}呈现正相关关系,同时与tt_{起振时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RLR_L上升到一定程度,波形会发生削底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