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内存分配
首先我们熟悉一下一个一般性的 Java 程序的工作过程。一个 Java 源程序文件,会被编译为字节码文件(以 class 为扩展名),每个java程序都需要运行在自己的JVM上,然后告知 JVM 程序的运行入口,再被 JVM 通过字节码解释器加载运行。那么程序开始运行后,都是如何涉及到各内存区域的呢?
概括地说来,JVM初始运行的时候都会分配好Method Area(方法区)和Heap(堆),而JVM 每遇到一个线程,就为其分配一个Program Counter Register(程序计数器), VM Stack(虚拟机栈)和Native Method Stack (本地方法栈),当线程终止时,三者(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和程序计数器)所占用的内存空间也会被释放掉。这也是为什么我把内存区域分为线程共享和非线程共享的原因,非线程共享的那三个区域的生命周期与所属线程相同,而线程共享的区域与JAVA程序运行的生命周期相同,所以这也是系统垃圾回收的场所只发生在线程共享的区域(实际上对大部分虚拟机来说知发生在Heap上)的原因。
虚拟机栈也叫栈内存,是在线程创建时创建,它的生命期是跟随线程的生命期,线程结束栈内存也就释放,对于栈来说不存在垃圾回收问题,只要线程一结束,该栈就 Over,所以不存在垃圾回收。
也有一些资料翻译成JAVA方法栈,大概是因为它所描述的是java方法执行的内存模型,每个方法执行的同时创建帧栈(Strack Frame)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包含了对应的方法参数和局部变量),操作栈(Operand Stack,记录出栈、入栈的操作),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等信息,每个方法被调用直到执行完毕的过程,对应这帧栈在虚拟机栈的入栈和出栈的过程。
局部变量表存放了编译期可知的各种基本数据类型(boolean、byte、char、short、int、float、long、double)、对象的引用(reference类型,不等同于对象本身,根据不同的虚拟机实现,可能是一个指向对象起始地址的引用指针,也可能是一个代表对象的句柄或者其他与对象相关的位置)和 returnAdress类型(指向下一条字节码指令的地址)。局部变量表所需的内存空间在编译期间完成分配,在方法在运行之前,该局部变量表所需要的内存空间是固定的,运行期间也不会改变。
3.Heap
Heap(堆)是JVM的内存数据区。Heap 的管理很复杂,是被所有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在JVM启动时候创建,专门用来保存对象的实例。在Heap 中分配一定的内存来保存对象实例,实际上也只是保存对象实例的属性值,属性的类型和对象本身的类型标记等,并不保存对象的方法(以帧栈的形式保存在Stack中),在Heap 中分配一定的内存保存对象实例。而对象实例在Heap 中分配好以后,需要在Stack中保存一个4字节的Heap 内存地址,用来定位该对象实例在Heap 中的位置,便于找到该对象实例,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场所。java堆处于物理不连续的内存空间中,只要逻辑上连续即可。
4.Method Area
- 在此,你对JVM的内存区域有了一定的理解,JVM内存区域可以分为线程共享和非线程共享两部分,线程共享的有堆和方法区,非线程共享的有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和程序计数器。
8.JVM运行原理 例子
1 public class JVMShowcase { 2 //静态类常量, 3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ClASS_CONST = "I'm a Const"; 4 //私有实例变量 5 private int instanceVar=15; 6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7 //调用静态方法 8 runStaticMethod(); 9 //调用非静态方法 10 JVMShowcase showcase=new JVMShowcase(); 11 showcase.runNonStaticMethod(100); 12 } 13 //常规静态方法 14 public static String runStaticMethod(){ 15 return ClASS_CONST; 16 } 17 //非静态方法 18 public int runNonStaticMethod(int parameter){ 19 int methodVar=this.instanceVar * parameter; 20 return methodVar; 21 }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