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机器人团队20天学习打卡day4(模拟电路初步)
太原理工大学机器人团队20天学习打卡day4(模拟电路初步)
不定期更新。
双极型晶体管初步了解
由两个背靠背PN结构成的以获得电压、电流或信号增益的晶体三极管。根据功率不同,分为小中大三个功率的晶体管。
晶体管的结构及类型
根据不同的掺杂方式在同一个硅片上制造出三个掺杂区域,并形成两个 PN 结,就构成晶体管。
而晶体管又分为2种类型(NPN和PNP)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从传感器获得的电信号都很微弱,只有经过放大后才能作进一步的处理,或者使之具有足够 的能量来推动执行机构。而今天的晶体管就是放大电路的核心。
图所示为基本放大电路,
ΔuI 为 输入电压信号,它接入基极 - 发射极回路, 称为输入回路;放大后的信号在集电极 - 发 射极回路,称为输出回路。由于发射极是两 个回路的公共端,故称该电路为共射放大电 路。因为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的外部条 件是发射结正向偏置且集电结反向偏置,所 以在输入回路应加基极电源 VB B ;在输出回 路应加集电极电源 VC C 。 V BB 和 V C C 的极性 应如图 1.3.3 所示,且 VC C 大于 VB B 。晶体管的放大作用表现为小的基极电流 可以控制大的集电极电流
晶体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
内部载流子运动
因为发射结加正向电压,又因为 发射区杂质浓度高,所以大量自由电 子因扩散运动越过发射结到达基区。 与此同时,空穴也从基区向发射区扩 散,但由于基区杂质浓度低,所以空 穴形成的电流非常小,近似分析时可 忽略不计。可见,扩散运动形成了发 射极电流 I。
本人很多东西理解不到位,欢迎批评指正,图片来源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 版 我是基于这本书自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