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弟研发之路面筋大汇总——关于计算机网络(二)
目录
-
设备所属层
物理层:中继器,集线器
数据链路层:网桥,交换机
网络层:路由器,网关
-
概念所属层
更高层——报文
传输层——数据段(Segment)或用户数据报
网络层——分组(数据包(Packet))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Frame)
物理层——比特(Bit)
-
数据链路层两端的设备
DTE或DCE。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 数据终端设备,指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收发能力的设备
DCE: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数据通信设备)
-
IP数据报头部在传输过程中的变化
- 在互联网中,IP数据报从源点到目的结点可能需要经过多个网络和路由器,在整个传输过程中,IP数据报头部中,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不会发生变化。
- 而IP数据报在路由器之间传输时,必然变化的是生存时间(TTL)、首部校验和。每经过一跳路由器,TTL值减一;首部校验和是根据首部生成的,TTL字段变化,首部校验和随之也要变化。
- 另外可能变化的有 标志、片偏移,数据报总长度。
-
帧中继
帧中继(FRAME-RELAY)是一种广域网技术。
最初是为了解决全国性或跨国性的帧中继大公司在地理上分散的局域网络实现通信而产生的。
随着局域网与局域网之间进行互联的要求日益高涨,帧中继技术也迅速发展起来的。
它是一种先进的包交换技术,是一种快速分组通信方式。
它采用虚电路技术,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帧中继为多区域间,为全国范围内以及国际间实现通信提供了一个灵活高效的广域网解决方案。
-
集线器和交换机的主要区别
位置区别:集线器是处于物理层的设备,交换机是处于数据链路层的设备。
作用区别:
- 集线器是共享带宽;交换机是一个独享的通道,保证每一个端口使用的带宽。
- 集线器下为一个冲突域;交换机分割冲突域,但不分割广播域。(所以集线器增大冲突域的大小,交换机增加冲突域的数量)
举例:
有10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若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it/s以太网集线器上,则每个站都能得到的带宽为(10个站共享10Mbit/s);若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it/s以太网交换机上,则每个站得到的带宽为(每个站独占10Mbit/s)
-
TTL——生存时间
概念:IP数据报首部有8位长度的生存时间字段,表明了数据报在网络中的寿命,英文缩写是TTL,代表跳数。
用途:路由器转发一次就把TTL减1,TTL减为0时,数据报会被丢弃。所以IP协议利用TTL来控制数据传输的时延。
-
PDU——协议数据单元
在传输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数据段
在网络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数据包
在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数据帧
在物理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Bit(数据位)
在更高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报文
-
IPv4地址的分类
分为以下几类:
A: 0.0.0.0-127.255.255.255,其中段0和127不可用
B: 128.0.0.0-191.255.255.255
C: 192.0.0.0-223.255.255.255
D: 224.0.0.0-239.255.255.255
E: 240.0.0.0-255.255.255.255,其中段255不可用
私有IP:
A: 10.0.0.0~10.255.255.255 即10.0.0.0/8
B:172.16.0.0~172.31.255.255即172.16.0.0/12
C:192.168.0.0~192.168.255.255 即192.168.0.0/16
私有IP的作用:私有IP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公有IP地址不够用的情况。从A、B、C三类IP地址中拿出一部分作为私有IP地址,这些IP地址不能被路由到Internet骨干网上,Internet路由器也将丢弃该私有地址。如果私有IP地址想要连至Internet,需要将私有地址转换为公有地址。这个转换过程称为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通常使用路由器来执行NAT转换。
广播地址:将主机号全部置为1,可以得到广播地址。
主机号全为0和全为1的地址不可以用来分配。
-
X.25协议
X.25协议概念:是数据终端设备(DTE,Data Terminating Equipment)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Data Circuit Terminating Equipment)之间的接口协议,该协议的制定实现了接口协议的标准化,使得各种DTE能够自由连接到各种分组交换网上。
X.25协议没有数据报服务:X.25协议最初为DTE接入分组交换网提供了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接入方式,1984年后,X.25协议取消了数据报方式。
X.25协议体系结构: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自下而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分组层,分别对象OSI的下三层。
功能:
- 多路复用
- 虚电路服务
- DTE和DCE间的数据传输
- 发送和接收端信息的同步
- 传输过程中的检错和纠错
- 有效的流量控制
- 协议性错误的识别和告警
- 链路层状态的告知
-
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中的定义模式有哪些?
对虚拟网络成员的定义方法,有以下4种:
- 用交换机端口号定义虚拟局域网(最通用的办法)。
- 用MAC地址定义。
- 用网络层地址(例如用 IP地址来定义)。
- 按应用定义(例如用 IP广播组)。
-
http连接的简单过程
- 建立连接,即tcp三次握手
- 发送请求信息
- 发送响应信息
- 关闭连接,即tcp四次握手
-
消息传送与域名解析
消息传送:是使用的 UDP协议,QQ就是用UDP协议的。
DNS (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为其他网路应用提供一种核心服务,使各种应用能够在应用层使用计算机的名字而不需要直接使用ip地址。(一般DNS出现问题会导致访问地址出错而无法进行通信,无法访问网站)
-
TCP/IP各层的协议
-
基带传输、
- 在数据通信中,表示计算机二进制的比特序列的数字信号是典型的矩形脉冲信号。
- 人们将矩形脉冲信号称为基带信号。
- 在数字信道上直接传送基带信号的方法成为基带传输。
- 所以,基带系统是使用数字信号来传输的。
-
各个路由协议衡量路由的好坏标准是什么?
