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适配器模式
1、适配器模式概要
定义: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适配器模式让那些接口不兼容的类可以一起工作
适配器模式有两种,一是对象适配器,另一种是类适配器,但是类适配器需要多重继承,我们这里就不加以讨论
对象适配器,类通过实现目标对象的接口来包装对象,使得对象能转换成客户想要的接口
就比如充电器,分为充电线和充电器的头,就是把usb转换墙上的插头,充电器的头就是一个适配器
因为我们的usb口是无法直接用在插座上的,我们通过适配器来实现可以插到插座上
tips:适配器类必须实现目标类的抽象接口
Target(目标抽象类):目标抽象类定义客户所需的接口,可以是一个抽象类或接口,也可以是具体类。在类适配器中,由于C#语言不支持多重继承,所以它只能是接口。
Adapter(适配器类):它可以调用另一个接口,作为一个转换器,对Adaptee和Target进行适配。它是适配器模式的核心。
Adaptee(适配者类):适配者即被适配的角色,它定义了一个已经存在的接口,这个接口需要适配,适配者类包好了客户希望的业务方法。
2、对象适配器结构
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介绍一下对象适配器的结构
现在我们手上有天鹅和火鸡两种,但是突然我们需要大批的火鸡去表演,火鸡的数量不够,那么我们现在就必须要天鹅来充当火鸡了
还记得我们上面的提示吗适配器类必须实现目标类的抽象接口
在这里的话,是把天鹅转换成火鸡,目标类应该是鸡,所以我们的适配器类必须要实现鸡的接口
1)首先展示出目标类的抽象接口
public interface Checken {
void display();
void say();
}
2)编写适配器类
public class SwanAdapter implements Checken {
private Swan swan;
public SwanAdapter(Swan swan) {
this.swan = swan;
}
@Override
public void display() {
System.out.println("我是天鹅,我现在开始假装跑步");
swan.display();
System.out.println("在跑步中加入跳舞");
}
@Override
public void say() {
System.out.println("ji ji ji");
}
}
3)是适配者类
public class Swan implements Goose {
@Override
public void display() {
System.out.println("I'm Swan , i can dan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say() {
System.out.println("e e e");
}
}
4)最后我们测算一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wan swan = new Swan();
SwanAdapter swanAdapter = new SwanAdapter(swan);
swanAdapter.display();
swanAdapter.say();
}
控制台运行出来
代表我们适配成功,让天鹅可以表演出火鸡特效
3、总结
在适配器中还有一个很相似的设计模式,外观模式,通过把子类的功能集合在一个新的类中。使原来复杂的类现在变得清晰
当然在适配器中还可以编写更为复杂的双向适配器,因为在Java中接口是可以多继承的,所以双向适配器的可以编写的,但原理和单向适配器是相同
下面中间一下适配器类的优缺点
优点:
- 将目标类和适配者类解耦,通过引入一个适配器类来重用现有的适配者类,无需修改原有结构。
- 增加了类的透明性和复用性,将具体的业务实现过程封装在适配者类中,对于客户端类而言是透明的,而且提高了适配者的复用性,同一适配者类可以在多个不同的系统中复用。
- 灵活性和扩展性都非常好,通过使用配置文件,可以很方便的更换适配器,也可以在不修改原有代码的基础上 增加新的适配器,完全复合开闭原则。
缺点:
- 一次最多只能适配一个适配者类,不能同时适配多个适配者。
- 适配多个类需要编写大量适配器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