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Linux 中的分区表示与文件系统及安装
1 分区表示与文件系统
问题
- 请用3分钟默记Linux中的硬盘和分区表示方法
- 请描述下列设备具体的含义:/dev/sdc5、/dev/hda1、/dev/sdd
- Linux中默认使用了哪几种文件系统类型?
方案
在安装操作系统前,要对Linux操作系统的分区方式和文件系统有一定的了解。需注意的是我们默认采用的是MBR分区方案,只能有1~4个主分区。想要有更多的分区,必须创建扩展分区,再在扩展分区之上再继续划分逻辑分区,一般第五个分区为第一个逻辑分区。
步骤
实现此案例需要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 Linux中的硬盘和分区表示方法
1)硬盘表示的规律:
磁盘设备存放于/dev/文件夹下,
IDE接口的磁盘:/dev/hda、/dev/hdb、/dev/hdc、/dev/hdd
SCSI接口的磁盘:/dev/sda、/dev/sdb、/dev/sdc、/dev/sdd
2)常见分区布局的特点:
主分区:最多四个(其中一个可作为扩展分区),其分区编号为1-4
扩展分区:可以没有,最多一个,不能格式化用来存放文档,占用主分区编号
逻辑分区:从扩展分区范围内划分出的一部分,其分区编号始终从5开始
步骤二:描述下列设备具体的含义:/dev/sdc5、/dev/hda1、/dev/sdd
/dev/sda5:Linux系统的SATA接口第一块磁盘的第一个逻辑分区。
/dev/hda1:这是Linux系统的IDE接口第一块磁盘的第一个主分区。(hd表示磁盘接口为IDE)。
/dev/sdd: 这是Linux系统的SATA接口第四块磁盘。
步骤三:Linux中默认使用了哪几种文件系统类型?
我们主要学习的是RHEL6.5版本,默认使用的文件系统包括EXT4(第四代扩展文件系统)、SWAP(交换文件系统)。
- 安装一台RHEL6虚拟机
问题
新建一台RHEL虚拟机,相关配置及要求如下所述。
- 硬盘300GB、内存2GB
- 分区规划:
/boot 200MB、/ 100GB、SWAP 4096MB、/data 100GB - 软件包定制(根据课上要求选取)
方案
使用KVM软件新建一台64位的虚拟机,操作系统版本为RHEL。
步骤
实现此案例需要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新建RHEL虚拟机
1.启动“新建虚拟机”向导程序
在KVM软件中,通过菜单“新建”打开“新建虚拟机向导”窗口,如图-1所示
图-1
2.设置虚拟机名称及安装方式
填写虚拟机名称“NSD-Example”,选择安装方式为“本地安装介质”如图-2所示,单击“前进”。
图-2
3.指定虚拟机系统的安装方式
选择“使用ISO映像”,如图-3所示。并且点击“浏览”添加RHEL镜像文件,选择操作系统类型为“Linux”,版本为“Red Had Enterprise Linux 6”。
图-3
4.选择虚拟机内存与CPU核心数
内存建议设为2G,CPU默认即可,点击“前进”,如图-4所示。
图-4
5.指定虚拟机存储
建议虚拟机存储空间选择位300G,注意不要勾选“立即分配整个磁盘”,否则真实磁盘空间会立即减少300G。如图-5所示,点击“前进”。
图-5
6.虚拟机创建完成
查看虚拟机最终完成汇总信息,可以点击“高级选项”查看网络信息,后续课程会详细讲解,如图-6所示,单击“继续”。
图-6
步骤二:启动虚拟机电源,进入RHEL安装向导程序
1.安装RHEL操作系统
打开新虚拟机的电源后,会自动从光盘引导主机(因为新磁盘没有引导信息,自动找其他启动设备),进入RHEL系统的安装向导程序,如图-7所示。直接按Enter键进入默认的图形化安装。
图-7
2.检测光盘安装介质
为了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因介质读取故障而导致安装失败,RHEL安装程序运行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提醒用户检测安装光盘的完整性。光盘检测需耗费较长时间,因本例中使用的是ISO镜像文件,所以直接按Tab键选择“Skip”,如图-8所示,回车跳过检测。
图-8
3.安装配置程序的准备界面
单击“Next”按钮,如图-9所示。
图-9
4.选择安装过程中使用的语言
RHEL安装程序默认的语言为“English(English)”,为了降低复杂度,对于国内的用户建议选择使用“简体中文”,如图-10所示,单击“Next”继续。
