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制作总结---基于STM32的电压自动采集控制系统
寒假回家前算是完成了第一块PCB(四层板)的初步测试,现把设置流程记录如下:
参考链接:
- 丝印导出为PDF[1]、[2]
- Altium Designer 覆铜与导线或过孔的间距设置
设计规则附件:[下载链接(https://download.****.net/download/utotao/10943615)
四层板实际设计五层(包括机械层),每一层设计图如下:
顶层:
地层:
电源层:
底层:
机械层:
1.原理图的设计
注意事项:
- 电路基本检查
- 注意器件属性检查,这将关乎后面BOM表是否规范
Designtor:写上器件丝印号,例如对于电容,c1
Comment:器件值,例如对于电阻写10K
Description:器件种类,例如对于电阻就写上贴片电阻
封装型号:务必检查清楚,使用可靠地库,贴片电阻使用0805G或者0603G;
Design Item ID:LibRef(无关紧要) - 引脚标号要尽量清除,引脚要伸出来,方便查看
- 注意电源设计: 12V转正负5V;5V转3.3V;3。3V转2.5V
- 232串口芯片MAX3232引脚电容使用钽电容,参考具体的芯片手册
- 务必检查每一个元器件的封装引脚是否正确
错误示范:12V转正负5V模块引脚表标反了,导致出现问题
2.画PCB板
经验活 ==== 以四层板为例
- 分层 — 四层
设计 --> 层叠管理器 --> 点解Top Layer选择添加层 --> 重复操作,分别设置为GND Layer和VCC Layer - 画禁止布线层、原点(左下角或者中性),由此确定PCB板的大小
- 使用交叉命令将原器件挪移到合适的部分堆放等待进一步摆放
- 按区域摆放元器件,摆放原则:
紧凑并且要和布线相配合;
注意数字区域、模拟区域、电源区域的划分 - 按区域布线,布线原则:
电流不回流;
导线不走直角;
信号线10mil,电源线越宽越好2~3mm;
晶振Pi布线包地处理;
过控(0.7mm0.4mm)尽量贴近引脚电流不回流; - 铺铜
使用辅助线按照数字区域和模拟区域先圈出一个大致的形状 —> 然后使用多边形命令描线 — > 铺铜 - 割铜
对于电磁干扰较大的区域进行割除防止干扰;
芯片引脚区域进行割铜放置短接;
尖峰部位进行割铜放置干扰; - 画机械层 — Mechanical1
在机械层打定位螺丝孔,可以搞一个圆角,要好看些,同时pcb的形状貌似可以使用机械制图软件进行绘制,此处待论证… - OVER
3.出BOM表(器件对应的丝印)、元器件清单(采购使用)、丝印正反面(提供给焊接人员使用)
BOM表:报告 —> Bill of Materials
根据BOM表导出相应的元器件清单;
导出丝印正反面:
文件 —> 智能PDF…,此处直接参考导出丝印
4.PCB制板
交送而来相关人员制版,最低3片,注意交付要给板子取号标号,例如实验板20190119
5.PCB焊接
按照元器件清单采购(可直接把元器件清单给淘宝店铺后者去中发采购),
待板子回来以后,比对关键元器件,交付给二楼郑进行焊接(加急的话大约1个礼拜板子可以回来)
BTY:板子如果有问题,可以找二楼王老师傅调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