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Activity生命周期
Today i will do what other won't,so tomorrow i can accomplish what others can't. 为什么世界上80%是穷人,20%是富人?因为20%的人做了别人看不懂的事,坚持了80%的人不会坚持的选择!对于Android初学者来说,我们更应该沉下心来,坚持写blog,坚持把基础打好。 刚开始看Activity生命周期时,大家应该跟我的感觉一样,一看就会,一用就错。毕竟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 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我们来看一下这一张经典的生命周期流程图:
这里盗用别人一句话:熟悉javaEE的朋友们都了解servlet技术,我们想要实现一个自己的servlet,需要继承相应的基类,重写它的方法,这些方法会在合适的时间被servlet容器调用。其实android中的Activity运行机制跟servlet有些相似之处,Android系统相当于servlet容器,Activity相当于一个servlet,我们的Activity处在这个容器中,一切创建实例、初始化、销毁实例等过程都是容器来调用的,这也就是所谓的“Don't call me, I'll call you.”机制。
相信不少朋友也已经看过这个流程图了,也基本了解了Activity生命周期的几个过程,我们就来说一说这几个过程。
1.启动Activity:系统会先调用onCreate方法,然后调用onStart方法,最后调用onResume,Activity进入运行状态。
2.当前Activity被其他Activity覆盖其上或被锁屏:系统会调用onPause方法,暂停当前Activity的执行。
3.当前Activity由被覆盖状态回到前台或解锁屏:系统会调用onResume方法,再次进入运行状态。
4.当前Activity转到新的Activity界面或按Home键回到主屏,自身退居后台:系统会先调用onPause方法,然后调用onStop方法,进入停滞状态。
5.用户后退回到此Activity:系统会先调用onRestart方法,然后调用onStart方法,最后调用onResume方法,再次进入运行状态。
6.当前Activity处于被覆盖状态或者后台不可见状态,即第2步和第4步,系统内存不足,杀死当前Activity,而后用户退回当前Activity:再次调用onCreate方法、onStart方法、onResume方法,进入运行状态。
7.用户退出当前Activity:系统先调用onPause方法,然后调用onStop方法,最后调用onDestory方法,结束当前Activity。
但是知道这些还不够,我们必须亲自试验一下才能深刻体会,融会贯通。
首先我们新建一个叫lifecycle的项目,这是我的代码
package com.example.lifecycle;
import android.os.Bundle;
import android.app.Activity;
import android.util.Log;
import android.view.Menu;
public class LifeCycle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rivate final static String TAG="LifeCycleActivity";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life_cycle);
Log.v(TAG, "onCreate");
}
//Activity创建或者从后台重新回到前台时被调用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Start() {
super.onStart();
Log.i(TAG, "onStart");
}
//Activity从后台重新回到前台时被调用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Restart() {
super.onRestart();
Log.i(TAG, "onRestart");
}
//Activity创建或者从被覆盖、后台重新回到前台时被调用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Resume() {
super.onResume();
Log.i(TAG, "onResume");
}
//Activity被覆盖到下面或者锁屏时被调用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Pause() {
super.onPause();
Log.i(TAG, "onPause");
//有可能在执行完onPause或onStop后,系统资源紧张将Activity杀死,所以有必要在此保存持久数据
}
//退出当前Activity或者跳转到新Activity时被调用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Stop() {
super.onStop();
Log.i(TAG, "onStop");
}
//退出当前Activity时被调用,调用之后Activity就结束了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Destroy() {
super.onDestroy();
Log.i(TAG, "onDestory");
}
}
下面是我拿我的红米手机实际检测的结果。
当程序运行时查看LogCat日志,如果找不到LogCat,在菜单栏找到windows->show->view->other->android->LogCat,日志中的信息会很多,不容易看清楚,可以添加过滤器只显示我们想要的内容:
点击图中绿色的+号按钮,然后输入如下内容。
首先是启动程序
在系统调用了onCreate和onStart之后,调用了onResume,自此,Activity进入了运行状态。
然后我点击了一下home键(跳转到其他Activity时也是这样)
退居后台时,onPause后onStop相继被调用。
再次进入应用
当从后台会到前台时,系统先调用onRestart方法,然后调用onStart方法,最后调用onResume方法,Activity又进入了运行状态。
按下back键
没想到直接就把进程给杀死了。
再次点击app图标
看出来,刚才进程确实被杀死了。
最后测试一下锁频界面,
看的出来是和home键是一样的效果
从锁频界面归来
是和home键回来一样的效果
当我们熟悉Activity生命周期后,如果想在某个状态处理事情的时候只要重写对应的方法就可以了。
补充:
当然除了这些基础的,还有一个我们也可能用到,就是横竖屏切换,Activity生命周期又有
一套方法。由于这不是今天的重点,这里博主就不做过多的介绍,推荐一个blog
http://blog.****.net/liuhe688/article/details/673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