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刷题笔记2

做的都是选择题,整理为知识点的形式,作为第二次笔记的尝试,第一次笔记做的真的很烂。第二次笔记采用日期-轮次计数。

2019年12月29日,第一轮

  1. 在因特网中能够提供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是-ftp。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 Internet 上用来传送文件的协议(文件传输协议)。它是为了我们能够在 Internet 上互相传送文件而制定的的文件传送标准,规定了 Internet 上文件如何传送。可以使用文件传输协议 (FTP)把文件从一部电脑通过Internet传输至另一部电脑。他要是说sftp也对。
  2. 在 TCP/IP 参考模型中 TCP 协议工作在传输层。
    网络层IP协议 传输层TCP协议 ,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
    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
    通俗而言: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计算机网络刷题笔记2
  3. 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全双工
  • 全双工(Full Duplex)是通讯传输的一个术语。通信允许数据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它在能力上相当于两个单工通信方式的结合。全双工指可以同时(瞬时)进行信号的双向传输(A→B且B→A)。指A→B的同时B→A,是瞬时同步的,四线制。
  • 单工就是在只允许甲方向乙方传送信息,而乙方不能向甲方传送 。
  • 半双工(Half Duplex)数据传输指数据可以在一个信号载体的两个方向上传输,但是不能同时传输。例如,在一个局域网上使用具有半双工传输的技术,一个工作站可以在线上发送数据,然后立即在线上接收数据,这些数据来自数据刚刚传输的方向。像全双工传输一样,半双工包含一个双向线路,两线制。
  1. OSI 模型中哪一层提供物理地址和介质访问控制功能-数据链路层
    重点关注一下802.3和802.11 对应的有线与无线的物理地址和介质访问控制功能。
  2. 隧道技术是 IPV4 向 IPV6 过渡的常用技术之一,它通过协议转化实现IPV4向IPV6之间的通信。
    协议转化技术是实现IPv6与IPv4之间保持互通的根本方案,两类网络通过协议转换器进行连接。协议转换器能够通过修改报文头部的信息,来实现对于IPv6和IPv4二者的互通。
    隧道技术的主要思想是将IPV6的分组封装到IPV4的分组中,封装后的IPV4分组将通过IPV4的路由体系传输,分组报头的“协议”域设置为41,指示这个分组的负载是一个IPV6的分组,以便在适当的地方解封出IPV6分组并传送给目的站点。
    因为隧道(Tunnel)是一种封装技术,将其他协议产生的数据报文封装在自身的报文中,而不是所谓的“首部”。
    任播机制是彻底去简化在互联网IPv6中寻找合适服务器的任务,任播通信的基本概念是从物理主机设备中分离出的逻辑服务标识符,和IPv4无关。
  3. 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
  4. GSM系统中,每个载频可包括(8)个信道.
    在GSM的TDMA中,帧被定义为每个载频中所包含的8个连续的时隙(TS0-7),相当于FDMA系统中的一个频道。
  5. PPP 是面向 (字符) 的协议。
    PPP(Point-to-point Protocol)是使用串行线路通信的面向字节的协议,该协议应用在直接连接两个结点的链路之上。设计目的主要是用来通过拨号或专线方式建立点对点连接发送数据,使其成为各种主机、网桥和路由器之间简单链接的一种共同的解决方案。
    PPP是在SLIP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既可以在异步线路上传输,也可以在同步线路上使用;不仅用于Modem链路,也用于租用的路由器到路由器的线路
    PPP有三个组成部分:
    1)链路控制协议LCP:用于建立、配置、测试和管理数据链路
    2)网络控制协议NCP:PPP允许同时采用多种网络层协议,每个不同的网络层协议要用一个相应的NCP来配置,为网络层协议建立和配置逻辑连接
    3)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注意:
1)PPP提供差错检测但不提供纠错功能,只保证无差错接收(通过硬件进行CRC校验)。它是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因此也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
2)它仅仅支持点对点的链路通信,不支持多点线路
3)PPP只支持全双工网路
4)PPP的两端可以运行不同的网络层协议,但仍然可以使用同一个PPP进行通信
5)PPP是面向字节的,当信息字段出现和标志字段一致的比特组合时,PPP有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如果PPP用在异步线路(默认)时,采用字节填充法;如果PPP用在SONET/SDH等同步线路时,协议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和HDLC做法一样)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协议是ISO制定的面向比特(PPP协议是面向字节的)的数据链路层协议。该协议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字符编码集;数据报文可以透明传输,用于实现透明传输的“0比特插入法”易于硬件实现;全双工通信,有较高的数据链路传输效率;所有帧采用CRC检验,对信息帧进行顺序编号,可防止漏收或重发,传输可靠信高;传输控制功能与处理功能分离,具有较大灵活性
HDLC可适用于链路的两种基本配置:非平衡配置和平衡配置
1)非平衡配置的特点是由一个主站控制整个链路的工作
2)平衡配置的特点是链路两端的两个站都是复合站,每个复合站都可以平等地发起数据传输,而不需要得到对方复合站的允许

