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喧闹过后,京东还是市值第四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根据1月10日最新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排行,中国互联网行业BATJ的格局没有丝毫改变,京东以341亿美元市值排名第四,这一数字和第三名百度的580亿美元市值相比,差距并不大。
在2018年,京东的市值曾先后被美团、小米、网易等公司超越,就连拼多多也曾一度接近京东的市值。
而到了2019年初,经过一段时间的洗礼后,旧的格局又回来了。
这是为什么?
我认为,在去杠杆回归商业本质的大环境下,巨头们的深厚的历史积淀决定了巨头还是巨头,经过十多年血海杀出来、活下来并成长的很好的公司,不是想颠覆就能颠覆得了的,概念和包装只有一时的热闹,从长久看,还是得回归到营收、现金流、利润等商业本质上。
互联网只是外衣 一个公司的估值还是要看商业本质
在这里先讲个故事。
在腾讯工作多年,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腾讯工作或曾在腾讯工作,在一年前,在腾讯5000亿美元市值的高位,小编身边很多朋友都重仓杀进了腾讯。
小编明确表示了对腾讯的不看好,不看好的原因不是说腾讯不好,恰恰相反,小编认为腾讯是中国最优秀的公司。小编看空的理由很简单,基于常识。
历史上,市值超过一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都很快跌下来了。5000亿美元市值的腾讯,向上空间基本没有,向下空间却很大。
一年后,小编的预言得到了应验。腾讯、阿里等公司从5000亿美元市值跌到了3000多亿美元市值。苹果、亚马逊等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跌到了7000亿-8000亿美元左右。
中国在去杠杆,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这意味着市场上的钱,不管美元也好,还是人民币也好,都在减少。
所以过去一年,很多靠互联网概念包装起来的高估值公司都现了原型,OFO在死亡边缘。小米已破发四成,Pre-IPO轮及基石投资人亏损惨重。
随着人口红利的终结,高增长的结束,市场给予互联网公司的高估值必将结束,未来资本市场给互联网公司的市盈率将和传统行业逐渐保持一致。
一切都要回归到商业本质,判断一个公司的估值是否合理,还是要看现金流、营收、利润、增长率等。
京东的优势:零售领域的唯一玩家
小编认为,京东从2014年上市至今,始终居于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第一阵容,是因为京东作为老牌巨头,对行业有深刻理解,自己也有深厚底蕴,一直聚焦于零售的商业本质,决定了京东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京东在零售领域的有以下几大优势,决定了京东始终处于互联网的第一阵营:
一、京东目前已经有数万亿的GMV,规模效应已成,长尾效应明显,盈利很容易,其它竞争对手很难追上来。至于这里的数万亿具体是多少,朋友可以关注京东的财报。
二、京东作为中国最大的B2C电商,每天都有巨大的流水,加上仓配一体的布局,在供应链端的成本优势巨大,这是阿里、拼多多所没有的优势。京东降低了整个零售行业的运行成本,流通成本,消费者受益,商家也受益。
在零售行业效率这块,京东是国内做的最好的,远远领先于竞争者。
京东同时还降低了中国物流行业的成本,未来京东将把社会物流成本降到5%以内,和发达国家水平相当,提升了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
三、中国的零售市场是个几十万亿规模的大市场,201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会超过40万亿,电商还有很大的渗透空间,即使中国零售的总盘子增长率放缓,但京东的GMV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回归到零售的本质,其实就是给消费者提供质量可靠、有价格优势、有物流保证、品类全面的商品,环顾国内所有电商,京东是最好的玩家。
再对标美国市场,中美两国零售市场规模差不多。
美国排名第一是亚马逊,市值八千亿美元。第二名沃尔玛,市值2757亿美元。第三名是Costco,市值925亿美元。
对标美国市场,京东即使只做零售业务,市值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一个好的公司并不需要接班人
在过去一年,京东被舆论质疑最多的一点是没有二号人物,在我看来,这实实在在是个伪命题。
一个公司,最理想的是控制人有绝对控制权,二号人物的存在反而是公司治理的弱点。
大到国家,喜欢历史的读者都会发现,有储君存在的集体领导团队都会有很大的问题。
小到公司,成功的公司是不需要储君的,华为的任正非、苹果的乔布斯、亚马逊的贝佐斯、腾讯的马化腾等等,都没有接班人。相反,那些号称公司储君的,下场都不好,比如华为李一男、百度李明远、阿里俞永福。
所以一个公司如果有很多人说了算,投资人是不敢投资的,一定要有一个能拍板说了算的,投资人才敢投。
OFO之所以失败,马化腾点出了原因,毁于一票否决权,创始人失去了对公司的掌控。
小编相信,随着市场回归理性,专注、聚焦、回归商业本质的好公司,一定会脱颖而出,快速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