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3实验:OSPF单区域配置
GNS3实验:OSPF单区域配置
实验目的:使用OSPF协议,配置单区域网络链路,测试PC1与PC2的互通性。
实验环境:配置三台相连的路由器,配置两台PC分别连接在两端模拟主机间的通信。
实验思路:第一步,配置三台路由,两端连接PC,预设三台路由与两台PC的IP地址。
第二步,设置路由设备对应接口的IP地址,设置PC的IP地址与网关。
第三步,设置三台路由器的环路接口IP地址,启动OSPF进程,设置三台路由的”router id“,宣告三台路由的直连网段,最后查询路由表。
第四步,测试连通性。
搭建环境:
配置三台相连的路由器,配置两台PC分别连接在两端模拟主机间的通信,其中三台路由位于骨干区域“0”,设备对应接口IP地址如图。
设置路由器与PC
路由器R1对应接口IP地址:
路由器R2对应接口IP地址:
路由器R3对应接口IP地址:
PC1与PC2的IP地址与对应网关
设置三台路由器的环回接口IP地址,启动OSPF进程,设置三台路由的”router id“,宣告三台路由的直连网段,最后查询路由表。
进入R1的环回接口,设置IP地址(此为虚拟IP地址)设置环回IP地址的作用有:
1、作为一台路由器的管理地址
2、在本路由器的端口处于“down”状态时,任然可以接受数据
3、在我们没有设置"Router id"时,“Router id”会默认对应“loopback”的IP地址,在路由所在区域"DR"和"BDR”路由损坏时,作为选择新的DR和BDR的标准之一
使用OSPF路由协议时,宣告的网络号对应的子网掩码为反子网掩码,同时因为此为单区域,路由的所有接口均在“area 0"(骨干区域)中,所以宣告的区域为”0“,同理设置R2与R3。
查询路由表,如图可见,R1、R2、R3向自己邻接的路由表学习到了自身非直连网段的链路路径。
测试连通性
实验结果,配置单区域路由后,PC可通过OSPF区域进行互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