  1. 下列关于 TCP 和 UDP 的描述正确的是:TCP面向连接,UDP是无连接的、TCP是面向字节流的,UDP是面向报文的、TCP提供全双工通信、TCP有拥塞控制,udp没有。
    1. TCP是面向连接的,UDP是面向无连接的
    2. TCP提供可靠交付,UPD不保证可靠交付
    3. TCP是面向字节流的,UDP是面向报文的
    4. TCP有拥塞控制,UDP没有拥塞控制
    5. TCP固定头部有20个字节,UDP固定头部有8个字节
    6. TCP是全双工通信,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交互通信
  2. 下列哪些http方法对于服务端和用户端一定是安全的? TRACE
    GET:通过请求URI得到资源,POST:用于添加新的内容,OPTIONS:询问可以执行哪些方法,TRACE:用于远程
    诊断服务器,HEAD:类似于GET, 但是不返回body信息,用于检查对象是否存在,以及得到对象的元数据 HEAD,GET,OPTIONS和TRACE视为安全的方法,因为它们只是从服务器获得资源而不对服务器做任何修改,但是HEAD,GET,OPTIONS在用户端不安全。而POST则影响服务器上的资源。
    坑点应该是加了客户端安全。似乎除了TRACE其他方法都可能会涉及到发送或请求信息和资源,所以被列为不安全。而TRACE方法只是记录路径信息,不会引起不安全行为。(以上纯个人观点)

