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波束校准专题

一、多波束校正参数概述

1.1、横摇偏差 纵摇偏差 艏向偏差简介

      多波束为面状点云测量。由于客观原因的存在,多波束的换能器安装不可能完全水平,这就导致换能器与真实水平面存在夹角,理论上把换能器与船只水平面纵向的夹角称为纵摇偏差(pitch),换能器与船只水平面垂直方向的夹角为(roll)。

                         多波束校准专题

        在实际测量中,由于船只的运动会导致换能器与水平面也产生一个夹角,所以对应某一时刻t,换能器的横摇角roll(t)、纵摇角pitch(t)都由两部分组成:

                             roll(t)=roll(静)+roll(动)、pitch(t)=pitch(静)+pitch(动)

      即roll(t)、pitch(t)都包含一个动态分量和一个静态分量。动态分量是由于风、涌、波浪等因素造成的,可以通过涌浪补偿仪予以校正;静态分量是由于设备安装造成的,即平时所说的横摇偏角和纵摇偏角。

    多波束系统在外业测量时需要配合电罗经或光纤罗经或POS MV等设备使用,用于实时校正船舶的姿态对波束的影响。设备安装的指向与船舶指向可能存在偏差(即艏向偏差-yaw),实际测量时刻t对应的换能器艏摇yaw(t)=yaw(静)+yaw(动)。设备安装艏向校准通常与换能器安装初始角度校准联合实施,将其偏差改正综合至换能器艏摇偏差中而不单独进行校准。

 1.2 定位时延latency简介

          因为定位系统与测深系统不同步,使测深点产生位移,导致测得的海底地形发生变形,这种效应通常称为定位时延误差(latency)。

1.3 在测量实施过程中,动态分量都通过涌浪补偿仪和罗经校正,只需获取正确的静态分量值与时延,即平时所说的校正参数,即可把波束形成校正到正确的位置。

二、多波束校正外业

2.1 校正区域选取

     为了获取好的校正效果,海底地形的选取很重要。横摇校正需在平坦的海底进行;其它校正需在特征地形斜坡或陡峭区域(进行),最好是航道或海底障碍物明显的区域,地形变化越明显校正效果越好。

2.2 测线的布设与船速控制

    为保证校正数据准确可靠,须满足:合理控制船速减少假水深产生;测量船需按设计测线航行,控制测量航迹线偏移距小于2m,不许调头和拐弯上线;必须有多余观测,多数情况下,校正不能一次完成,需选取几个位置进行计算取最优值。

   校正完成后,所有校准测线的数据应基本重叠,误差不能超出规范的要求。具体的测线方向和船速要求如下表:

多波束校准专题

三、多波束校正参数的内业计算

多波束校准专题

3.1.2 横摇偏差(roll offset)的校正

横摇偏差因波束发射扇面的角度旋转而产生,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小跟波束发射角有关,中央波束影响较小,边缘波束影响较大。校正需在平坦区域进行,垂直航向选择波束,校正原理:理论上相反方向测得的海底剖面线应该是吻合的,但由于换能器安装存在的横摇偏差,导致自东向西与自西向东测得的海底剖面线存在夹角,该夹角的一半即为安装的横摇偏差,可由软件计算得出。

多波束校准专题

校正效果检验主要看边缘波束水深值吻合情况,排查潮位的因素,边缘波束水深值应该吻合良好。

 下图为横摇偏差的案例,校正前相邻两条测线的边缘波束水深值无法很好拼接,校正后相邻测线间拼接良好。

                    多波束校准专题

                                                   图4  横摇校正前后效果图

3.1.3 纵摇偏差(pitch offset)的校正

换能器的纵摇偏差会导致测点沿航迹线方向产生偏移,校正原理如下图所示:

理想情况纵摇偏差为0时,目标的位置为P,真实水深值为D;现存在纵摇偏差α,导致相反方向测得的目标位置分别为P1,P2,P1跟P2之间的距离为L;α(纵向夹角)的计算公式:多波束校准专题

多波束校准专题

                             图5 纵摇偏差校正原理

校正需在特征地形上进行,以相同速度相反方向布设测线。校正时需沿航向选择中央波束,利用PDS2000软件的纵摇校正模块进行,计算过程跟时延校正类似,通过逐步调整偏差值,使两剖面最佳重合,得出的最优值即为纵摇偏差。

