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网络七层结构对比华为网络5层结构
网络协议 OSI七层结构
分层思想的出现
复杂的过程 分解为几个功能相对单一的子过程
整个流程更加清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更容易发现问题 并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1984年ISO颁布了开放性互联OSI模型
一个开放体系结构,将网络分为七层
应用层: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查IP地址命令ipconfig/all
表示层: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
会话层:建立,管理,终止回话
传输层: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 端口号 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网络层: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数据链路层:建立逻辑连接 进行硬件地址寻址 差错校验等功能
物理层:建立 维护 断开物理连接
端到端-传输层(端口) 点到点-网络层(IP)
OSI模型 VS TCP/IP模型
TCP/IP 协议族的组成
应用层:HTTP FTP TFTP SMTP SNMP DNS
传输层:TCP UDP
网络层:ICMP IGMP IP RARP ARP
数据链路层:IEE 802.3(局域网) IEE 802.11(无线网)
ARP工作原理
ARP指的是已知目标IP,未知目标MAC地址时用。若:PC1 想发消息给PC2,但是只知道PC2的IP,未知PC2的MAC地址时就会通过ARP发送广播给交换机,交换机接到广播帧时无条件作广播处理,此时连接到交换机上所有主机都可以收到此广播,他们会比较自己的IP与目标IP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丢弃处理,若一致则会回复消息给发送方,在回报的过程中自然会加上自己的MAC地址和IP地址,把它们一起放入ARP缓存表。
在Internet中转发数据包
ICMP:Internet 控制报文协议
有些网络实用程序(ICMP协议)可用来测试与目标设备的连通性
ping实用程序测试源设备与目标设备之间的端到端连通性
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每经一个路由器成为一跳
Traceroute显示沿途的每一跳,以及每一跳所花的时间。
如果发生问题,便可利用所显示的时间以及数据包经过的路由来判断数据包是在何处丢失或者延迟的。在windows环境中,traceroute实用程序称为tracert
数据封装过程
数据解封装过程UDP协议数据单元
设备与层的对应关系
应用层----PC
传输层----防火墙
网络层----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交换机
物理层----网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