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第六章属性文法和语法制导翻译内容总结

  编译原理学到第六章,对文法,句法以及语义的分析已经有了一些整体的了解,这一章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在自上而下的分析和自下而上的分析中实现属性的计算,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属性文法的概念,可能会有点陌生,但是在之前的学习中也用到了属性文法的性质,这次算是一个系统的学习。

一、内容总结

属性文法:是在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基础上为每个文法符号(终结符或非终结符)配备若干个相关的“值”(称为属性)。

分为综合属性和继承属性

综合属性:用于“自下而上”传递信息,在语法树中,一个结点的综合属性的值,由其子结点的属性值确定。

继承属性:用于“自上而下”传递信息。在语法树中,一个结点的继承属性由此结点的父结点和/或兄弟结点的某些属性确定。

语义规则:

属性计算的过程即是语义处理的过程。

对于文法的每一个产生式配备一组属性的计算规则,则称为语义规则

在一个属性文法中,对应于每个产生式A都有一套与之相关联的语义规则,每条语义规则的形式为:
b:=f(c1,c2,…,ck)  
这里f是一个函数,而且或者
(1)b是A的一个综合属性并且c1,c2,…ck是产生式右边文法符号的属性;或者
(2)b是产生式右边某个文法符号的一个继承属性并且c1,c2,…ck是A或产生式右边任何文法符号的属性

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说属性b依赖于属性c1,c2,…,ck.

A->β1β2…βn                                              

b:=f(c1,c2,…,ck)
(1)b是A的一个综合属性
(2)b是βi的一个继承属性编译原理第六章属性文法和语法制导翻译内容总结


注意:

  (1)终结符只有综合属性,它由词法分析器提供。

  (2)非终结符既可以有综合属性也可以有继承属性,文法开始符号的所有继承属性作为属性计算前的初始值。

基于属性文法的处理过程

输入串®语法树®依赖图®语义规则计算次序®计算结果

语义规则的计算可能产生代码、在符号表中存放信息、给出错误信息或执行任何其它动作。对输入串的翻译也就是根据语义规则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属性的计算次序

   一个有向非循环图的拓扑序是图中结点的任何顺序m1,m2,…mk,使得边必须是从序列中前面的结点指向后面的结点。也就是说,如果mi®mjmimj的一条边,那么在序列中mi必须出现在mj之前。

一遍扫描的处理方法:

与树遍历的属性计算方法不同,一遍扫描的处理方法是在语法分析的同时计算属性值,而不是语法分析构造语法树之后进行属性的计算,而且无需构造实际的语法树。

抽象语法树:从语法树中去掉对翻译不必要的信息,而获得更有效的源程序中间表示。

属性文法的自下而上计算:S—属性文法,它只含有综合属性。

综合属性可以在分析符号串的同时由自上而下的分析器来构造
分析器可以保存与栈中文法符号有关的综合属性值
每当进行归约时,新的属性值就由栈中正在归约的产生式右边符号的属性值来计算
可以通过扩充分析器中的栈来存放这些综合属性值
S-属性文法的翻译器通常可借助于LR分析器实现

翻译模式:翻译模式是语法制导定义的一种便于翻译的书写形式。其中属性与文法符号相对应,语义规则或语义动作用花括号{}括起来,可被插入到产生式右部的任何合适的位置上。

二、课后例题

编译原理第六章属性文法和语法制导翻译内容总结

三、课后总结

这一章主要学习了解了属性文法的定义及其使用,相对于前一章来说 这一章还是较为简单的,涉及到的内容简单易懂。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文法,更加容易的分析。属性的分析对于学习编译原理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