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

乘风破浪

很久没联系的朋友今天突然找我聊天:

“哎,创业又失败了…”

“怎么了,设计的APP不行吗?不是说交互功能绝壁惊艳吗”

“别提了”

“那咋办”

“那还能怎样,继续回来当社畜呗,以前不切实际的想法蛮幼稚的,哎!要吃饭的嘛,折腾不动了…”

突然发现今天已经8月1号了,好像就要开学了,又是抱着大学是培养人才的理想去学习…

想想自己过去的几年里,从懵懂的高中毕业刚进入学校,到现在自己也快将近毕业,跟大家一样,也是从一个刚进入大学堕落的少年到现在的每天深夜学习

我过去一直以为,堕落颓废,沉迷手机完全是一个大学生的自身问题,但慢慢我发现,其实有人希望你就这么一直颓废下去。

布热津斯基在1995年提出过一个“奶头乐”理论。

我们所处的花花世界让大部分人沉迷其中,丧失奋斗的动力决心,只具备基本的廉价劳动能力,能满足自己的温饱,也能创造消费,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说白了,把你喂饱,让你玩好,打造成一个能劳动的巨婴,仅此而已。

而奶头乐和大学的关系其实非常清晰:

韭菜在肥沃的土地里茁壮成长,镰刀才能割得爽。

你会发现,其实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充当的都是廉价劳动力,能从事生产劳动,但同时也是市场中基数最大的消费群体。

对于各种资本家来说,这一群体不需要高薪水,但花钱剁手从来不输给谁,还有比这些学生更好的宝藏吗?

你给我干活,我给你发工资,你要买东西,我来卖给你。

Money转了一圈形成完美的闭环,我赚取了溢价,而你赔上时间精力。

乘风破浪

大学似乎成为了廉价劳动力的传送带。

每年都有大批的毕业生进入社会,以廉价劳动力的形式创造价值,用微薄的月薪去创造消费。

我之前也纳闷,难道教育体系出问题了?

很多人读完四年大学,其中一部分颓废了四年啥也没学,也有一部分好好学了,然而一点儿用也没有。一踏进社会就接受各种毒打,以996的方式领略劳动者的体面。

为什么会是这样?这种教育哪出问题了?

我想,它可能真的没啥问题。

大学既然要培养收割韭菜的人,就必须培养更多韭菜。

意大利经济学者巴莱多,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二八定律”:

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和话语权,剩下80%的人瓜分20%的残羹冷饭,同时为20%的精英阶层打工。

现在来看,这世界上的所有角落都逃不出二八定律的制裁。

大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他们不一定是学霸,但会主动抵抗奶头乐,不愿跌入他人故意挖掘的陷阱,不愿麻痹不愿荒废自己。

他们总会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靠近甚至成为那20%。

同时,大学也培养了一茬又一茬的优质韭菜,他们最终也会迫于生存压力而辛勤工作,但似乎始终意识不到,“手机那么好玩,剁手那么快乐”的背后,自己其实是在被算法操控,被概念牵着鼻子走。

总算幸运的是,学生群体依然处于人生的性格可塑期,一切还未定型,一切都来得及。

至少你得知道,你个人颓废的背后,其实有人在刻意引导。

所以,你的大学时光,请时刻保持警惕。

可能很多朋友都是在校大学生或许面临着考验就业的选择,不是说让大家急于去做某些事情,相反,在你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之前,或者说你还没有找到什么是值得自己追寻的东西的时候,那就一定要把书读下去,直到有一天,你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时候,你读过得书都将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另:叫我韭菜可以,但能不能别总叫我们那颗死韭菜!)

2020,8,1,0:52 ----- 韭菜冬

你是一朵云雀,衔来一枚阳光