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龙的学习笔记---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三、数据链路层
1. 数据链路层
- 链路是指物理路线,而数据链路是指除了物理线路外还需有通信协议控制数据的传输,一般的适配器(即网卡)包含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
功能:
-
封装成帧:在IP数据报的前后添加首部和尾部,确定帧的界限,进行帧定界。
-
透明传输:如果数据部分出现了头部或尾部,会产生歧义。故会在数据中出现时插入转义字符,接收到后再删去其中添加的转义字符,交给上层网络层。
-
差错检测:数据链路层要保证接受的是正确的,即无差错接收。所以必须采用差错检测措施。采用循环冗余检验CRC检测方法,算法得出一个帧检验序列FCS(Frame Check Sequence),添加到帧的后面。
-
2. 信道
-
点对点信道:一对一的通信, 不会发生碰撞,用PPP协议。
-
广播信道:一对多通信,一个节点发送的数据能够被广播信道上所有的节点接收到。
- 所有的节点都在同一个广播信道上发送数据,因此需要有专门的控制方法进行协调,避免发生冲突(冲 突也叫碰撞)。 主要有两种控制方法进行协调,一个是使用信道复用技术,一是使用 CSMA/CD 协议。
-
信道复用技术:在一个信道中传输多路信息
- 频分复用:通过不同频率来传输;
- 时分复用:不同时间分配给不同的多路信息。
- 光的波分复用:类似频分复用,光的波长不同;
3. PPP协议
- PPP是点对点协议,只有一条线路时可用。例如你与ISP之间拨号上网是点到点协议。
- 帧格式:头和尾设为0x7E;地址字段填充FF,因为是一对一,所以没用;控制字段通常为0x03;协议占两个字节,告诉信息部分是什么,是IP数据报还是别的什么。
4. CSMA/CD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
- 多路访问 :说明这是总线型网络,许多主机以多点的方式连接到总线上。
- 载波监听 :每个主机都必须不停地监听信道。在发送前,如果监听到信道正在使用,就必须等待。
- 碰撞检测 :在发送中,如果监听到信道已有其它主机正在发送数据,就表示发生了碰撞。虽然每个 主机在发送数据之前都已经监听到信道为空闲,但是由于电磁波的传播时延的存在,还是有可能会发生碰撞。
- 假设从A到B的传播时延为 τ。那么,2τ 过后,整个线路上没有碰撞,其他的终端都接收到了信号,就不会再产生冲突,A即可放心发。
- 退避算法:如果遇到碰撞,则等待n个争用期后重新发送,n取决于这是第几次遇到碰撞,遇到碰撞越多,n越大。
5.MAC地址
- MAC地址是链路层地址,一般是网卡适配器的物理地址,出厂时规定的。
6. 局域网和以太网
- 是一种典型的广播信道,网络由一个单位所有,在一定的范围内,一定的站点数目内的网络。有星形,环形,直线型等。
- 以IEEE 802.3为标准的局域网称为“以太网”。一般是星型拓扑结构。
- MAC帧格式
- 数据报加上目标地址、源地址、类型、FCS,即为MAC以太网帧。
- 数据报加上目标地址、源地址、类型、FCS,即为MAC以太网帧。
- 早期使用集线器进行连接,集线器是一种物理层设备,没有智力,只负责信号扩大。如果集线器同时收到两个不同接口的帧,那么就发生了碰撞。
- 目前使用二层交换机替代了集线器。交换机有记忆转发功能,能记住接在某个口的线路的MAC地址,然后识别数据帧中的目标地址,发送至那个接口,防止发生冲突。交换机是全双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