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虚拟地址空间布局

内存虚拟地址空间布局

ARM64虚拟地址空间划分

虚拟地址空间被分为用户地址空间和内核地址空间,因为64位的虚拟地址空间太大,目前应用还没有这么大的需求,所以ARM64虚拟地址最大宽度为48位,所以有一部分地址空间是不可用的,图为ARM64虚拟地址空间的划分

内存虚拟地址空间布局
Note: 所有进程共享内核地址空间,每个进程有自己独立的用户地址空间,同一个线程组的线程共享用户地址空间。

用户虚拟地址空间布局

内存虚拟地址空间布局

  • 用户虚拟地址空间主要分为Text区域、Data区域、BSS区域、堆、内存映射区域、Stack区域等
    • Text区域:程序代码段
    • Data区域:全局数据段
    • BSS区域:未初始化数据段
    • 堆区域:malloc申请的内存区域
    • mmap内存映射区域:动态连接so库代码段、数据段、未初始化数据段的区域
    • stack区域:局部变量和函数调用栈区域
  • vm_area_struct是内核中表示各个区域的数据结构,他们一链表的形式连接起来。
  • task_struct是内核中进程的数据结构,其成员mm指向进程的用户虚拟地址空间mm_struct,mm_struct的mmap是用户虚拟地址空间链表的表头,mm_rb是虚拟内存区域的红黑树。

Note: Text区域、Data区域、BSS区域在编译链接完成后,其虚拟地址就已经确定了。

内核虚拟地址空间布局

内核虚拟地址空间分布

内存虚拟地址空间布局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