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linux命令
1.查看磁盘使用情况
命令:
df -lh
会出现如下的显示:
[[email protected] ~]# df -l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2 8.6G 6.7G 1.5G 82% /
tmpfs 250M 76K 250M 1% /dev/shm
/dev/sda1 291M 33M 244M 12% /boot
/dev/sr0 1.5G 1.5G 0 100% /media/Ubuntu 16.04 LTS i386
123456
Used:已经使用的空间
Avail:可以使用的空间
Mounted on:挂载的目录
2.查看linux上进程:
一般有5种状态:
- 运行(正在运行或在运行队列中等待)
- 中断(休眠中, 受阻, 在等待某个条件的形成或接受到信号)
- 不可中断(收到信号不唤醒和不可运行, 进程必须等待直到有中断发生)
- 僵死(进程已终止, 但进程描述符存在, 直到父进程调用wait4()系统调用后释放)
- 停止(进程收到SIGSTOP, SIGSTP, SIGTIN, SIGTOU信号后停止运行运行)
例如
1)ps -aux :
以用户为主的格式来显示现行终端机下的所有程序,包括其他用户的程序。。
2)ps -aux | grep python :
就是对一用户显示的程序进行筛选出python有关进程。
3.查看程序使用内存情况
top命令经常用来监控Linux的系统状况,比如cpu、内存的使用。
样列:
统计信息区前五行是系统整体的统计信息:
第一行是任务队列信息,同 uptime 命令的执行结果.其内容如下:
第二、三行为进程和CPU的信息,当有多个CPU时,这些内容可能会超过两行.内容如下:
最后两行为内存信息.内容如下:
进程信息区统计信息区域的下方显示了各个进程的详细信息.
首先来认识一下各列的含义:
注明:
VIRT:virtual memory usage 虚拟内存
1)、进程“需要的”虚拟内存大小,包括进程使用的库、代码、数据等
2)、假如进程申请100m的内存,但实际只使用了10m,那么它会增长100m,而不是实际的使用量
RES:resident memory usage 常驻内存
1)、进程当前使用的内存大小,但不包括swap out
2)、包含其他进程的共享
3)、如果申请100m的内存,实际使用10m,它只增长10m,与VIRT相反
4)、关于库占用内存的情况,它只统计加载的库文件所占内存大小
SHR:shared memory 共享内存
1)、除了自身进程的共享内存,也包括其他进程的共享内存
2)、虽然进程只使用了几个共享库的函数,但它包含了整个共享库的大小
3)、计算某个进程所占的物理内存大小公式:RES – SHR
4)、swap out后,它将会降下来
默认情况下仅显示比较重要的 PID、USER、PR、NI、VIRT、RES、SHR、S、%CPU、%MEM、TIME+、COMMAND 几个列!
可以通过下面的快捷键来更改显示内容:
更改显示内容通过 f 键可以选择显示的内容(按 f 键之后会显示列的列表,按 a-z 即可显示或隐藏对应的列,最后按回车键确定)
按 o 键可以改变列的显示顺序(按小写的 a-z 可以将相应的列向右移动,而大写的 A-Z 可以将相应的列向左移动,最后按回车键确定)
按大写的 F 或 O 键,然后按 a-z 可以将进程按照相应的列进行排序,而大写的 R 键可以将当前的排序倒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