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论(继续提升!!!)
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论
一. 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与发展
1. 从资源共享角度定义计算机网络
- 能够以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 ARPANET
- 20世纪60年代,ARPANET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兴起
-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 80年代,ARPANET全部采用了 TCP/IP 模型
- 90年,ARPANET被 NSFNET 代替
-
ARPANET的意义和作用
- 提出 资源子网 和 通信子网 的概念
- 实现了分组交换 技术
- 促进 TCP/IP 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 为 Internet 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完成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方法的研究
- 采用层次结构的网络体系结构和研究方法
-
三网合一
- Internet的发展使得 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 相互融合
二.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 按照网络覆盖范围划分
-
局域网 LAN
-
范围几百米到几千米的内的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连接所构成的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
-
特点
-
早期使用共享信道,数据传输率高(10Mbps,100MbPs),低延迟,误码率低
-
共享信道是多个终端在一条总线上
-
-
新型局域网数据传输速率可以高达 10Gbps或100Gbps
-
-
拓扑结构
-
传统局域网采用 总线型 和 环形结构
-
新型的局域网采用 星型拓扑结构
- 星型拓扑一个交换机连接多台计算机
-
-
-
局域网目前遵循 IEEE802.3 协议的 以太网 ethernet
-
无线局域网 WLAN 正在取代有线局域网,它遵循的是 802.11系列
-
城域网 MAN
- 采用技术与局域网类似,覆盖范围为一座城市
- 拓扑结构
- 总线型,由 IEEE802.6标准定义
- 目前大部分城域网采用 以太网技术
-
广域网 WAN
- 覆盖范围为一个或者几个国家
- 采用交换技术,将分布在各地的主机或者局域网连接起来
-
交换技术
- X.25(早期) ——》 帧中继和ATM
-
交换设备
- 路由器和交换机
-
传输介质
- 光纤(带宽高,传输速率快),具有较高的通信速率
-
互联网
- 将世界各地的 局域网 和 广域网 连接起来
- 最常见的是 多个局域网 通过 广域网连接起来
- 由于物理结构 协议 标准的不同,需要 网关(路由器) 设备进行转换
- Internet是最常见的互联网形式
2. 按照传输介质划分
- 按照传输介质的类型可以分为 有线网络 和 无线网络
-
有线网络的传输介质
- 双绞线
- 同轴电缆
- 光纤
- 无线网络利用 无线电磁波 进行传输
-
常用的无线网有
- 无线局域网WLAN
- 移动通信网
- 物联网
3. 按网络的所有权划分
- 按照索所有权性质不同:
-
公用网
- 由电信部门建设
-
专用网
- 特殊用途(银行,军队等),不对外提供服务
-
公用网
4. 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划分
-
总线型网络
-
优点
- 节省通信线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
-
缺点
- 不支持多点通信,若线路出现故障,整个网络瘫痪
-
所有数据终端均连接到一条通信线路上,同一时刻只能有两个网络结点进行通信
-
-
环形网络
-
优点
- 网络中的传输最大延迟是固定,控制机制简单
-
缺点
- 网络中一个节点出现故障,整个网络无法通信
-
将所有的数据终端连接到一个闭合的环形通信线路上
-
-
星型网络
-
优点
- 结构简单,局部故障不影响全网通信
-
缺点
- 中心处理机要求性能高,线路利用率低
-
以一台交换机作为中心处理系统,入网设备与交换机相连,两台设备不能直接通信,必须通过中心处理机进行转发
-
-
树形网络
- 通过多级处理机进行分层,每一层设置一个中心处理机
- 比星型网络更节省通信线路成本
-
网状网络
-
优点
- 局部故障不影响整个网络,可靠性强
-
缺点
- 网络结构复杂,不易管理和控制
-
数据终端可以与其他设备任意相连,两个网络节点之间任意通信,也可以通过其他网络节点进行转接
-
5. 按照网络中的逻辑功能划分
- 从逻辑功能上,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
-
通信子网
- 负责网络数据的传输,转发,交换和路由
- 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和其他网络设备组成
-
资源子网
- 负责网络的数据处理业务,向用户提供资源和服务
- 主机 终端 联网的外部设备,软件和信息资源组成
-
通信子网
6. 按照网络的传输技术划分
- 按照数据传输技术分为
-
广播式网络
- 网络中的计算机共享一条公共信道
- 任何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其他计算机都可以收到该数据
- 典型的广播式网络:传统以太网
-
点对点式网络
- 网络中的两台计算机可以任意通信
- 典型的点对点式网络:因特网Internet
-
广播式网络
三. 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和软件设备
1. 根据设备的物理性质可以分为
-
硬件设备
- 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通信介质
-
软件设备
- 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应用程序
2. 根据设备在网络中逻辑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
-
终端设备
- 台式机,服务器,笔记本,智能手机,打印机
- 用于处理数据的
-
网络中间设备
- 交换机,路由器,通信线路
- 用于数据传输,交换,路由等功能
3. 终端计算机
- 是用户访问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的界面,可以获取和提供信息和资源
-
客户机
- 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和资源,请求资源
-
服务器
