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互联网常用路由选择协议
互联网常用路由选择协议
理想路由算法
理想路由算法的特点:
- 算法必须是正确的完整的;
- 算法在计算上应简单;
- 算法能适应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的变换;
- 算法应具有稳定性;
- 算法应是公平的;
- 算法应是最佳的(最佳路径 + 负载均衡);
自治系统AS
互联网规模太大,将其分布许多个自治系统,路由算法就可以分为内部网关协议、外部网关协议两种。
内部网关协议IGP
RIP(UDP端口520)
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 RIP的最大距离是15,距离大于等于16相当于不可达;
- 仅与相邻路由交换信息;
- 交换的信息是当前路由器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现在的路由表;
- 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表;
距离向量算法流程
RIP报文格式
RIP缺点
好消息传的快,坏消息传的慢。
OSPF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
三个要点
- 洪泛法:路由器向本AS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
- 内容: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
- 何时:只有链路状态发生改变时采用洪泛法;
AS与区域
AS的范围太广,在AS中使用洪泛法可能会影响网络质量,所以需要对AS继续划分小的区域。
区域内洪泛法,区域间通过区域边界路由器连接到主干路由器上。
- AS边界路由
- 多个主干路由
- 区域边界路由ABCD……
- 区域ABCD内部路由
OSPF帧格式(IP数据报89类型)
OSPF特点
- 可根据不同业务类型计算不同路由(eg:对于实验敏感业务,卫星链路代价奇高);
- 多条路径间负载均衡(RIP只能一条路径);
- OSPF路由器之间交换的分组,都具有鉴别功能;
- 支持CIDR等;
- OSPF让每一个链路状态都带上一个32位序列码,码越大状态越新;
OSPF五种分组类型
- 问候分组:维持可达性
- 数据库描述分组:请求邻站链路数据库所有链接的摘要信息;
- 链路状态请求分组:球球某些链路状态项目的具体信息;
- 链路状态更新分组:洪泛法;
- 链路状态确定分组:对链路更新分组的确认;
OSPF具体流程
新路由器上电:
- 相互发送问候分组;
- 多次数据库描述分组,使数据库达到一致;
- 相互间链路状态请求、更新、确认;
路由信息发生改变:
- 洪泛法群发;
- 收到更新后发回确认(重复的更新分组,只回复一次确认);
每30min左右更新一次数据库。
外部网关协议EGP
BGP(TCP数据报179端口)
BGP产生原因
- 互联网规模太大,不同AS之间选择路由器非常困难;
- 自治系统AS之间的路由器选择必须考虑相关策略;
- 选择的路径并非要最佳,而是比较好即可;
BGP发言人与AS连通图
- BGP发言人就是AS边界路由,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 AS连通图是树形结构,不存在回路;
- BGP协议交换节点为AS,节点很少;
BGP报文帧
BGP四类报文
四类报文首部长度相同,都为19字节
- OPEN报文,6个字段;
- UPDATE报文,5个字段;
- KEEPALIVE报文,只有通用首部;
- NOTIFICATION报文,3个字段;
(P1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