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实验

ospf实验
ospf实验实验要求:
1、R4为ISP,其上只能配置IP地址;R4与其他直连设备使用公有IP;
2、R3-----R5/6/7为MGRE环境,R3为中心站点
3、整个ospf地址为172.16.0.0/16
4、所有设备均可访问R4的环回
5、减少LSA更新量,加快收敛,保证更新安全
6、全网可达

网段划分:
ospf实验配置思路:
区域0(公网区域):接口IP、环回IP-----缺省指向R4----测试物理链路连通性(ping)----MGRE----测试MGRE
区域1:接口IP、环回IP
区域2:接口IP、环回IP
区域3:接口IP、环回IP
区域4:接口IP、环回IP
EIGRP:接口IP、环回IP
启动协议:宣告时要注意ABR上的各个接口,先查看接口信息表,要么将明细路由直接宣告,使用反掩码匹配,要么汇总,使用反掩码匹配。区域0中的R4不进行任何网段宣告(公网物理接口均不宣告)

查看路由3的邻居:只有邻居1 /2-------开启路由5/6/7的伪广播—路由3开始翻滚—因为路由3的接口类型为点到点,不能同时接收三个邻居----修改路由3的接口类型为点到多点,不再翻滚-----同时也要修改5/6/7为点到多点—路由3将出现邻居5/6/7

查看路由5的路由表:没有区域4和EIGRP的路由条目----对于eigrp,在路由12上进行重发布,进入ospf进程,将eigrp的路由发布进来----此时路由5上面将会出现两条5类LSA(O E2)-------对于区域4,在路由9上起两个ospf进程,9上为进程1,9下为进程2,两种进程在配置时可看作不同协议之间的配置-----配置两个进程之前先要删除原本ospf进程1在区域4的宣告-----之后将此区域4的宣告宣告在ospf进程2中,即将区域4的路由重发布到区域3即可---------区域0与区域3会学到区域4,区域4不需要学到区域0与区域1的路由,缺省指向即可-----将进程2重发布到进程1------路由5上将会再出现三条5类LSA,路由10上没有变化

减少LSA更新量:优化骨干区域--------在路由3 上汇总区域1的路由,在路由6 上汇总区域2的路由,在路由7上汇总区域3的路由,查看路由5上汇总了3条域间路由(O IA),在路由12上汇总EIGRP区域的路由(进入ospf进程,将eigrp的路由条目进行汇总),在路由9上汇总区域4的路由(进入ospf进程),路由5上将会出现两个汇总后的域外路由(O E2) 优化非骨干区域-------区域1完全末梢:路由1/2配置末梢,路由3配置完全末梢;区域2完全NSSA:路由11/12配置NSSA(路由11上3类变为缺省,4类删除,5类变为7类),路由6配置完全NSSA;区域3完全NSSA:路由8/9配置NSSA(3类变为缺省,4类删除,5类变为7类),路由7配置完全NSSA

区域4:此时再配置路由10上的缺省,原因是以上配置会使路由9产生缺省,此时进入ospf2中,配置起源码,路由10将会自动产生缺省指向9
路由3/6/7做 NAT

配置出现的问题:
1、配置完MGRE后中心站点ping不同分支点,原因:修改了iou拓扑的接口编号,没有重新连接刷新
2、配置完区域1接口IP,启动ospf协议后路由3没有与1/2建邻,原因:路由3与1/2连接的接口宣告路由条目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