- 提供信息和资源服务,提供相应的资源
4. 交换机
- 交换式网络的核心设备,负责网RJ内部数据的转发和调度
- 交换机有 若干物理接口(RJ-45接口) 计算机相连,内部有地址表
- 地址表是计算机地址(MAC)与端口的对应关系
- 交换机根据地址表来进行数据转发
-
交换机的工作过程
- 交换机收到 A 发送过来的 数据分组(帧),根据帧中的目的地址 查 地址表(B地址与端口的对应关系),进行转发对应到物理接口上
-
根据处理的协议层次不同分为
-
二层交换机
- 工作在第二层,为数据链路层,其协议数据单位为帧
- 收到一个帧 转发一个 帧
-
三层交换机
- 第三层是 网络层,处理 IP 分组,协议数据单位为 IP 包
-
二层交换机
5. 路由器
- 路由器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为网络中的数据分组进行 路由选择 和 数据转发
- 路由器实现 不同网络之间 的数据转发,交换机是 同一网络内部数据 的存储转发
-
工作过程
-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收到发送过来的 IP 分组,根据 目的 IP地址 查询路由表,选择接口转发
-
路由表
- 可以由路由算法得到
- 路由表是固定不变的,对应的路由算法称为 静态路由算法
- 根据网络变化不断更新,对应的称为 动态路由算法
-
路由器根据管辖范围和处理能力不同分为
- 核心路由器
- 接入路由器
- 汇聚路由器
6. 网络协议
-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通信而指定的规则,标准和约定
-
网络协议3要素
- 语法:规定数据与控制信息的分组结构或格式
- 语义:规定进行通信需要发出的控制信息,完成的操作动作和响应
- 同步:网络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7. 网络操作系统
- 网络操作系统除了 具有操作系统(5大功能) 的功能外,还具有 网络通信 和提供 网络服务 的功能
-
网络操作系统可以分为:
-
任务型
- 针对某一特殊网络应用而设计,如Cisco路由器的专用操作系统(IOS)
-
通用型
- 提供一般性的网络服务功能,如微软的 Windows NT Linux等
-
任务型
8. 传输介质
-
有线介质
- 双绞线,同轴电缆 ,光纤
- 无线介质
- 大气,水下,外层空间等
四.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 要研究和使用计算机就要有一套评价网络运行好坏的性能指标体系
1. 定量的性能指标
-
速率
-
发送速率
- 指在终端或网络中间节点,设备每秒向网络中发送多少 比特数据
- 反映的是网络设备的性能,通常采用比特每秒(采用 bit/s 或 bps)衡量
- 比如千兆以太网指的是 发送速率为1000M比特每秒的以太网
-
传输速率
- 在传输线路上每秒能传播多少千米
- 反映的是 信号和信道的性能
- 比如 光在真空中的传输速率是 3.0*10的八次方米/秒
-
发送速率
-
带宽
-
信道带宽
- 信道中通过模拟信号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的差值
- 单位 赫兹Hz
- 信号传输带宽
- 通信业务信号频率的最高分量和最低分量的差值
- 单位也是 赫兹
-
在数字通信系统,带宽表示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
- 即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量(最大传输速率)
- 单位:比特每秒(bit/s或bps)
-
信道带宽
-
端到端延迟
- 表示数据分组从网络中的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花费的时间
-
发送延迟:
- 向网络中发送数据分组的时间 = 发送bit数 / 发送速率
-
传播延迟
- 电磁波信号在信道中传播所消耗的时间 = 传输距离 / 传输速率
-
处理延迟
- 节点处理分析数据分组所要消耗的时间
-
排队延迟
- 数据在经过网络中的路由器,排队等待转发所需要的时间
-
吞吐量
-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
- 衡量现实网络能够通过多少数据量,受网络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2. 非定量的性能指标
-
QoS服务质量
- 指的是利用各种技术,为指定的网络通信提供更好的服务能力
- 比如说我家是10M的带宽,电信部门必须通过相应的技术使网络能够达到10M
-
可靠性
- 能否长时间无故障运行
-
可扩展性
- 开始设计的时候,考虑网络的可扩展性
-
安全性
- 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
标准化
- 网络产品所遵循的标准
-
成本
- 设计 建设 使用网络的费用
5.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
功能
- 实现数据通信
- 提供资源共享
- 硬件资源
- 软件资源
- 信息资源
-
提供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 一旦某台计算机发生故障,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可以代替它完成
- 进行分布式处理
- 对分散对象提供集中控制与管理
-
应用
- 最初计算机网络应用
- 远程登陆Telnet
- 文件传输服务FTP
- 电子邮件 E-mail
- HTTP的万维网WWW
- 91年,伯纳斯.李发明了基于 超文本传输协议
- 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电子商务,P2P应用,视频点播
-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IOT),云计算,大数据
- 最初计算机网络应用
六.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组织
-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 全球的非政府组织,制定各行业的国际标准化活动
- 开发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将网络分为7层
-
国际电信联盟 ITU
- 1865年,负责各国电信业务的国际组织
- ITU 指定的X系列标准,如X.25协议
-
EIA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 制定数据通信设备的物理接口
- 比如数字设备之间 串行通信的接口标准 RS-232
-
IEEE 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 1963年建立,指定一系列局域网标准
- IEEE802系列标准
- 802.11无线以太网
- 802.6 城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