2019年12月29日,第二轮

  1. 因特网中用于文件传输的协议是FTP。
  2. IP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65535,1500只是mtu的长度,数据包可以很长然后切片。
    IP数据包的最大长度是64K字节(65535),因为在IP包头中用2个字节描述报文长度,2个字节所能表达的最大数字就是65535
  3. 以下关于计算机网络的讨论中,哪个观点是正确的:互联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立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系统可以不同。组建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局域网的互联也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4. TCP使用滑动窗口进行流量控制,流量控制实际上是对(发送方数据流量 )的控制。
    滑动窗口协议,是TCP使用的一种流量控制方法,窗口大小就是一次传输几个数据。对所有数据帧按顺序赋予编号,发送方在发送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个发送窗口,只有落在发送窗口内的帧才允许被发送;同时接收方也维持着一个接收窗口,只有落在接收窗口内的帧才允许接收。发送端根据这些信息动态调节窗口大小来控制发送,以达到流量控制的目的。
  5. 下面哪种网络设备用来隔绝广播?路由器
    一个集线器就是一个冲突域,一个交换机是一个广播域,交换机的一个端口区分冲突域,一个路由器的端口区分广播域,因此选择路由器。路由器不仅能像交换机一样隔离冲突,也可以隔绝广播,它将广播限制在一个网络之内,进而增大网络之间的带宽,路由器的介入可以实现VLAN之间的互相通讯。
  6. 双绞线一般使用( RJ-45)接头和接口。RJ-11电话接口,RJ-45网络接口
  7. 下面有关csrf的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计算机网络刷题笔记2
    1.XSS 全称“跨站脚本”,是注入攻击的一种。其特点是不对服务器端造成任何伤害,而是通过一些正常的站内交互途径,例如发布评论,提交含有JavaScript 的内容文本。这时服务器端如果没有过滤或转义掉这些脚本,作为内容发布到了页面上,其他用户访问这个页面的时候就会运行这些脚本。
    2.CSRF 的全称是“跨站请求伪造”,是伪造请求,冒充用户在站内的正常操作。
    3.过滤用户输入,不允许发布这种含有站内操作URL 的链接。对xss会有用,但阻挡不了CSRF,因为攻击者可以通过QQ 或其他网站把这个链接发布上去,为了伪装可能还使用bit.ly 压缩一下网址,这样点击到这个链接的用户还是无法阻挡csrf。
  8. 以下各项中,是令牌总线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的标准是( IEEE802.4 )。
    IEEE 802又称为LMSC(LAN /MAN Standards Committee, 局域网/城域网标准***会),致力于研究局域网和城域网的物理层和MAC层中定义的服务和协议,对应OSI网络参考模型的最低两层(即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IEEE 802.1 :局域网体系结构、寻址、网络互联和网络。
IEEE 802.1A:概述和系统结构。
IEEE 802.1B:网络管理和网络互连。
IEEE 802.2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的定义。
IEEE 802.3 :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CSMA/CD)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 802.4 :令牌总线网(Token-Bus)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 802.5 :令牌环网(Token-Ring)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 802.6 :城域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DQDB (Distributed Queue Dual Bus 分布式队列双总线)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 802.7 :宽带技术咨询组,提供有关宽带联网的技术咨询。
IEEE 802.8 :光纤技术咨询组,提供有关光纤联网的技术咨询。
IEEE 802.9 :综合声音数据的局域网(IVD LAN)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 802.10:网络安全技术咨询组,定义了网络互操作的认证和加密方法。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WLAN)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9. 在HTTP请求响应header中,以下哪些状态码表示请求失败( ) 4开头 5开头 都是有问题的。4是客户端请求有问题,5是服务器有问题
HTTP请求状态码:
200:请求被正常处理
204:请求被受理但没有资源可以返回
206:客户端只是请求资源的一部分,服务器只对请求的部分资源执行GET方法,相应报文中通过Content-Range指定范围的资源。
301:永久性重定向
302:临时重定向
303:与302状态码有相似功能,只是它希望客户端在请求一个URI的时候,能通过GET方法重定向到另一个URI上
304:发送附带条件的请求时,条件不满足时返回,与重定向无关
307:临时重定向,与302类似,只是强制要求使用POST方法
400:请求报文语法有误,服务器无法识别
401:请求需要认证
403:请求的对应资源禁止被访问
404:服务器无法找到对应资源
500:服务器内部错误
502:服务器挂了
503:服务器正忙

  1. 关于二层交换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一层交换机:只支持物理层协议;
    二层交换机:支持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如以太网交换机;
    三层交换机:支持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及网络层协议,如某些带路由功能的交换机。
    二层交换机指的就是传统的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上交换机,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在二层交换机中, 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必须通过三层设备,并且 交换机仅根据MAC地址进行帧的转发。

2019年12月29日,第三轮

  1. FTP协议端口20
  2. 下列地址中哪个是广播地址? 192.168.0.255 /24
    广播地址主机位必须全是1.
  3. 双绞线的距离一般不超过( 100 )米。
  4. 数据链路层采用选择重传协议(SR)传输数据,发送方已发送了 0~3 号数据帧,现已收到 1 号帧的确认,而 0、 2 号帧依次超时,则此时需要重传的帧数是(2 )。