图-10
5.选择使用的键盘类型
国内的计算机也一样使用标准的“美国英语式”键盘,因此保持默认设置即可,如图-11所示,单击“下一步”。
图-11
6.选择存储设备
因为使用的是本地磁盘,这里保持默认设置即可,如图-12所示,单击“下一步”。
图-12
7.存储警告
确定这是一块新硬盘,如图-13所示,选择“是,忽略所有数据”。
图-13
8.设置主机名、网络参数
这里为了降低复杂程度,保持默认设置即可,如图-14所示,单击“下一步”。
图-14
9.设置要使用的时区
选择时区位置“亚洲/上海”,取消“系统时钟使用UTC(S)”复选框,如图-15所示,单击“下一步”。
图-15
10.设置管理员密码
在Linux系统中,默认的管理员账户是root(而不是Administrator)。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建议为root设置一个不少于六位的密码,如图-16所示,单击“下一步”。
图-16
11.选择安装类型
如图-17所示,选择“创建自定义布局”,单击“下一步”。
图-17
12.设置磁盘分区
接下来会看到安装程序提供的磁盘分区工具,如图-18所示。为了顺利安装及运行RHEL系统,必须创建一个根(/)分区,建议再创建一个/boot分区存放启动文件、一个交换分区用作虚拟内存,还有自定义分区/data。
图-18
13.创建/boot分区200M
选中“创建”–>“标准分区”–>“创建”,出现新建分区对话框。定义一个大小为200MB、文件系统为ext4的新分区,挂载点选择/boot,如图-19所示,单击“确定”,/boot分区就定义好了。
图-19
14.创建/分区100GB
选中“创建”–>“标准分区”–>“创建”,出现新建分区对话框。定义一个大小为102400MB、文件系统为ext4的新分区,挂载点选择/,如图-20所示,单击“确定”,/分区就定义好了。
图-20
15.创建交换分区(Swap)4096MB
选中“创建”–>“标准分区”–>“创建”,出现新建分区对话框。定义一个交换分区——大小4096MB、文件系统Swap(交换分区不需要挂载,因此挂载点“不适用”而无需指定),如图-21所示,单击“确定”。
图-21
16.创建/data分区100GB
选中“创建”–>“标准分区”–>“创建”,出现新建分区对话框。定义一个大小为102400MB、文件系统为ext4的新分区,挂载点写入/data(需要自己手写),如图-22所示,单击“确定”,/data分区就定义好了。
图-22
17.分区完成
分区完成最终如图-23所示,单击“下一步”,“格式化”–>“将修改写入磁盘”。
图-23
18.设置引导程序及安装位置
此处接受默认设置,将引导装载程序安装到磁盘的MBR记录中,如图-24所示,单击“下一步。
图-24
19.选择要安装的软件包
选择“现在自定义”,如图-25所示,单击“下一步”以选择软件包组、软件包。
图-25
20.软件包选择
基本系统,选择“基本“、”网络文件系统客户端“。如图-26所示。
图-26
服务器无选择、web服务器无选择、数据库无选择、系统管理无选择、虚拟化无选择。
桌面选择“X窗口系统”、“字体”、“桌面”、“输入法”、“通用桌面”。如图-27所示。
图-27
应用程序选择“互联网浏览器“。如图-28所示。
图-28
开发无选择。
语言支持选择“中文支持”。如图-29所示。
图-29
21.完成安装
软件包选择完成后,如图-30所示。单击“下一步“进行安装。
图-30
22.安装完成
安装完成后,如图-31所示。单击“重新引导”。
图-31
步骤三:配置初始化信息
1.确认欢迎界面
新安装的RHEL系统,首次重启后会出现初始化欢迎界面,左侧列出了接下来将要完成的一系列过程,如图-32所示,单击“前进”继续。
图-32
2.同意许可协议
仔细阅读RHEL提供的用户许可协议,选中“是,我同意这个许可协议”,然后才能继续下一步的设置,如图-33所示,单击“前进”。
图-33
3.设置软件更新
选择“不,以后再注册“,如图-34所示,单击”前进“。
图-34
4.完成更新设置
如图-35所示,单击“前进”。
图-35
5.创建用户
此处因我们用root用户登录可以不用创建,如图-36所示,单击“前进”。
图-36
6.设置日期和时间
此处默认设置,如图-37所示,单击“前进”。
图-37
7.设置kdump(内核崩溃转储)机制
去掉勾选“启用kdump”,如图-38所示,单击“完成”。
图-38
8.初始化配置完成
输入用户名“root”与正确的密码登录系统。如图-39,安装完成。
图-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