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训练 - 概念模型
产品设计基础系列
这个系列会从一些产品设计的基础入手,去帮助我们的产品经理们打下洞察需求设计需求的基础。
这个系列没有太多的工具使用,会偏向于一些底层思想与方法论。
文章目录
一、为什么我们需要概念模型?
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 我们的感官:搜集
- 靠看、听、闻、触摸、感受
- 我们的大脑:分析
- 我们无法像摄影机一样记录每一个细节,大脑所记住的世界,依靠了归类、抽象、搜集、关联等
- 我们的嘴:输出
- 靠抽象的解释与交流
基于以上,我们为了理解动态的复杂系统,让我们的用户、设计人员、研发、质量去发现与达成共识。
二、什么是抽象模型?
抽象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
1.System
系统是一组相互作用或相互依存的实体,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抽象的,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综合整体”的概念也可以用包含一组关系的系统来表述,这些关系不同于集合与其他元素的关系,以及集合的一个元素与不属于关系体系一部分的元素之间的关系。
维基百科
2.Model
科学中的模型是实体、现象或过程系统的物理、数学或逻辑表示。模型是复杂现实的简化抽象视图。它可以专注于特定的观点,对复合问题执行“分而治之”的原则。从形式上讲,模型是一种以数学或逻辑方式处理经验实体、现象和物理过程的解释。
抽象模型
描述一个系统的实体、现象或过程的联系、关系、结构。
抽象模型示例
抽象模型帮助设计
- 站点地图
- 抽象模型图表
- 其它帮助设计的抽象模型:BA(business analysis),BPM(business process model),系统逻辑等
什么时候创建抽象模型?
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候去创建抽象模型,特别是在一开始的时候。
如何创建抽象模型?
模型基础
天使视角
天使视角就是选择合适的视角去切入,我们可以通过下图去体会:
不同的角色看组织架构的视角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做抽象模型时也是如此,需要从合适的视角切入进去看,才能建立我们想要的正确模型。
分治算法
分而治之算法的工作原理是递归地将一个问题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相同(或相关)类型的子问题,直到这些子问题变得足够简单,可以直接解决。然后将子问题的解结合起来给出原问题的解。
分治算法其实就是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这也是笛卡尔提出的一个著名理论,在很多领域都有运用,包括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产品设计等。
初级名词信息结构
-
从用例、项目描述等中选择主要名词。
-
提供视图、操作和相关属性。计数有助于确定信息的优先级
卡片分类
-
一个很好的、可靠的、便利的方法,可以用来寻找用户希望如何找到内容或功能的模式。
-
这些模式通常被称为用户的心理模型。
-
通过了解用户的心理模型,我们可以提高发现能力,从而使产品更易于使用。
卡片分类步骤
- 准备
-
选择内容并将内容放在卡片上
-
给卡片编号
-
找到10到15名参与者,最好是使用最终用户
- 执行
-
进行分类会议
-
让参与者自己分组
-
参与者可以添加新卡
- 数据分析
- 使用软件用于分析卡片分类数据
样例卡排序结果
-
信息被分为几个大类
-
帮助设计信息架构、导航、菜单等
评估模型的过程
建立了模型,我们希望其是对我们的工作有所帮助的,因此我们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如何进行模型的评估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 解释过去观察结果的能力
- 预测未来观测的能力
- 使用成本,尤其是与其他型号组合使用时
- 可反驳性,使模型的置信度得以估计
- 简单,甚至审美情趣
- 不断调整抽象模型
可视化
前面的模型都还只是我们自己工作的过程,有时为了有更直观的效果去呈现,我们还需要对模型做一些可视化,下面是一些抽象模型可视化的案例。
总结
抽象模型是我们分析业务的基础方法之一,能帮助我们梳理需求的骨架和结构,特别越是复杂的业务我们越应该尽早开始梳理建立抽象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