连续ARQ协议(GBN):发送方可以连续发送若干个数据帧,如果收到接收方的确认帧则可以继续发送。若某个帧出错,接收方只是简单地丢弃该帧及其后所有的后续帧,发送方超时后需重传该数据帧及其后续的所有数据帧。这里要注意,连续ARQ协议中,接收方一般采用累积确认的方式,即接收方对按序到达的最后一个分组发送确认;
选择ARQ协议(SR):选择重传协议中,接收方逐个地确认正确接收的分组,不管接收到的分组是否有 序,只要正确接收就发送选择ACK分组进行确认。因此选择重传协议中的ACK.分组不再具有累积确认的作用。这点要特别注意与GBN协议的区别。
综上,已收到 1 号帧的确认,而 0、 2 号帧依次超时,那么重传的就是0,2两个数据帧;
可能你就要问了,那3号数据帧呢?
我是这样理解的,3号数据帧也要重传,但是这个题目说的是“0,2号帧一次超时”,压根没有提3号帧的事情。
如有不对,请指出。

  1. 下面关于集线器的缺点描述的是( )。
    集线器不能过滤网络流量。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 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集线器在发送数据给下层设备时,不分原数据来自何处,将所得数据发给每一个端口,假如其中有端口需要来源的数据,就会处于接收状态,而不需要的端口就处于拒绝状态。

  2. IP协议提供哪种服务?无连接服务
    IP服务的三个特点为不可靠、面向无连接和尽最大努力投递。
    IP由IP协议控制传输的协议单元称为IP数据报。IP协议屏蔽下层各种物理网络的差异,向上层(主要是TCP层或UDP层)提供统一的IP数据报。作为一种互联网协议,运行于网络层,屏蔽各个物理网络的细节和差异,为其高层用户提供如下3种服务:

    1. 不可靠的数据投递服务。数据报的投递没有任何品质保证,数据报可能被正确投递,也可能被丢弃;
    2. 面向无连接的传输服务。这种方式不管数据报的传输经过哪些结点,甚至可以不管数据报起始和终止的计算机。数据报的传输可能经过不同的传输路径,而且这些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有可能丢失,也有可能正确传输到目的结点;
    3. 尽最大努力投递服务。IP不会随意丢包,除非系统的资源耗尽、接收出现错误、或者网路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才不得不丢弃报文
  3. 省信令网管理中心中的信令网管理系统最终应通过 (数据通信网)传送对LSTP和C3信令链路的管 理信息。
    我国采用两级信令网管理网结构。第一级为全国信令网管理中心,负责HSTP和C1、C2组成的一级干线的信令网络; 第二级为省信令网管理中心和直辖市信令网管理中心,设置在各省省会和直辖市,负责管理设在本省(直辖市)的HSTP、C1、 C2、C3所组成的省内信令网络.

LSTP(Low Signal Transfer Point(Local Signal Transfer Point)),低级信令转接点:省内信令转接.LSTP设置在DC2交换中心所在地,作为现代电信重要的支撑网络,信令网的建设应与其他电信网络的规模相适应。以话音为代表的移动通信主体业务的持续高速增长,使得移动通信网络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一个日益复杂的通信网络需要的,是层次更加清晰的信令网。

在公用 数据通信网 中有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租用电路三种形式的数据传输业务。 电路交换数据传输业务在数据终端设备(DTE)间传送数据之前必须先建立电路交换连接。分组交换数据传输业务以带有寻址信息的分组形式进行数据传送。租用电路数据传输业务则提供公用网的一条或多条电路给用户进行数据传送。电路交换公用数据网(CSPDN)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电路交换部分可提供电路交换数据传输业务。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PSPDN)和ISDN的分组交换功能可提供分组交换数据传输业务。数字数据网(DDN)可提供租用电路数据传输业务。

  1. 在一个IP数据包到达目的地之前,可能发生很多的情况,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可能成为碎片,但是不会重组)?
    只有达到终点才会重组,中途只可能成为碎片。
    参考 http://m.blog.csdn.net/wanghaobo920/article/details/8001909

  2. Internet的网络层含有的协议是?
    计算机网络刷题笔记2

  3. 下列关于TCP,UDP,IP协议的定义及主要有什么作用描述正确的有?
    UDP,TCP 在传输层,IP在网络层。TCP在传输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IP 协议只负责两个IP之间的数据发送,并不保证数据是否到达目的地。
    TCP/UDP就是基于IP协议之上的上层协议,TCP在IP协议之上添加了可靠性协议,而UDP没有实现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