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互联网价值观、方法论和个人实践(1)-支付和财商

我的互联网价值观、方法论和个人实践(1)-支付和财商
中华如此大,何处是吾乡。
作为一名IT工薪北漂族,互联网也许是我最好的去处。
互联网,可以说是我最好的伴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TA。
鉴于互联网和现实生活越来越“骨肉相连”,有必要梳理下自己在互联网使用方面的“价值观”、“方法论”、“个人实践”。

一、支付有学问
京东-白条、支付宝-花呗、京东支付、其次是,微信支付。
白条和花呗,有30天的免息期,尤其是现在改为“账单制”,1个月付一次。
好处有5个方面:
1、打欠条30天,无息,意味着自己这笔必须花的钱,有1个月的周转期,假设1000元放在“余额宝”里,1个月就有3元钱的额外收益。
2、账单制,每月集中付款1次就行了,不用每次都从余额宝、微信零钱、银行卡里扣钱了。
3、经常有支付宝“随机立减”,微信“鼓励金”,可以直接节省开支。
3、积累信用。通过日常消费,按时还款,信用比较好。
信用好,可以给自己带来其它好处。(单独写一篇)
4、提升财商。
大学,读了《穷爸爸,富爸爸》,受益匪浅。
其中,有个建议,“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先付钱给自己,让自己越来越强大。再付钱给别人。”
我的理解是,应该付给别人的钱,“应付账款”,越晚越好,让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让这笔钱尽可能给自己创造价值。
不得不说的是,有些情况需要平衡下。比如,提前支付1年房租,费用打9折。提前给服务商付款,可以让人更用心为自己服务。
从我的经验来看,买10本书,高质量的值得反复读的,大概有1本。
读书,不思考,思考不实践,除了自娱自乐,莫不是浪费。

5、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自己。
老百姓,比较习惯“无债一生轻,欠债人情难还”,欠别人钱,被人讨债,总是别扭。
到现在,我内心里面,都还有这种“尴尬”的感觉。
不过呢,我坚信,现代社会,一个个的个体户,都会有“现金流”、“应付账款”、“应收账款”、“预付款”等企业财务概念。
比如,每个月的“水费”账单,每月或每个季度交一次。
而电费呢,国家电网就机智多了,先让你交钱,账户里没钱了,立即停电。
工薪族1个月工资1万,可不代表你能支配的钱就有1万。1月下来的“净利润”,必须减去“衣食住行-水电煤”等必须成本。
工薪族先交税,再付成本。而企业,先减成本,再交税。(针对所得税)
天大的坑!

二、规模和时间效应
1000元钱,放到银行卡-活期账户,还是放到某宝,京东-小金库。1天收益相差1毛,10天就是1元,1个月就是3元,1年就是36元,50年就是1800元。
也就是说,单单考虑这1000元钱,从你一生50年来看,收益就可以达到1800元,还没考虑“复利”。
从负面来讲,市场经济下的通货膨胀,今天的1000元钱,50年后的购买力可能只有现在的1/10,通过风险较低的某宝,1000元到2800元,至少帮你吸收了“通货膨胀”这个无形杀手带给你的伤害。
(友情提示:风险是你需要考虑的。)
除了这日常中,随处可见的1000元零花钱。
更多例子:每月必须开支先欠它1个月,买书购物在“满200减100”巨大优惠的时候,一次性多买储备,电费交50还是100。

三、习惯和思维是关键
上学考试的时候,要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
工作的时候,要养成“及时汇报”的习惯。
出门的时候,要养成“伸(身份证)手(手机)要(钥匙)钱(钱包,少量现金)”的习惯。
同理,花钱的时候,可以养成“延迟支付”的习惯。
养成了习惯,就能无意识地把该做的事情做了。印象中最深刻的,要数“伸手要钱”。

最后,记得警惕这种习惯和思维的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