3.1.4 艏向偏差(heading offset)的校正

       艏向偏差造成测点位置以中央波束为原点旋转同一角度,这种位移在中央波束处为0,离中央波束越远,位移越大,从而导致测量数据的错误。

   艏向偏差的校正应选择特征地形进行,使用两条平行测线(测线间距应保证边缘波束重叠不小于10%),以相同速度相同方向各测量一次。PDS2000校正时沿航向选择重合部分的波束,通过比较重叠部分的两个剖面,确定最小偏差即为艏向偏差。

                                               多波束校准专题

                                                                  图6 艏向偏差校正效果图

3.2 校正参数的精度要求

    为保证测量的精度,按规范要求每组校正至少需进行三次,经多组校准数据计算的校正值中误差应满足如下要求:

latency<0.05s; roll offset<0.05°; pitch offset <0.3°,heading offset<0.1°。

四、值得注意的问题

4.1 罗经和涌浪补偿仪的安装非常重要

       安装时一定要固定好,确保不随船发生相对运动;安装要尽量水平,罗经应平行船中心线,可利用OCTANS自带软件监控安装过程,实时调整位置,以保证罗经和涌浪补偿仪的安装精度。测量船静止时,OCTANS显示的纵横摇值最好在1°以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安装不好纵横摇值偏大,对测量精度会有一定影响,测出的水深值无规律的偏深或偏浅,可能是涌浪补偿仪不到位的原因,通过重新安装,解决该问题。

4.2 校正顺序的问题

        校正按“定位时延->横摇偏差->纵摇偏差->艏向偏差”的顺序进行,且进行下一个参数校正时要先输入已校正好的值,以排除校正时其他参数的影响。

    定位时延和纵摇偏差相互作用,它们引起的误差在表象上都是造成测点的位移,在水深图上看很难区分。因此,最先进行定位时延的校正。

     横摇偏差的测定在平坦的海区进行,纵摇偏差产生的影响很小;纵摇偏差的测定需在特征地形进行,由于横摇偏差的不确定,地形变形是真,会影响纵摇偏差测定的精度,所以横摇偏差测定应先于纵摇偏差。

     纵摇偏差校正选择中央波束,可以排除艏向偏差的影响,所以放在时延和横摇校正后进行。

    艏向偏差只影响测点的位置,测量精度影响较小,所以放在最后进行。

4.3 对校正数据采集的要求

  多波束校正精度要求高,对采集的测线数据质量要求也高,具体来说有如下要求:

  (1)校正时一般不加潮位,所以最好选择在平潮时进行。

 (2)校正应选在风浪小,水面平静,水质均匀,假水较少的区域进行;

 (3)应在测线外调整好船速后再平稳上线,船速要均匀,把定航向减少航迹线偏移,增加重合区域,尽量减少假水产生;

(4)根据地形实时调整滤波设置,减少假水产生。

4.4 校正效果的检查

① 每做完一个参数的校正,都可以把选择的查看断面比例放大检查,潮差较小时两条线应该较好地重合;潮差大时两条线相同位置的水深值应相差一个潮位值,重合趋势应该一致。

② 完成四个参数的测定与校准后,还应对其进行内符合和外符合精度的测定,确认测定结果符合规范要求方可使用;

③当船体有明显改变、换能器或涌浪补偿仪位移、内业时测线间重合不好时,应重新进行参数的校准。

4.5 概念补充

         在GPS定位和测绘领域,误差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度量模型和度量方法,如精密度(precision),精确度(accuracy),可靠性(reliability),不确定度(uncertainty)等。精度的评定指标可分为内符合精度与外符合精度。

   ①内符合精度:

  内符合精度是以估计的最似然估值为比对基准,主要反映观测值之间的离散度,即精密度,一般用误差或标准差(STD)来度量。

   ②外符合精度:

    外符合精度事宜外部提供的参考值为比对基准,主要反映观测值与参考值之间的偏差程度,即精确度。外符合精度反映了定位结果的实际可信度,一般用误差的均方根(RMS)来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