各个路由协议衡量路由的好坏标准:包转发率。
路由算法修改路由表的基本目的:是将最好路由信息添加到路由表中,路由的好坏是由路由算法根据自己获得的路由信息计算出来的。
对于每一条路由,路由算法产生一种权值来表示路由的好坏。
通常情况下,这种权值越小,该路径越好。路由权的计算可能基于路径某单一特性计算,也可能基于路径多种属性进行计算。
-
MAC和LLC是什么?
局域网体系结构中,数据链路层被划分为MAC和LLC两个子层。
MAC子层含义:媒体访问控制层。
LLC子层含义:LLC-Logical Link Control 意为逻辑链路控制层。
MAC功能:
- MAC子层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帧的封装/卸装,帧的寻址和识别,帧的接收与发送,链路的管理,帧的差错控制等。
- MAC子层的存在屏蔽了不同物理链路种类的差异性;在MAC子层的诸多功能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功能是仲裁介质的使用权,即规定站点何时可以使用通信介质。
- 实际上,局域网技术中是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ollision Detection,CSMA/CD)这种介质访问方法的。
LLC功能:
LLC子层负责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LLC 是在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High-Level Data-Link Control)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使用了 HDLC 规范子集。LLC 定义了三种数据通信操作类型:
类型1:无连接。该方式对信息的发送通常无法保证接收。
类型2:面向连接。该方式提供了四种服务:连接的建立、确认和承认响应、差错恢复(通过请求重发接收到的错误数据实现)以及滑动窗口(系数:128)。通过改变滑动窗口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类型3:无连接承认响应服务。
-
全双工,半双工,单工是什么?
全双工:是指交换机在发送数据的同时也能够接收数据,两者同步进行。电话通信就属于全双工(因为电话两端的人都可以说话)。
半双工:数据传输允许数据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是,在某一时刻,只允许数据在一个方向上传输,它实际上是一种切换方向的单工通信。
单工:数据传输只支持数据在一个方向上传输。
-
网络环境类型
按照覆盖地理范围和规模不同,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城域网:
局域网:局域网是一种在有限区域内使用的网络,它所覆盖的地区范围较小,一般在几千米之内,10千米以下,适用于办公室网络、企业与学校的主干局网络。
广域网:
-
属于网络操作系统的有哪些操作系统?
属于网络操作系统的有:Windows类, NetWare类,Unix系统,Linux系统
不属于网络操作系统的有:Dos(磁盘操作系统)
-
默认路由的作用
不存在通往目的主机的其他路由时,主机使用默认路由将数据传输到本地网络外的主机。
当那些数据包到了外网,如果该路由器不知道该如何路由它们,它就会把它们发到它自己的默认路由里,而这又会是另一个连接到更大的网络的路由器。同样地,如果仍然不知道该如何路由那些数据包,它们会去到互联网的主干线路上。这样,目的地址会被认为不存在,数据包就会被丢弃。
-
Win2000中共享文件夹的权限类型
读取,修改,完全控制
-
网络组织类型
小城市:端局全覆盖
中等城市:汇接局全覆盖
大城市:汇接局分区
-
(HUB)集线器的作用
概念:集线器是一个标准的共享式设备,也就是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端口下联的设备可以发送数据。正常工作时,集线器随机选出某一端口设备并让它独占全部带宽与集线器上联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进行通信。因此,集线器设备的所有端口即形成了一个冲突域。而局域网使用交换机分割冲突域。
A,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可以使计算机之间互联。集线器可以搭建小的局域网,只不过共享冲突域。
B,集线器不具有路由功能,而路由器具有集线器的功能。
C,HUB也叫集线器,集线器不具有地址翻译的功能
D,集线器不隔离冲突域,同一集线器下的主机属于同一个冲突域
-
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通信网络中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物理通路。
-
调制解调器
有三种方法:调幅,调频,调相
调制解调技术用途:主要用于模拟信道传输数字数据。
-
常见协议的端口号
HTTP:80
FTP:20/21 (在控制方面,端口号为21,一般用于登录认证,在数据传输方面,若为主动模式,则端口号为20;若为被动模式,则由服务端和客户端协商而定)
Telnet:23
SMTP:25
DNS:53
常用的保留UDP端口号有:
BootP :67(server)/68(client)
TFTP:69
SNMP:161
-
如果网络层使用数据报服务会怎样?
如果网络层使用数据报服务,那么为每个到来的分组做路由选择。
-
整个文件的传递时延
公式:
整个文件的传递时延 = 发送延时+ 传输延时
发送延时 = 文件大小 / 带宽大小
传输延时 = 距离 / 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